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能的提升

2019-01-04丁梅君徐建军

关键词:话语权效能话语

丁梅君,徐建军

(1.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云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早在1983年,托夫勒就预言:“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1]话语的意蕴远不止于内容,它借助传播媒介而形成影响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国内外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平台,成为话语权争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伴随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新时代大学生们的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除了传统的现实空间,也延伸至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3](336)因此,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阵地,探析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效能是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直接呈现

(一)话语权

“话语权奠立在由基本观点、分析框架、特定视角等构成的根本话语方式之上,基础是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4]话语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话语权一般出现在文化研究与媒介研究领域,话语权之“权”包含权利、权力和权威等意思。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两重维度:“‘权’一方面是‘权利’,‘话语的权利’,也就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运用‘话语’的‘资格’与‘好处’;一方面又是‘权力’,‘话语的权力’表达的是人们对‘话语’支配的‘能力’和支配的‘程度’。”[5]福柯所言“话语本身亦即权力”则体现为话语的统治功能,除了话语本身所释放的信号外,话语的语义也是重要的“权”的实现手段。网络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具有向受教育者昭明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价值旨归。在人人都是“发言者”的网络空间,话语权利即在网络空间自由发言的资格很容易实现;话语权力则处于游离状态。如何使这种游离的话语权掌握在治理者手中,使其“着陆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轨道上,这是难点所在。话语权威则依托于权利和权力的兑现,使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和政治权得以实现,才能够在当前的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因此,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自由话语的前提下,通过传递、描述、灌输、说服、引领、权威等力量,使双方共同形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

(二)马克思的效能观

何谓效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6]在这里,效能是经济学词汇,是指某一事物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当然,基于此,马克思认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7](178)。在这一意义上,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效能是指一定的网络话语对网络环境清朗、人们思想进步、社会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等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效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没有明晰的目的和对规律的把握,就无法正确评价效能。

效能是网络思政话语权的直接呈现。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呈现效果如何?是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旨归?是否能凝聚人民群众的共识?都需要考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上有何实际效果。习总书记曾指出:“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3](335)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实际效果体现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人民群众的领导权与管理权。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9-10)所以这一实际效果就是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得以掌握的直接呈现。那么评价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指标如何考量?包括哪些指标?这也是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效能评价指标

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提出以来,国家网络治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网络文化传播等领域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集中优势力量,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以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但是其实际效能如何?有没有可供量化的指标,其依据是什么?这是新时代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指标及其在评价方面所占权重如何,可以根据具体的调查研究确立可量化的数据。这里先探讨具体的评价指标确立的依据。

(一)政治维度——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激烈,并且在长时期存在。因此,对于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评价来说,这是生命线,失去意识形态阵地,一切都无从谈起。对这一指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第一,是否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并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3](65)第二,是否以正能量话语影响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全过程。第三,是否网络思政教育话语被大众接受。第四,是否舆论导向接受网络意识形态控制。

(二)价值维度——建构社会价值共识

“中国社会的现实结构与传媒逻辑,利益分配格局与文化生产机制,商品体系和日常生活的价值、意义等,这些因素业已交织成一个超级网络力场,多重的权力关系正在这个力场之中展开竞技。”[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有价值共识,才容易产生引发情感认同,激起社会共鸣,进而引领价值风向,净化社会环境,凝聚社会力量,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构价值共识,是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网络空间治理的最终目标。在评价时,可以依据: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理解度、认同度;二传播者有权威,其话语具有信服力;三主流价值观念得以强化,敌对话语生存空间缩小;四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度、幸福感增强。

(三)展望维度——引领网络共享共建

意见领袖是在群体成员相互联系中自然形成的,他们居于非正式组织中的引导地位,具有某种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一种意识形态失去了话语权,也就不可能实现领导权。”[9]意见领袖起着信息“过滤”“加工”的作用,意见领袖是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效能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效能的重要指标。具体而言,一网络思政教育传播者在网络空间具有意见领袖地位;二意见领袖引领舆情力,引导社会成员言论逐渐理性化。三对网络空间依法管理,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大V可以得到相应的惩处,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四网络受众群体的网络意识得到引导。

当然,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能单方面仅从产生的效果考虑,还应该综合考虑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发生机理和规律,以便全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效能评价,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网络治理。

三、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发生机理的决定要件

机理即指事物运转、发生作用的要素结构及过程规律。效能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二者共同在内部控制着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发生及作用的发挥。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对话语传播过程的支配

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话语在网络空间的支配权,支配着不同话语体系的传递。

1.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具有融入性

随着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逐渐改变现实中“话语失态”即失“态度、状态、时态”的窘况。在网络语言兴起之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未能科学地认识、全面掌握网络话语,也不太懂网络“原住民”的话语体系,这使得施教和受教双方存在一定的话语鸿沟。当思想政治教育界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开始着力拓宽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发展路径,使其融入当前网络话语,以实现话语回归。

具有亲和力,饱含人情味,不寻求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消弭了传统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即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转而激发了人的主体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平等的关系中交流互动。这种类似“朋辈关系”的教育模式随着转发、评论、分享等功能实现并扩大了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它解除了现实中人们的话语束缚,使人们畅所欲言;网络话语中的“斗图”“表情包”“网络语体”等均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既能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又可以彰显个性。

契合了人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这瞬息万变、快速更迭的时代,网络话语可以充分表达人的情绪、情感、态度、喜好,以浅显易懂、内涵丰富的形式方便人们交流。故事、漫画、图片、短视频、网络段子成为当前网民们最喜爱的接受方式。如由“厉害了,我的哥”转化而成的“厉害了,我的国”在网上广为传播,用流行话语体现了受众对国家的自豪与热爱,以话语认同体现和促进价值认同,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的社会属性为网络话语的亲民性提供了可能。纵观人类发展,每一次历史的演进和文明的变革都是伴随着以话语为载体的文化发生的。网络话语形成了网络文化,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网民思想的各个方面。当前的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逐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治理者不得不愈加重视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以便牢牢抢占网络治理的主动权。

2.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话语具有导引性

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效能在于对网络激浊扬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的过程就是运用正能量话语影响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过程。“正能量”一词原是物理名词,后来被誉为“英国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教授”的理查德·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所使用。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也指出:“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11]。随后,“正能量”成为近年来流行的词语,被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能量话语贯穿网络思政教育的宗旨在于:一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在于权衡对错、分清善恶、厘清美丑。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只有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进而付诸行动,形成“正能量-正确价值理念-正能量”的良性循环。二是营造良好网络氛围,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充分说明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尤其在网络空间,网民的匿名降低了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只有持续地树立正能量、树立道德风向标,才能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三是充满正能量的话语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当前,社会治理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一定社会的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2]。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所做的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矛盾,缩小实际和需求的差距,使人实现内心的和谐。

3.对充满负能量话语的干预性

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效能可及时纠正清理具有负能量的话语,主要表现在:首先,维护意识形态阵地。网络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其中,以“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在当前网络空间占有一定的市场。它们打着学术、论坛、讲座、公益活动等幌子,选派一些公知大V、水军、键盘侠等作为西方反对势力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打手”,搅浑网络环境。其次,对网络环境降噪去杂。网络海量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些网民,由于缺乏判别力,轻信部分别有用心的网络意见领袖刻意制造和传播的谣言,使自己听命暗示,表现出对理性影响无动于衷,失去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13]。如果这一后果发生了,将从根本上瓦解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

(二)影响网络受众群体的选择

1.选择和强化主流思想

话语的前提是选择话语内容,主流思想价值观念是网络传播的首选内容。传播者要优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话语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众生喧哗的时代,网络是多元化利益表达的场域,是多样价值观念的集散地,你不去占领阵地,别人就会去占领,你不去强化,别人就会强化。为此,一方面,需要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确定底线和覆盖面,坚守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通过设定议题,聚焦话题,实现网络受众的圈层化,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一以贯之,稳固话语权,释放出马克思主义科学话语体系的效能。另一方面,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进行管理和整合,改造当前的网络话语,使之符合、充实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并为我所用。

2.选择向敌对话语“亮剑”

矛盾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作为矛盾的对立面,网络思政教育话语必然会存在敌对话语,它们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企图分裂、瓦解、西化、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曾指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做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14]因此,要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的效能,必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做“开明绅士”,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发声”,敢于对敌对话语“亮剑”,做到剖析、驳斥对敌对话语的内容;揭露、稀释敌对话语的目的;抵御和阻断敌对话语的过程。更要能够密切关注、主动出击,对焦点话题积极回应,难点问题积极解答,热点议题积极引领。

(三)凸显话语传播者的地位

话语传播者权威的重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话语传播者的权威根植于话语实践。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体系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它从根本上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网络思政教育传播者权威的重塑需根植于社会实践。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其话语权威亦可以落实到日常生活、回归到行为规范中。

第二,话语传播者权威来源于去权威化过程。网络世界是开放世界,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穿行,寻找自己的着陆点。在众声喧哗、众人游离的空间内,话语的去权威化特征愈发明显,传播者和受众的区分更加模糊。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绝对的话语中心,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进而解构权威。这一现状,为网络思政教育话语传播者提供重新确立、巩固权威的可能。

第三,话语传播者的权威源自传播者的人格魅力。中国古语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网络空间内,话语传播者本身就是一面旗帜,当某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网络语言,被运用到网络思政教育当中,就能够展现对话双方互相尊重的姿态,并随着传播者情感的注入,轻松活泼氛围的营造,就拉近了对话双方的距离,增强了话语的温度,话语传播者的权威在此过程中得以树立。

(四)对受众群体特点的认知

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发挥,取决于受众群体对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接受和认可。因此,把握话语受众群体的共适性、差异性是发挥话语权效能的重要一环。

1.网络受众群体变化的普遍性

时代给每一位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打上深刻的烙印,这就是时代所赋予人的共性,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以网络话语为表征赋予受众群体共适性。所谓共适性是指,无论是网络话语还是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其背后蕴含着受众群体共同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其一,认知模式的普遍改变。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以及有限学习,网络使受众群体进入自主学习和无限学习时代,受众随处打开网络,便能享用到文化快餐,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的关注点,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进而转化为立体的主动式的认知模式。其二,表达方式的普遍转变。网络话语扩大了受教者的话语选择范围,受教者不再拘泥于传统严谨、严肃的话语方式,而是选用新奇时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大量的网络流行语的涌现和使用便印证了这一点。其三,行为逻辑的普遍转化。网络受众的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相互转化。网络话语追求浅显易懂,浅阅读、浅表达、浅知识随着网络的普及兴盛起来,网络受众通过快速获得某种“干货”而获心理愉悦。现如今,“知道分子”很多,“知识分子”却很少的现状正在逐渐瓦解人们建立在纸质印刷文化上的理性思维能力,这与价值认同要求的深层次思考和理性思维能力相悖。因此,便出现了人们在面对一些鱼龙混杂、模糊不清的信息时,很容易出现价值困惑,进而导致行为相悖的现象。

2.受众群体的差异性

在包罗万象的网络空间,网络思政教育受众群体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第一,主体意识的差异性。网络话语打破了单向传播的特点,受众基于个体的文化背景、性格和态度的差别进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情绪下表达不同的心声和看法,呈现出主体差异化的特征。第二,频繁交互的差异性。在立体化的网络空间,话语受众既是接收者,又是传播者,角色的切换和身份的双重属性使得受众能更加频繁地参与信息互动。第三,网络塑造的差异性。不同的个体针对同一事件、不同事件都有不同的观点,这种不同观点的表达需要鼓励。表达的过程就是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思想观念经过碰撞、交流,进而实现融合。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生产各种文化形式的经济机构的利益与受众的(Fiske)关于新闻生产的严肃性、他择阐释性关注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的断裂[15]。

四、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提升路径

明确了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效能评价指标依据和效能发生的机理后,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途径便有了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措施,以保证话语权效能的有效释放。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提升同样体现在政治上、价值上、展望上三个维度。

(一)政治上—加强网络教育传播主体的组织领导

政治维度决定着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的方向。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体现的是基于话语传播的主体而实现的,即互联网管理部门。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16]这部分年轻人大多集中在高校,因此在网络时代,高校便成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主战场。对此,各级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其他互联网管理部门,把高校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摆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推进网络依法规范并有序运行的重要位置,进行全面规划、整体部署。坚定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看齐意识”“核心意识”。例如,教育部成立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的配合协调,明确专门处室,组织推进本地区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各高校要建立由学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牵头职责,充实工作力量,会同学生工作部门、信息化建设部门抓好组织实施等,政治上很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价值上—增强主流网络思想文化吸引力

价值或者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文化认同及文化导向上,这里我们所强调的价值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倡导我们重视团结、维护集体、追求奉献、勇于实践。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提升的核心在于推送到网络的主流思想意识是否为作为受众的广大网民所接纳、认同,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多种多样的网络文化作品是主流思想意识的载体。“作为人类文明传播与传承的工具,网络不仅增加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机会和效率,拓展了人们的思维,提升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17]与充斥网络的其他非主流文化形式相比,承载主流思想意识的文化在形式上的单一性与主流思想意识的权威性、准确性不无关系。为此,必须注重增加主流的网络思想文化传播的形式。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被受众所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网络文艺作品数量少,推送不及时。为此,各级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要不遗余力地推出鼓励支持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措施,广泛宣传动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加入主流网络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中,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网络文化作品的感染力、吸引力。

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都离不开规则。这种规则既可以是法律,又可以是道德,二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人们的自由。网络空间正逐步成为一个社会化的空间,就必须要有法律、道德来规范和制约。因此,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提升必须以建立完善网络法律、道德为前提。网络法律、道德的制定、遵守都离不开网络受众群体的理性成长,为二者的有效运转、发挥作用提供思想基础和可靠保障。因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及时关注热点,引领网络舆情。网络的无限开放使得网络热点事件时有发生,一旦热点事件发生,立马便有人出来发表评论,更有境内外不法分子、不怀好意者推波助澜,掀起网络攻势。对此,主管部门要及时关注热点,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判断,发表评论,正明立场,引领网络舆情。二是讲求艺术,适应网络发展趋势。主管部门在信息发布、内容推送上注意语言的艺术,把握好时、度、效,拉近与受众的心理、情感距离,建立信任关系,多采取理性对话、平等沟通的方式,主动适应网络发展趋势,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

(三)展望上—共享共建安全的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全球网络化不断繁荣而言,我们更需要在网络化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是世界的未来,要打造一个全世界人民共享网络成果的时代。新时代已来临,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由“学网”“懂网”到“用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如何用好网络已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核心动能;如任由网络随意发展、肆无忌惮入侵,则全国人民皆有可能为其所害。因此,从长远打算、从展望的维度上来看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效能的提升,不仅要共享、更要共建的网络信息资源。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共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是网络共建的最重要的方面。“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18]虽然,网络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让人们享受到海量信息和高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但却难以确保信息、技术的安全性,难以鉴别其侵害性,难以防御其颠覆性。“一些政治谣言、虚无历史的内容更是试图否定和颠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极为恶劣。”[19]因此,网络信息安全的共建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能提升的前提,又是对未来做好网络思政话语权的展望。共建网络信息安全的举措是:首先,要树立全体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无小事,其既关系到国家的机密,也关系到公民的私人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一个国家所有成员的绝大多数资料被贮存于网络之中。其次,政府和相关企业要掌握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应该居安思危,时刻提防世界上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对我国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甚至破坏,“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控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才能有效遏制某些不可靠事件的发生。再次,网络公众应该在实践中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处在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位公民都需谨慎从事自己的网络活动。近几年网络诈骗案件屡屡发生,一方面,是骗子的手段高明;另一方面,是网民自己贪图小便宜并存在侥幸心理所致。因此,权威媒体发布的一些“安全提示”应引起各位网民的足够重视并谨慎从事网络活动。

五、结语

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的提升,是网络思政话语本身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效能的提升,笔者试图以此文从政治维度、价值维度、展望维度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望能对学界研究有所补充丰富,不足之处定有之。当然,笔者坚信,随着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在效能提升的路径中另辟蹊径,从而劳有所获。

猜你喜欢

话语权效能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