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美的追求者与毁灭女神的化身
2019-01-03邓丽婵
邓丽婵
《天龙八部》是金庸家喻户晓的小说,其幻想色彩浓厚,颇有浪漫主义之风,其中“神仙姊姊”王语嫣的形象也耐人寻味。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分析王语嫣因长期压抑、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成为恒常美的追求者的过程;其二,通过探究王语嫣的死亡本能的对外释放,辅以对“神仙姊姊”母女的分析,阐明王语嫣是毁灭的象征和化身。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浪漫主义的巅峰,其中,儒释道文化交织的武侠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小说不停的改版和翻拍也彰显了不绝的生命力。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如天龙三兄弟萧峰、段誉和虚竹。除却男性角色,王语嫣是很重要的人物,段誉随其走过的千山万水构成了半部小说,一直推动着情节发展。她出场时,未闻其人先闻其声,一声轻叹就让段誉心神俱往,容貌更是端丽无匹、世间少有。这样一位天仙般的人物对于小说是难以替代的人物存在,担负着特殊的人物使命。本文就此问题,尝试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给出解释。
一、恒常美的追求者
“神仙姊姊”王语嫣以其出众的容貌和对武学理论的熟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本人不谙武功,但是她是一个痴人,能够为了表哥慕容复而熟读百家武功秘籍。也有读者不喜她的性格,认为她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符号,无甚内涵:她对是非曲直判断模糊、天性凉薄且无主见。她的心思简单但固执,谁对她表哥不好,则是天下最恶之人,慕容复用一招“夜叉探海”偷袭段正淳也并非磊落之举,却得到了她的喝彩。少女怀春,眼里心里只有一个心上人也无可厚非,她虽然对男主角段誉的几番舍身相救颇念其诚,但也随即淡忘。尽管她最后在枯井污泥中与段誉定情,但在新修版中,段誉破除了心魔之后,看清楚了王语嫣对自己其实“并无多大情意”,最后王语嫣独自回到燕子坞与慕容复相伴。
王语嫣是段誉口中的“神仙姊姊”,读者设想她应是一个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女形象,但在小说中,尤其在世纪新修版中,王语嫣似乎蒙上了世俗的尘埃。例如,在包不同跟她分析段誉作为丈夫的优劣势时,她感到可嫁之人不止表哥一个,段誉也是一个可托付之人。再如枯井中的告白不过是“在大海中抓到了一根浮木般”,才对段誉婉转相就。从王语嫣人生的成长来看,读者终于庆幸她有了自己的选择和意识,更加成熟现实。但从人性考验来说,她受到了情感压抑,不得已才把目光转开,这也是她的悲剧内核所在。
在精神分析批评中,压抑解为“一种心理的动作本可成为一时的(这就是说,它本属于前意识的系统),但被抑为潜意识而降落入潜意识的系统”,读者不必过于探讨王语嫣的潜意识和意识到底有什么,但可以知道,她从小在曼陀山庄无忧无虑地长大,虽是大家闺秀,但其处世的经历和经验是缺失的。她从小便钟情于表哥,却得不到慕容复的回应,加之其母李青萝严厉阻止她和慕容复的正常来往,一切使王语嫣处于情感缺失的状态。她是一个在深闺中长大的少女,自己的怀春之心被压抑和管制,且岛上没有朋友,正常的社交能力并没有发展起来。尽管在离家出走去找慕容复的路上,有着阿碧、阿朱亦仆亦友的照料,更有段誉全心全意的保护,但是在武林集会中,她缺失的心智让她无法判断其中利害关系,贸然指出褚保昆的武功出处而招致门派间对立的惨案和祸端。她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想要的物事却也不能满足,而在潜意识和意识产生裂缝时,压抑便产生了。她除了对身边的是非曲直不能辨明,甚至可能在与他人相处时有障碍。
在压抑下,王语嫣可能会在相处中与他人保持距离并恐惧亲密关系。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亲密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有一直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才有情感的安全。对亲密相处感到恐惧,只是“追求自我满足的欲望,而非追求感情亲密的欲望”。换句话说,王语嫣虽然心悦慕容复,但并非追求更亲密的关系,更多的是满足追逐本身的愿望。慕容复却不以为意,王語嫣追求的正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符号,慕容复的淡漠恰好为她拉开了安全的距离。小说尾声提及王语嫣推倒了段誉珍之重之的“神仙姊姊”雕像,也是与段誉保持距离的体现。
恐惧亲密的王语嫣转而将追逐的热情投向自己。小说多次提及王语嫣爱惜自己的容貌,即使夸奖者为王语嫣所厌恶或遇到了大悲之事,但她仍会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容貌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王语嫣这一个美貌少女,但在小说新修版中,为了寻求不老长春功的秘籍,她将“神仙姊姊”雕像推倒、碎裂成泥,这一举动难以解释,毕竟她才二十岁,皱纹和白发定是未显现的。她追求的是一种恒常的“美”,为了不老长春而发怒,抗拒着容颜老去与无常。喜怒无常的情绪与玉像的妩媚可亲更是相去甚远。在知晓和段誉是“亲兄妹”的关系后,她并没有凄然欲绝,只是怔怔掉泪一番,远不及发现不老秘籍不在雕像时的“全然失了形象”。
王语嫣是最美貌的人物,但也是对恒常美最为执着的人物。她因为压抑而恐惧亲密,转而抗拒着无常,渴望永葆青春。但其实,因为世事无常,美人会迟暮,在享受某一事物的可能性受到限制时,享受和欣赏它时的价值将会被抬高。人们因为哀悼无常的美,才更懂得珍惜当下。
二、毁灭女神的化身
王语嫣是一个含义丰富的人物,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她追求恒常“美”的决心,而且可以在她身上同时窥测到生命和死亡的元素,从中看到人物的张力。北冥神功的秘籍画着“神仙姊姊”的裸体,尽管这是李秋水所绘的自己,但因王语嫣有着相似的容貌,这种“生命”的特质也被共享。此外,段誉背负王语嫣从杏子林逃出来后,逃难到的是一家农舍,正好撞见农家爱侣亲热。而男女之事则是生殖繁衍的象征,这些情景都有着蓬勃的“生”的气息。
农舍中,段誉在王语嫣的指导下顷刻连毙两位西夏武士,双方都又惊又喜,这描绘的是死亡的情景。段誉本人因为杀人而惊慌失措,内疚万分,不禁“捶胸大恸,泪如雨下,呜呜咽咽”。诸位西夏武士的死状的确可怖,下场凄惨。但王语嫣则提出用一把火把死去的武士们烧得干干净净,并安慰道“杀人这种事情,日后做惯了,也就不在乎啦”,可见她对生死略显无情。她甚至习惯于其母对负心汉的惩罚,这种凶狠不断解构着“神仙姊姊”的气质,指向“毁灭”。
此外,王语嫣在小说中曾经两次自杀未遂:跳崖后被四大恶人所救,跳井后却与段誉死里逃生。这些是她遇到情感问题而手足无措的表现,因此死亡本能指向自己,对自己进行死亡施压。在心理学中,死亡本能是把有机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在经历了两次危机后,她在井底完成了自己的“退行”。而在心理学上,“退行”,或称“心理倒退”是指当人遇到重大危机所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措施,即回到先前的状态。这种倒退在重温危险之后成功,则能对心理带来积极的逆转。枯井污泥中混沌一片,恰似生命中较为原始而混沌的状态。但这次“心理倒退”并不是非常成功,与段誉定情并非她心之所向,她的追求再次落空。同时,她破坏的对象由自身慢慢转向了外部。在第五十回,她开始絮絮叨叨和段誉说自己的年华老去,展现了自己的破坏力——推倒玉像,这次的破坏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假手于人,再不是通过对他人武术的指点而实现破坏,而是亲手毁灭了雕像。
然而,王语嫣指向他人或自己的死亡或者破坏的行为,还不足以让她成为一个毁灭女神。共享着同一容貌的李秋水、李青萝及其相关“像”(玉像、画像),和王语嫣的人物解读形成了一种互文。而在这“三位一体”的综合分析中,人们可以瞥见其中体现了的毁灭的属性。
首先是李秋水及其无量山洞玉像。李秋水曾经指出,自己和小妹的区别在于李秋水并没有黑痣和酒窝,而山洞的“神仙姊姊”是多了一点黑痣的李秋水。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分析,毕竟无崖子本来意欲雕刻的就是李秋水。小说中描述,雕像是穿着“淡黄色绸衫”(新修版“破旧的淡黄色稠衫”更添无常之感,神仙姊姊的美丽也减分了),在段誉推门进入之时,玉像“手持长剑,对准段誉胸膛”,极其具有攻击性,散发着生人勿进的气息,恰似恐惧亲密的王语嫣。她的秘籍北冥神功贯穿“百川汇海”的理念,颇有生命的孕育和循环之感,但实际上是将他人的内功夺来占为己有,强取对方的内力将其摧毁。山洞内也是充斥着“生”与“死”的气息:人们可以看到婴儿房这一孕育新生命的意象,但也看到杀尽逍遥派弟子的嘱咐。段誉尽管把雕像敬若神人,但也禁不住感慨再美丽的外表,内里可能是有剧毒的。李秋水本人更不必说,她横刀夺爱,让童姥终生致残,与美少年调情并与丁春秋残害无崖子,是较为凶狠的破坏者。西夏皇宫出现的画像与王语嫣更是形似,“画中人栩栩如生,活色生香,便如将王语嫣这个人缩小了、压扁了、放入画中一般”,读者可以看到“人”与“像”的形神是互通的。李秋水与王语嫣是相异的、独立的个体,但她们呈现的品质对读者了解王语嫣的整体也是有所裨益的。
其次,王语嫣母亲李青萝的毁灭本性也难以掩盖。她于小说第十二回出场,身着“鹅黄色绸衫”(玉像是淡黄色绸衫),段誉认为,其容貌有着岁月的风霜,不及玉像美艳。岁月无情,美人迟暮,她才是小说中出现的无常之美的具体体现者。李青萝容颜姣好,但段誉认为她“言行举止,却竟如妖魔鬼怪一般”,读者知道,她胡乱杀人,得罪官府,甚至跟武林中人多结冤家,而手下的老仆婆婆们更是心肠歹毒、面目可憎。段誉怪异于李青萝的凶残,叹息于她与神仙姊姊的差距,但实际上神仙姊姊本人的恶行比之其女王夫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青萝与其母李秋水也存在着一定的互文关系,她们心中深种着毁灭的欲望种子。
最后是王语嫣本人的毁灭倾向。承前所述,王语嫣在农舍取笑段誉:“你这人婆婆妈妈,哪有这许多说的?我母亲虽是女流之辈,但行事爽快明决,说干便干。”王语嫣对自己母亲的杀人行径是认同的,倾慕其母的行事爽快。在小说中,金庸夹有评论,认为王语嫣的“口述武功”胜过常人的“拳脚兵刃”,她虽然不是亲手毁灭生命,却在进行更可惧的间接破坏。
弗洛伊德在《三个匣子的主题》中提及,许多传说与经典故事(如《不和的金苹果》《威尼斯商人》和《李尔王》)中的男性人物都要从三个女性能中择其一,而第三位女性通常则是最美好的,有着不争的品质。例如,巴萨尼奧选中的铅匣子朴实无华,最终得到了鲍西娅,考迪利亚作为国王的第三位女儿,对父亲的爱如盐一样“平淡”。在小说中,对于男性角色段誉来说,王语嫣也是继钟灵、木婉清之后第三个出场的比较重要的女性角色。两人并没有太多的出生入死,出场仅凭一声幽幽叹息,她就俘获了段誉。她什么都没做,就凭着和玉像一般的模样,赢得了段誉的青睐,“缄默往往代表着死亡”,毁灭女神王语嫣拥抱着段誉,几次让其身陷险境。
最好的女性同时亦是毁灭女神,代表着死亡。弗洛伊德认为,掌管丰收的时序女神与监管人生的命运女神是同样的不留情,而这种不留情和死亡与毁灭相关。也许是毁灭过于恐怖,因此故事用温暖的“爱”和“美丽”置换了。读者仍可以看到,原始的爱神和死神是一体的。自此,人类主动选择毁灭而非必需,主动选择代替了命运必然,这大概是农业社会中人类与自然斗争中所能想象的最大胜利吧。因此,王语嫣在《天龙八部》中实是毁灭女神的化身。
三、结语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多是不能求仁得仁,有所遗憾。段誉自述“当观色无常,则生厌离,喜贪尽,则心解脱”,他爱慕的只是自己对理想女性的投射,王语嫣并非如此美若天仙,就算是玉像本身,也远远不及段誉自己心中构成的意象符号。最后,他自觉“勘破心魔”,成为勤政爱民的大理皇帝。而王语嫣是一个矛盾的有张力的人物,她有着世人顽劣不驯的追求永恒之美的力量,却被其端庄娴静的外表所包裹着。她虽然手无寸铁,却又兵不血刃,她的人物形象魅力在于人物内心的烈火与外在形貌的冷静,这两者产生了艺术张力和魅力。她不谙世事,让自己所迷恋的对象凌驾在自己的是非准则之上,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当迷恋之物凌驾在“超我”之上,凌驾在自我判断和道德准则之上,那么这个人创造性会呆滞,从而驯顺、盲从甚至缺乏批判能力。而王语嫣正是这样,展现出一种“痴人”的缺少主见的形象。
以精神分析为工具尝试解释其中人物的行为也有不足之处,人们可能会夸大了生命本能等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陷入以心理的幻想代替了文学阐释的境地。金庸小说内涵丰富,其中人物形象丰满,而本文关于王语嫣在其中充当了恒常美的追求者以及毁灭之神的化身的论述,也仅是期望能在小说中窥见一隅,提出另类的解释而已。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