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实效还原本色

2019-01-03张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研读课例研究

张莉

摘要:从立足学生发展的观念看,教学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递、继承已有文化,习得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和社会伦理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灵活运用。”因此,学生的智慧努力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探究性交流、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之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过程与改进;研读;课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开学始,教研室要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我主动承担了低段语文课的“被调研”任务。我思考应该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以获得调研专家的认可、肯定。

在“精彩”和“探究”双重“目标”的矛盾中我忐忑前行。

二、研究内容

最终我选中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笋芽儿》。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课文写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教育孩子只有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壮成长。课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可以为“精彩”锦上添花。

三、研究过程与改进

本着“精彩课堂”的宗旨,开始第一次前行。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绿竹图)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出示笋)这是竹子小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一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笋”字的?

师:“笋芽”是个生词,我们来写一写。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笋芽儿只要在短短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能长成一棵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呀!它是怎样成长的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检查反馈

(1)读生字词语

(2)听声音

师:读着这些生字词语,我们仿佛看到笋芽儿正一天天慢慢长大,大伙儿都在关心着它,帮助着它。(分示雨声、打雷声)仔细听,这是谁的声音?

(三)研读1到4自然段

读1到4自然段,想: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有什么不一样?读完说给同桌听一听。

指名说:有什么不一样?从哪里知道?(低声、粗重)

1.春雨姑娘的呼唤

师: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我就是一棵沉睡中的笋芽儿,你是春雨姑娘,你来叫一叫我。我睡着了。

教写“呼唤”。

2.雷公公的呼唤

雷公公会说些什么?(出示: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3.笋芽儿反应一

教学“撒娇”

4.笋芽儿反应二

师: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醒来了,听了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儿——(出示句子: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多么努力的小笋芽啊,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一个劲地奋发进取。

(四)研读第5、6自然段

师:笋芽儿一个劲儿地、不停地、用力地向上钻,妈妈看见了,忙给它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妈妈说了些什么呀?(出示句子)

师:有了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帮助,有了妈妈的呵护,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1)我发现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把“终于”读得特别响,我们把“终于”去掉,行吗?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是很辛苦的,那我们来想象一下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呢?

(2)自读第六自然段,看看笋芽儿钻出地面都看到了什么?笋芽儿可能还看到了什么?(小草,花儿,彩虹,天空……)

所以笋芽儿这儿看看,那儿看看,怎么也——它太喜欢这个美丽、明亮的世界了。

教学“世界”,说句式:世界真是一

(3)欣赏画面(配乐)。

看图片,说:看到这美丽的世界,笋芽儿说——

师:“快快”读得特别好。有一个词提醒我们应该怎么读,就是——

(五)分角色表演

1.選演员。

春雨,雷公公,妈妈,笋芽儿。

2.表演读,评议。

(六)总结

完成作业。

1.观察发现

上这节课,我居然用了整整50分钟。造成“冗长”的原因是什么呢?课后集体议课,听课的老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这几个问题。

(1)内容过多有悖于“生本”。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每个环节都是匆匆走过场,识字教学、写字教学、整体感知、精读教学都点到为止,不到位,不落实。

(2)环节跳跃不顺应认知规律。在教学春雨姑娘的呼唤这一环节之后,接着学习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却没有直接学习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后的反应,有些脱节,学生反应不过来,这样的理解顺序不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3)训练点太多缺失实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时,每一段都抓住了很多语言训练点,如“呼唤、撒娇、终于、世界”等许多词语和几句重点句子,再加上对比、拟人的写法等知识点,让人感觉忙得喘不过气起来,学生也接受不了。

(4)情感不到位导致朗读增量不明显。过多地讲解理性的语文知识,过多地齐读,导致语文课堂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教师没有透过语言来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也就感受不到文字背后的情思,所以情感欠缺,朗读指导就无法到位,学生几乎没有朗读的增量。

2.解决策略

教学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语文水平、学习能力来制定教案。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以为了展示课而放人过多的教学内容,所以,老师提出调整教案的新思路,就是以生为本,本色语文。以此为出发点,我秉承“简约实效还原本色”的理念,删减教学环节,调整教学策略确定了新的教学思路:

(1)尊重学生起点。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尊重学生的起点。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教学预设时第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删减教学内容。二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头戏是生字词教学和整体感知,大约要占20-25分钟。精读的内容不能够过多。本色课堂首先要精简内容,舍得放弃。所以,砍掉第六自然然段的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其他教学环节。

(3)简约教学过程。在整体感知部分,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自己读课文,看看哪些词句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了你,用横线画出来,并圈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这样安排,每个环节任务明确,简单易行,还可以书声琅琅,多些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语言的美妙。

(4)增强教学情趣。结合文本的内在情思,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当一当笋芽儿,边做动作边朗读,并采用多形式的读,有滋有味地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说话等形式,感受、积累优美的语言。

3.观察发现

很明显,这节课我上得轻松了许多。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增强,学习时间也明显增多。这节课整体效果不错,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简约课堂”,课堂上多了很多灵动的、生成的过程,使整堂课有情有趣,学生兴致盎然。同时,本色课堂的思想也得到明显体现。我教学时从容不迫,要求和过程都在悠然中清新展示。在简明的教学环节里,重视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培养,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堂上也展示得有条不紊,语文味浓浓,读书声琅琅。

词语的教学很有新意,第一组是表示动作的词,第二组是表示声音的词,第三组是同偏旁的词,分类清晰,既感受了词语的规律,又很巧妙地理解了这几个词语。这样安排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设计的问题“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有话可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十分巧妙。

四、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这次课例研究,一次次地试教、修改、跟进、再试教、再修改、再改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感觉自己成长了一大截。特别是对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第一课时,很多老师觉得内容单一,不外乎是字词教学、整体感知、学习一两段话,不适合作为展示课或者比赛课之用。其实,只要精心设计,第一课时照样能够出彩。那么,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效率呢?可以应用本色课堂的教学理念,做到简中求实、简中觅效。

1.简洁激趣,进入文本

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设计时必须考虑,导入语要精炼、简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文本的需要,围绕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行设计,以简约的导入求得实效,学生在简约又情趣盎然的导人中渐入文本情境。

2.简要导向,理清文路

初读是学生初次感知教材,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依据教学目标,初读的设计也要简单明了,让学生学起来目的明确,有可操作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初读的要求可以有所不同。如低年级要求学生“读准确、读通顺”,理清文章的脉络。在初读环节,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如何巧妙操作,我们可以借助几个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文路,这样操作,简单方便,实效性强。

3.简中求实,设境研读

简约教学应集中体现在用简便的方法授课,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作深入的解读和适当的取舍。在精读课文的教材中,起始段落或重点段落应是第一课时精要的教学部分。教学时,要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的剖析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潜心揣摩,体味其中滋味。遵循“理解—应用一积累一内化”的过程,既简单清晰又有丰富的内涵,达到简约而丰满的效果。

在简单的教学之中,能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读书感悟,那么,第一课时照样可以预约出与众不同的精彩。語文教学贵在简洁,贵在扎实。作为教师,如若不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能把文本的解读放在第一位,那么再多的花样也是枉然。我想,只有那些洗尽铅华、重归本色的语文课堂,才是最真实、有效的课堂吧!

猜你喜欢

研读课例研究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