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2019-01-03杜永科
杜永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如何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数学教师不断奋进的目标。对此,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三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133-02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填鸭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得不到明显提升。而新课改中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接下来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灵魂,支配着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指导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的方向。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由于学生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的方法和清晰的逻辑性,常很难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所以,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备课,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课上根据目标来指引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测量》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过实际的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在课前我进行了有效备课,首先,让学生都准备出米尺,找一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厘米和米),接下来我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物体用厘米表示。然后让学生拿出尺子,测量1角硬币的长度和厚度,由此引出毫米,我再指导学生认识刻度尺上1毫米怎样表示。最后给学生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填上相应的长度单位(如:1栋楼高30m;橡皮长30mm)。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测量,有效掌握了本节知识。
二、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设出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之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首先,我通过回顾旧知导入教学:“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 )?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由此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面积单位。然后我创设相关情景:“同学们,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计算后得出10000平方米),我们规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说1公顷=10000平方米。我们的教室面积约50平方米,那么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一公顷。你们去过鸟巢吗?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公顷,你能换算出它有多大吗?”学生计算后我指名回答。最后我让学生计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关系。如此,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的素材,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贴近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辨认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首先,我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入教学:“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图形,接下来我随机抽取,你们回答它是不是四边形。”回答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然后我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四边形拿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他们很特殊,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它的边、角有什么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通过测量和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最后我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与正方形。如此,通过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学以致用。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把握教材,课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導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艾艳君.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重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20+122.
[2]费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9(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