APP下载

中国诗学的春天

2019-01-04李衍柱

关键词:文学艺术诗学文艺

李衍柱

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而言,70年来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新的一页,迎来了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诗学大发展的新纪元。二是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开启改革开放的大幕中迎来了教育的春天、科学的春天、学术的春天、文艺的春天和中国现代诗学的春天。中国的文学艺术结束了十年动乱期间那种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局面,呈现出文学艺术井喷式的发展和繁荣,构筑起一个枝叶繁茂、层林尽染的文学高原,并奋勇向世界文学高峰登攀。从1981—2019年,有48部长篇小说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刘慈欣获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雨果奖”;2016年,曹文轩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奖”。中国诗学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现代诗学的道路。

一、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

诗学在世界学术史上是一门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问。最早提出“诗学”概念并把它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抒情诗、叙事诗、悲喜剧、史诗、音乐、舞蹈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就是古希腊这些艺术种类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书中论述的重点又是古希腊悲剧的创作经验。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就其研究的对象和论述的内容来讲,实际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艺理论或文艺学。《诗学》可谓是世界文论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文艺理论或文艺学专著。

文学理论或文艺学(1)据日本当代文艺理论家滨田正秀研究,文艺学(literaturwissenschaft或science of literature)这一概念最先是在19世纪40年代初的黑格尔学派里使用,初见于1843年麦登(mundt,1808-1861)的《现代文学史》一书的绪论中。参见:滨田正秀.文艺学概论[M].陈秋峰,杨国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3.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在中国出现,则是20世纪的事情。1902年,文学理论先是以“文学研究法”的名义跨入了“中国文学门”,被正式列入《钦定大学章程》。1912年,在北京大学的《民国元年学科设置及课程安排》中,首次将“文学概论”列为人文学科开设的课程。1917年,北京大学重新修订的《文科大学现行科目修正案》明确将“文学概论”定为必修课。从此以后,一百多年来“文学概论”一直是全国各大学中文专业开设的必修课(2)程正民,程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的历史沿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在艺术专业,则叫“艺术概论”。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多是借用国外学者撰写的关于文学艺术理论的著作为教材。鲁迅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就是以翻译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专著《苦闷的象征》为教材。梅光迪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用的则是英国文艺理论家温彻斯特的《文学批评原理》。

20世纪初,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向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转换过程中,王国维(1877—1927)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04年始,王国维先后发表了《〈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王国维运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观,结合中国文学和文论的实际,具体分析和评论了《红楼梦》、宋元戏曲和古代诗词;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构建起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理论新体系。王国维创建的文论新体系,在总结中国文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诗论的优秀传统,汲取融合了西方诗学的合理成分。其研究和论述的方面,涵盖和扩大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内容,更加符合中国文艺的实际。王国维的美学观、文艺观较比集中地体现在《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以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形式,表达出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丰富内容。王国维以境界范畴作为他的现代诗学体系逻辑起点,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诗话、词话所蕴含的诗学理论,结合优秀古典诗词的分析,对文艺的本体论、创作论、构成论、鉴赏论、作家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原创地论说了优美、壮美、古雅、情与景、写实与理想、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属于他自己独有的新的美学、诗学范畴,并将德国古典美学中关于美的无功利性、美的理想融入自己的诗学理论中。他以康德叔本华的先验哲学-美学观点来观察文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关系,吸取了19世纪以来西方兴起的“写实派”与“理想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理论观点,认为在艺术意境的创构过程中,现实和理想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二者颇难区别。“写实家亦理想家”,“理想家亦写实家”。王国维提出和践行的“二重证据法”,对中国美学、诗学、史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文学艺术理论领域,王国维既是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最后一位诗论家,同时又是中国现代诗学在新世纪伊始出现的最初的一位文艺理论家。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终结和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开端,是以王国维创建的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即文艺理论)为标志的。

二、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条主要路径(3) 说明:这一观点是作者在1999年参加合肥大学举行的全国纪念“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首次提出的。后收入会议论文集,经修改在《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版)作为第六章一节的内容。2013年有又收入《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撰写本文时,为了回顾中国诗学的百年历程简要复述了这一基本观点,当然又加上了今天的认识。

在中国现代诗学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古与今、中与外、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国诗学发展的未来。王国维之后,中国诗学建设尽管走过弯路,进过误区,但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为代表的三条不同的路径。

第一,“移花接木”论。朱光潜(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诗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32年写成的《诗论》是中国现代诗学(文艺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他在《诗论·抗战版序》中说:“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一般研究文学理论的著作都叫做诗学。”(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最早将朱光潜研究的路径和方式概括为“移花接木”论的是意大利学者马·沙巴蒂尼(Mario Sabattini),他在1970年发表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的“克罗齐主义”》一文中,认为朱光潜是移植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传统之木便是道家。朱光潜自己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加以补充说明说:“我接受的中国传统主要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应该说我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儒家传统之木。”(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0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648.朱光潜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诗论》,是他熟练运用“移花接木”论写出的最具创造性的学术专著,也是他自己最得意的诗学著作。在《诗论》中,朱光潜出色地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的观点与方法,具体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的诗学理论体系。

第二,“东西今古”“融合贯通”论。这是宗白华提出和遵循的一条建设中国现代诗学新的路径。宗白华(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诗学、艺术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在中国现代诗学建设中,他十分重视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个性”特点,认为“中国的艺术与美学理论也自有它伟大的独立的精神意义”(6)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43.,主张在“东西今古”思想的基础上融合贯通进行新文化的建设与创造,反对固袭模仿,因为“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各个美术有它特殊的宇宙观与人生情绪为最深基础。”(7)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43.在“东西今古”“融合贯通”的过程中,宗白华从中国古代艺术的实际出发,批判吸取了西方生命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论、诗论、画论、书论中将艺术生命化的优秀传统,在王国维研究的基础上,以意境为中心范畴,构筑了一套以生命美学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现代诗学范畴新体系。

第三,“打通”论与“阐释之循环”。被学界称之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一生“雅喜谈艺”。他撰写的《谈艺录》《管锥编》《中国诗与中国画》《诗可以怨》等著作,是研究中国现代诗学必读的经典文本。钱先生认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8)钱锺书.钱锺书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499.,以此为基础他在研究传统文论、诗论、画论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问题时,提出了“打通”论并以“阐释之循环”作为打通的途径和方法(9)钱锺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1-172.。这一理论与方法贯穿在钱先生的学术生涯中,不仅表现在《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诗可以怨》等著名论文中,而且体现在他的著作《谈艺录》与《管锥编》之中。如在《谈艺录》中,他引用了大量宋元明清的诗话、笔记、随笔及作品,运用西方诗学的观点,中西古今相互对照,相互印证,探讨了中国诗学理论的特点与规律,文艺学、诗学中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作家论、风格论等等,几乎无不涉及。再在《管锥编》中,他征引的中国作家就达3000人左右,典籍达六七千种之多。征引英、法、德、意、西、拉丁语的作者就多达千人,著作近三千种(10)敏泽.论钱学的基本精神和历史贡献——纪念钱锺书先生[J].文学评论,1999(3):43.。钱先生追求真理的博、大、精、深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散发着耀眼的人格魅力,堪称20世纪中国学人的楷模。

三、三次社会大革命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给予的启示

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的变革相向而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发生了三次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出现了四次大的转型。每次社会大革命都在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投影。

20世纪出现的第一次大革命是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标志。在这次大革命孕育爆发的过程中,中国社会急剧地由一个封建专制社会逐渐沦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播下的民主革命种子,催生和发展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竖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历史的巨变,中西文化出现的第一次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培育出中国现代诗学的伟大先驱——王国维;在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换过程中,思想文化领域则出现了新文学运动的旗手鲁迅。社会转型在中国人民心灵中和感情上引起的震撼和波澜,在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风波》《祝福》《药》与脍炙人口的杂文等作品中,都有生动真实深刻的反映。

第二次大革命和社会转型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为标志。这次大革命,使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这个将近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转变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然后又由新民主主义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 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定了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阐发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新中国文艺工作指导思想的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新任务。1953年,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基本准则。同时,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以及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由一般的学术讨论转向文艺思想斗争,一时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受到了伤害。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核心是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双百”方针提出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广受鼓舞,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方针,文艺事业出现了活跃的局面。文学创作方面,在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方面都有所收获,历史题材产生了《李自成》《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岩》《红旗谱》等长篇小说;现实题材以反应农村生活的小说最多,如《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等。这一阶段的小说,塑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既有杨子荣、江姐、许云峰这样的革命英雄,也有梁三老汉、陈先晋(11)龚展.当代农村小说人物谱[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45.等“中间人物”(12)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举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中国作协领导邵荃麟在主持座谈会时提倡人物形象塑造的多样化,除了英雄人物和反动人物,还应写中间状态的人物。。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方面出现了短暂的新气象。秦兆阳在《文艺报》《人民文学》工作期间,有感于教条主义对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评论的严重束缚,提出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创作实际出发非常重要”(13)秦晴,陈恭怀.我写《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的由来[J].新文学史料,2011(4):4.的重要论断。在这一时期,《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论“文学是人学”》等文艺理论文章,对文艺与生活、文艺服务对象与描写对象、人物塑造方法、评价作品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超越教条主义的新认识,表现出文艺理论工作者大胆探索的勇气,为新时期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好了理论铺垫。

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反右扩大化至1976年动乱的结束,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文艺事业的发展受到冲击,文艺创作题材单一,呈现片面化狭隘化倾向,直至1978年底,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次继“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又一次更为深刻和广泛的社会大革命。新中国诞生七十年,特别是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已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螺旋式的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七十年的伟大实践,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和认识。经过比较鉴别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实践上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正沿着这条金光大道,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新中国诞生七十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理论界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给予了我们一些重要启示。本人目睹神州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在此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第一,解放思想是建国七十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予我们诸多启示中最为首要的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6.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中西文化的大交流、大碰撞,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今时代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包括中国现代诗学的建设,一切都无从谈起。

思想解放与破除迷信是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首先,就要打破种种精神枷锁,冲出思想的牢笼。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以理论家的勇气和胆略,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伟大号召。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使古老的中华大地重新焕发了青春,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科学、艺术,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的洪流中,中国现代诗学(文艺学)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挣脱了种种精神枷锁,走出了误区,打破了禁锢,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中国现代诗学建设也走出了种种误区。所以,破除迷信与解放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恢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才能真正实事求是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文艺理论史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5)杨柏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2:142.的命题。以后历代文人,时有论述。20世纪在中国文论史上,首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是梁启超。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对于文艺与革命、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艺界、理论界一直在争论着。鲁迅、郭沫若、蒋光慈、冯乃超与梁实秋等“新月派”人物,针锋相对地展开了论战。

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文中明确地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16)毛泽东选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后来,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17)毛泽东选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5-866.这一思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黄河大合唱》《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等。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明确提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1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3.1980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依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19)邓小平.论文学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7.可以说,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邓小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人的意识的觉醒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恢复和增强,这是建国七十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学术界、思想界、文学艺术界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文学的主体是人,是作家;文学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性格,写人性的美丑善恶与人性的复杂性、曲折性,展示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学又是以话语为载体写给人看或读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共享艺术的魅力。一部世界文学史,就是人类认识自己、观照自己、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心灵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伊始,思想大解放的第一个突破口,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是突破写人、写人性、写人情、研究人类的心灵史的禁区。思想的闸门一打开,作家艺术家积蓄和压抑在心中的创作灵感,喷薄而出,短短十几年,中国文坛、艺坛中,就绽放出一朵朵鲜花奇葩。《春之声》《乔厂长上任记》《班主任》《人啊,人》《致橡树》《沉重的翅膀》《平凡的世界》《人生》《人到中年》《北方的河》《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灵与肉》《透明的红萝卜》《庐山恋》《天云山传奇》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相继被问世。炎黄子孙的血和泪、爱和恨、生与死、智慧与拼搏、践行与梦想,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地呈现在亿万读者面前。理论批评和文学史研究领域,在广泛展开人性、人道主义问题探讨的同时,休谟的《论人性》、卡西尔的《人论》、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人的潜能和价值》、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世界名著相继译介到中国。康德的三大批判、黑格尔的《美学》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成为大家学习研究的热点。这一切,无疑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美学和中国现代诗学的建设。

第三,文学观念的更新与研究方法的变革。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观察研究文学艺术的主要理论武器。毛泽东于1954年10月6日发表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显然是旨在引导文艺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鉴赏、评价和研究象《红楼梦》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肃清“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在文艺研究领域的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欧美和俄罗斯近代以来出现各种哲学、美学、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和文艺作品,相继被翻译、介绍到我国。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学理论派别的倡导者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和方面,对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的探索,他们的发现,他们的见解,甚至他们的“片面的深刻”或“深刻地片面”,都可作为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借鉴和参照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思考、探索如何继承古代文论、借鉴外国文论,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先后出现过认识论文学观,以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和叶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为代表;主体论文学观,以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为代表;象征性文学观,以林兴宅的《文艺象征论》为代表;生产论文学观,以何国瑞《艺术生产原理》为代表;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观,最早提出这一理论观点的是钱中文,比较集中体现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观的则是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和他的学术专著《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王元骧的《文学原理》和《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深入探讨和阐发了审美反映与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当下,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已逐渐为中国文艺理论界所接受,并成为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观念的更新与方法的变革相伴而行。马克思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结合,融合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这是美学、文艺学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1985年中国学界出现了“方法论”热。大家普遍注意研究如何将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综合各种古今中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推进美学、文艺学研究的创新。在这方面,蒋孔阳《美学新论》的研究与写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认为,“从古到今,具体的方法可说无穷无尽。今天,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峰,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比较,选择和淘汰,然后留下我们用得上的,去掉我们用不上的。时代在前进,方法在前进,工具和手段也必然在前进。”(21)蒋孔阳全集:第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45.在具体进行美学、文艺学研究的过程中,蒋先生坚持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采用系统综合比较的方法。注意将古代的哲学方法和近代的科学方法综合起来;将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主义三者统一起来,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古今中外的美学研究方法综合起来,重新加以组合建构。这样,必然会探索出一种既长于整体感受、灵思妙悟,又长于精密周到的逻辑分析的新方法。蒋先生注意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并在美学、文艺学研究实践中出色地加以运用,取得可喜的成果,得到学界的普遍赞誉。

第四,网络思维与网络文学艺术的兴起。思维方式的变化和网络文学艺术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艺术领域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一道风景线。建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观念的更新与研究方法的变革都与在人的头脑中发生的革命,即与人的思维方式的革命紧密相联。而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又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息息相关。研究20世纪理论思维的变化问题,理应着眼于现代科学的发展。

网络思维不仅突破了线性的思维方式,超越了一维、二维、三维的视野,它以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理论,全方位地、立体地、动态地去研究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又以对话思维超越了“二元对立”和“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对话是两个以上主体之间进行平等自由的语言交际,它是沟通与联结我与你、学派与学派、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桥梁。这是一座来自远古、立足现代、通往未来而又联结东西今古、贯穿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语境中的桥梁。“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同中存异的双向运动过程。”(22)李衍柱.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1(2):51.对话应当是真诚的、坦率的、自由的,对话的双方各自具有独立性,有自己的个性、尊严和价值。在中国现代美学和现代诗学研究过程中,钱中文先生积极倡导对话思维并亲自主持翻译了《巴赫金全集》在中国的出版,得到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赞誉,推动了中外的文化交流和中国文论的建设。

网络文学艺术是网络思维孕育出的奇葩。她的诞生标志着文学艺术真正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普及、大发展的春天。据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艺报》统计:截至2017年底,国内45家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高达16467万种,其中签约作品达1327万种,年新增原创作品2336万种,年新增签约作品22万种。出版纸质图书6942部,改编电影1195部,改编电视剧1232部,改编游戏605部,改编动漫712部。网络文学对外翻译影响日渐扩大,足迹已遍布亚洲主要国家以及英、美、法、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增长点(23)李晓晨. 进一步激发新文学群体创作活力[N].文艺报,2018-09-17(01).。

网络文学艺术给文学艺术插上了翅膀,创造了无限发展的空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四十年中,中国的文学艺术,定能在世界文艺的百花园中从高原走向高峰;中国现代诗学,定能乘新时代的风帆、肩负起人民的重托,从今古中外的文艺实践中推出理论的创新,奉献出闪耀着真理光辉的宏篇巨制。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诗学文艺
1942,文艺之春
背诗学写话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文艺范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