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困境与优化路径
2019-01-03张云山
张云山
【摘要】法律思维是法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法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所以在法学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升学生法律思维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困境与优化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律思维 培养困境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242-0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培养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对推进我国社会法制现代化进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招,法学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为法治现代化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法学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后从现代阶段我国法学教育现状来看,对法学思维培养不够,学生缺少敏锐的法律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对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一定阻碍。对此应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法学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具有法律思维能力合格的法学人才。
一、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困境
思维决定行为,法治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才会在思考问题时,主动的遵循法治理念,并产生相应的法治行为方式。所以法律思维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法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法学素养。但是实际法学教育过程中,却忽略了法学思维的培养,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学教育目的偏离。
法学教育目的直接影响法学教育效果。法学教育不仅要丰富学生法律知识,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法律思维,能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推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实质上是促进学生法律知识的内化,只有学生具备“法律头脑”,才能产生相关法治的实践行为。所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比丰富学生法律知识更加重要。因此缺少法律思维,就不会将人头脑中的法学知识输出,不能转化为推动法治发展的力量。所以应将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作为法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将其作为法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但是目前我国法学教育过于注重对学生法学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法律思维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走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法学教育方法单一。
法学教育方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法学教育的效果。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法学教育方法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而法学知识中的概念、原理以及法律条文都是枯燥的文字,所以造成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法律理论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法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其主要弊端忽视了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不重视法学知识运用能力。目前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较为广泛,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思维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然而,一些教师将案例作为解释和印证学习的理论或法律条件,没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
3.教育实习的形式化。
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法学教育过程中,也比较重视法学实践,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其主要方式是学校与当地的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合作,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会到这些地方进行实习,但是这种教育实习方式没有获得实效。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考研的相关事务上,一部分学生选择参加工作,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所以学生对待学校安排的教育实习往往是应付了事,使得教育实习形式化。而对于接收实习生的法院、检察院或者律师事务所,更不会将重要的法律事务交给实习生,所以一般学生去实习,主要是见习或者打杂。而法律思维的培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训练形成的,如果脱离于法律实践,学生就无法形成法律思维。所以如此形式化的教育实习无法实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这一目标。
二、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的优化路径
1.明确法学教育目标。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武器,如果出现错误的法律思维,会严重危害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所以与其它学科相比,对法学这一学科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法学教育下,不能将知识灌输作为法律教育的主要目标,而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并将其纳入到法学教育核心任务中,应将法律思维融入到具体的法学教育中,将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作为最终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的运用能力。法律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对法学这一学科的价值认同,只要具有统一的价值追求,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学习都是文字的法律条文,也不会感到枯燥,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作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以及较高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时,应以法律知识为基础,既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法律思维,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应改善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应正确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将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作为核心理念。因此在具体法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法学教育内容,基于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科学、合理的设计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应明確学生讨论规则,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引导作用,应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适当的为学生提供思路,指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以及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避免表露自己的观点,否则对学生的思维会产生束缚。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阐述时,教师应观察学生逻辑思维是否严谨、叙述是否准确,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3.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所以法学教育中,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加强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建立模拟法庭,并还原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在法庭中演绎被告、原告、律师、检察官、公诉人、公安局侦查人员等等,开展法庭辩论、最后申述、法庭调解等环节,在这些实践环节中,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得到强化。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增长知识与见识,促进学生法律思维的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教学目标,并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法律思维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才,为社会法治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简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和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视听.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