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无用的美好

2019-01-04叶兆言

书摘 2018年9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鲁迅作家

☉叶兆言

三十多年前,我在这所学校(南京大学)念书的时候,文学的地位非常高,高得非常离谱。一部小说可以让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发表一部小说立刻让你从一个小人物变成大人物,从一个“屌丝”变成明星。那时候有门课叫文学理论,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当然是应该还有,不过我想它的腔调一定是改变了。我读书的时候,文学理论基本上就是一门自吹自擂的课程。

老师们会怎么说呢,都是一些很神圣的词汇,古人怎么说文学,领袖们怎么说,名人怎么说。关于文学有很多美好的大词,什么改造国民性,什么作家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说明什么呢,说明文学很厉害,对社会有着非常大的功用。然而文学的真相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常常有人要举鲁迅的例子,说鲁迅的文学观充满了社会正义感,他才是真正的作家。常常有人用鲁迅来指责当代作家没有良心,说当代作家没有担当,是玩文学,缺乏社会责任感。

不妨听听鲁迅当年对黄埔学生是怎么说的,他在那次著名的演讲中说出了文学的真相。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鲁迅没有跟黄埔的同学们谈小说,基本上也没有谈文学。面对即将驰骋战场英勇杀敌的军校学生,鲁迅把话说得直截了当,一下子什么都给挑明了:

“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鲁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只是很坦白地告诉大家,文学其实是最不中用的东西,是没有力量的人讲的话。他接下来还有这么一段文字,我说给大家听听:

“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

人只有到了没办法的时候,才会借助文学,所以文学常常是无用之人玩的事,鲁迅随手举了几个很生动的例子,说自然界老鹰捕雀,猫捉老鼠,不声不响的是老鹰和猫,吱吱叫喊的是雀和老鼠,结局是什么呢,就是会叫的被不会叫的吃掉。文学向来都是弱者的声音,在强者的心里,根本算不上什么。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也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经过考证可以确定,这话比“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还要早一个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鲁迅的演讲结束没几天,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国共从此正式翻脸,四个月以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主张,因为这句话,共产党得了天下。

都是知识分子,都是文化人,鲁迅只是动动嘴,只能玩玩笔杆子,再厉害也不过是被别人所利用。枪杆子的厉害不用多解释,过去常说关键时刻,到了亡国之际,要投笔从戎,因为最终解决问题,还是得靠军事实力。我曾经十分怀疑鲁迅的演讲,是为了讨军校学生的喜欢,是为了鼓励未来的年轻军官们,后来终于明白,他远没有那么世故,只不过是说了千真万确的大实话。

现实生活中的文学,常会无端被拔高,上升到让人脸红的地步。圈外的人说说也罢,多少还有些客套,有些敷衍,偏偏许多文学圈里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也经常忘乎所以。文学的作用向来都被夸大的,看见有人把文学拔得过高,高得太离谱,我就会想到鲁迅当年是怎么说的。

少年叶兆言与祖父叶圣陶

作家张爱玲看到街头有个警察在欺负一个拉三轮车的车夫,她很愤怒,然而首先想到的,不是立刻回去写文章,或者像今天这样发一个微博,抨击社会上的不公,而是想到自己最好能去嫁一个市长,然后再让自己的老公去收拾那个坏警察。这个例子真的很生动,形象地说明文学再好再厉害,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只能是扮演一下打酱油的角色。文学永远站在弱者一面,从事文学的人自己就是弱者。一个打酱油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旁观者,文学的现实恰恰就是这样。我们只能选择旁观,文学是一种旁观者的干预,如果你们要更有效地改变这个社会,最正确的选择不是从事文学。你们应该去干些别的什么,干一些别的更实际的工作,譬如经商,譬如从政,譬如学法律。你们应该直截了当地去考公务员,不是为了待遇,不是为了有参与腐败的机会,而是为了真要改变这个不健全的社会。只有当了官才可能反贪,有了权力才可以造福社会。

如果当官的在腐败,却非要让我们去反腐败,让作家,让你们这些无权无势的学生去反,去喊口号,不这样就说我们没有责任感,就说我们是在逃避,这个好像也太扯淡了。哪朝哪代都知道贪腐不好,说白了,腐败就是无法无天,就是欲壑难填,这么简单的道理用不着我们再来唠叨。人不能这样,世道也不能这样。你们占了便宜,你们得了好处,却怪人家的文学不追求理想,怪人家的文学不出来干预。

文学的现实是什么呢?首先,经过过去几十年作家的努力,当代文学的水准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就文学品质来说,它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学热的时候强得多,甚至也比所谓的现代文学要强许多,无论是在思想或艺术上,当代文学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困难。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文学的光环却越来越淡,文学的光环已经不复存在。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电视征婚《非诚勿扰》,这显然是一个你们都熟悉的节目,有一个场面你们肯定都熟悉:当征婚的男士说自己喜欢文学,喜欢写诗,立刻会引来一片啪啪的灭灯声。喜欢文学成了美女们痛下杀手的直接原因。在20世纪文学热的时候,喜欢文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包装,文学是一种有品味的象征。男男女女不管是不是真的在阅读,都喜欢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说自己喜欢文学,喜欢看外国小说。可是今天的风气已经完全变了,文学的光环早已不复存在了。

德国人顾彬把中国当代文学称之为垃圾,他的声音非常尖锐,而且大快人心,在网络上获得了一片赞扬和叫好。共鸣发自内心深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句话给了那些根本不阅读当代文学的人,一种道德上的借口和安慰。中国是一个有文化的文明古国,一向是提倡读书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多少年来,我们都相信读书是万能的,读书是高尚的,即使到了今天,文学的光环已不复存在,我们仍然还要心有不甘地搞这样那样的读书活动,要搞读书周,要鼓励大家去阅读。

叶兆言

顾彬给予当代文学的这一棒子,正好让大家放下了缺乏阅读的包袱,解除了大家心头没文化的顾虑。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是垃圾干吗还要再去阅读呢。我曾用过“当代文学是跌倒在街头的老人”这个形容,一个老人在街上跌倒了,按照最基本的道德观,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上前将老人搀扶起来,将老人送到医院去。可是我们现在找到一个非常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拒绝,说这个老人可能会讹我,出于保护自己的理由,我就可以十分坦然地冷血,视老人躺在地上而不顾,同时还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安慰。同样的道理,对于当代文学也是这样,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不阅读,我们先给它定个位,说当代文学是垃圾,因此为了洁身自好,我们就不想再阅读,然后呢,然后就是其实我们什么也不读。所谓不读当代文学常常就是一个幌子,其他的什么世界文学名著,其实也不可能阅读。大家能看看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就已经是给文学面子了。

这个就是当代文学的真实处境。一方面,有一批作家默默耕耘,努力写作,正在千方百计地探索,试图提高当代文学的水准;另一方面,在读者方面,遭遇了太多的冷漠和拒绝。今天很多人不阅读已是个赤裸裸的真相,人们都不是在用眼睛去阅读,我们更多的是用耳朵去读,然后再用嘴巴去人云亦云地传播别人的观点。记者就是这么写书评的,评价一部当代小说的好与坏,不是凭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不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而是靠听来的各种小道消息和新闻片断,然后又当做自己的经验说给别人听,理直气壮地发表议论,毫不客气地骂娘。很多人现在都是文学评委,他们只关心排名,只关心排行榜,他们总是像猜谜一样给当代作家胡乱打分。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段子,也不知道是谁制造出来蒙人的,就是说中国人不怎么阅读,而在法国巴黎的地铁上,有很多人都在读名著。同样的描述,还有说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广场上,有不少市民在看诗集。因此对比起来,好像中国人显得特别没文化,我们的市民特别没教养。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当然不是。我出国在外,经常留心外国人的阅读,事实的真相是整个世界都不在阅读,阅读已经非常边缘化了。当然,不阅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天塌不下来,今天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人们为什么非要阅读呢,许多关于阅读的光环,都不过是编出来的励志故事,都不过是心灵鸡汤。

为什么要制造出这些虚假的东西呢,我想这就是文学存在的原因,也是文学的目的,我们大家都需要有些心灵鸡汤一样的东西来滋补一下,有些谎言是善意的,然而它说到底还是谎言。

叶兆言

这些假象就是文学,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我们都希望这样。文学只不过是利用虚构,用虚构的方式表达一些非常良好的希望。换句话说,文学永远只是理想。喜欢文学的人被讥笑为书呆子是有理由的,我们就是书呆子。当然,光是表达希望还不是文学,理想也不全是文学,文学更重要的还得像今天这样,要勇敢地揭露真相,要实事求是。虚构的真实不是真实,要告诉大家,尽管这样那样更好,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是什么呢,事实就是其实大家都不怎么读书了。阅读已经不再时髦,阅读正在远离今天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搞读书周呢?就是想提倡读书,就是想恢复读书曾经有过的荣耀,就是想改变这个不怎么阅读的活生生的现实。

能不能改变呢?我想是不能的,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时代的风气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家不能因为你是写书的,你是写小说的,你表达了什么远大的理想,就要求别人都来读书。这个世界是自由的,一个好的社会也应该是充分自由的。文学说到底,最后只能是喜欢文学的人的事情。聊以自慰的是,当今世界读者少了,但是读者的队伍却可能更纯粹了。阅读和写作都已经变得非常小众,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应该因此放弃写作,放弃阅读。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来说,文学就是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一切。它热闹不热闹早就变得无关紧要,我们还在坚持,我们还能够坚持,不是因为文学这个行当需要我们,不是因为它伟大,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用,不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而是我们需要文学,而是我们离不开文学。当然,我说的这个我们,其实是特指我这样的人,是专指喜欢和热爱文学的我们。

关于文学无用这个话题今天可能说得太多了,这显然并不是我的本义,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它的美好。我所以说了前面的这么一大堆话,不是想简单地证明文学的无用,这是无需证明的,我不想让大家进一步轻视文学,而是想强调它的美好。文学是非常美好的精神佳肴,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去品尝它。我不过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其实作为一个作家,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千方百计地努力把文学这道大菜做好,然后希望读者能够去分享它。把菜做好才是作家的义务,也是作家的责任,好的菜肴没人品尝,作家干着急没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应该是读者的遗憾。人生免不了太多的遗憾,面对美味佳肴,你们依然无动于衷,可惜的只是你们。有用没用这把实用主义的尺子是衡量不了文学的,文学有自己的度量衡,有它自己的好坏标准。你永远无法用实际的重量和长度来衡量文学。文学就像男女之间的爱情一样,它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是心灵之间的奇妙感应,从来都不是用有用没用来衡量的。没有爱情,人类照样可以存在,人类照样可以延续。文学的道理也是一样,但是有爱情和有文学的生活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了爱情,有了文学,人类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鲁迅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孔乙己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阿迅一族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