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笑话中的逻辑表达
2019-01-03熊志敏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幽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改善紧张的生活状态。笑话是幽默作品的主要形式,本文从逻辑角度对幽默笑话进行了逻辑分析,研究了幽默产生的逻辑机制和幽默笑话使用的逻辑表达手段。
一、幽默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最小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思维的细胞。人们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而进行推理。许多笑话之所以使人发笑,就是因为其运用了逻辑中有关概念的知识。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误解及偷换
概念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内涵反映事物的质,外延则反映事物的量。许多幽默是通过无意或有意地误解、偷换概念内涵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例如,有一则笑话讲的是甲说自己喜欢看美学、法学方面的书籍,乙却回答说自己除了美、法两国外,还研究德学、日学。此笑话的可笑之处是,乙对“美学”和“法学”这两个学术领域中特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毫不了解,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不同类别概念的混淆
根据不同的标准,概念可分为不同类别,而将不同类别的概念相混淆,就会变得荒诞可笑。
1.集合概念和个体概念的混淆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集合体,个体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类。例如,有客人来杭旅游,主人对客人介绍说:“杭州的最大特色是秀气。山秀水秀人亦秀。”客人反驳道:“那不见得,我看有些杭州人并不秀。”这里把主人的“杭州人”这一集合概念与客人的“杭州人”这一个体概念相混淆,因此产生了幽默。
2.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混淆
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备某种属性的概念。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备某种属性的概念。有句笑话是“无用(吴用)做军师,梁山好汉能不失败吗?”,这句话表面上运用了谐音,实质是利用谐音来混淆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达到幽默的效果。
二、幽默的判断表达手段
(一)真假判断
一个判断非真即假,在幽默中,判断的真假性常会被利用来引人发笑。一个经典的笑话是:交通事故的现场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爱看热闹的人为了挤进人群,谎称自己是死者的父亲,结果好挤进去一看,才发现死的是一只狗。在这个笑话中,说自己是死者的父亲是一个假判断,而这个判断的虚假性最后被死掉的狗所证实,证实虚假判断的那一刻也就是人们捧腹大笑的时候。
(二)隐含判断
隐含判断的技巧具有含蓄性,表面上的观点和实际的观点虽有较大的差距,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虚实结合,常常会显得风趣诙谐。例如,在一个高档餐厅,一位顾客非常不得体,他把餐巾系在脖子上,经理让服务生委婉地告知客人不能这样做,于是服务生礼貌地问这位顾客:“请问您是想刮胡子还是想理发?”在这则笑话里,服务生并没有直接要求顾客把餐巾拿下来,而是采用隐含判断这一委婉的表达技巧,让听者自己做出判断后便能领悟潜藏的意思,更能让人会心一笑,感到趣味无穷。
三、幽默的推理表达手段
(一)演绎推理
1.以谬攻谬
所谓归谬法,即先认同对方荒谬的观点,然后进行演绎,得出更加荒谬的结论,放大荒谬的程度,以谬攻谬。例如,一位女士戏谑地说某位男士的胡子是世界上最锋利的东西,因为她认为这位男士的脸皮已经够厚,但他的胡子还能破皮而出,肯定非常锋利。面对该女士的讥讽,男士反驳说:“小姐,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不长胡子了,因为你的脸皮更厚,连锋利的胡子都没有办法钻破。”这是一个幽默的笑话,里面的男士并不是另外构思反击女士的根据,而是顺从这位女士的逻辑,按照她的逻辑进行演绎推理,结果进一步放大了其中的荒谬之处,增加了语言的幽默色彩。
2.二难推理
在幽默中运用二难推理,可以形成一种机智与荒谬相互交融或对立的趣味。例如,从前有个人编了一出戏讽刺当地县官的贪财,县官非常生气,命令衙役把这个人抓来审问,于是这个人就穿着龙袍戏服到了衙门。此人见了县官不肯下跪,说自己是九五之尊,应该是县官给自己下跪。县官生气地说:“你那龍袍戏服是演戏时穿的,演戏分明是假的,不能当真。”这个人就回答说:“你既然知道演戏是假,那为什么把我抓来审问?”这个笑话很好地应用了二难推理的逻辑方法,无论是哪种结论都不利于县官,使县官陷入两难境地,因此让人觉得诙谐可笑。
(二)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就是以某类事物中每个对象都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推出此类事物中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者不具有此种属性的结论。笑话中常常会利用“不恰当运用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错误,制造幽默效果。例如,有个人让他的仆人去买火柴,要求每一根都能用。他的仆人把火柴买回来了,但每一根都划不出火,这个人很生气地质问仆人。仆人回答说:“我买的时候把每一根都划了一次,都是划得着的啊!”在这个幽默中,正常情况下,要知道是否每一根火柴都划得着,一般都是挑几根试划,不需要把每一根火柴都划过。在这种场合下,情况不允许也不必要对每一根火柴进行检验,但仆人偏偏不恰当地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把每一根火柴都检查一次,制造了幽默的艺术效果。
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前提同结论之间缺乏必然联系。许多笑话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会使人捧腹大笑。例如,有个人学写字,“一”字是一画,“二”字是二画,“三”字是三画,便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学会,不再需要老师,有一天他要写万字,就在纸上画了一万画,令人啼笑皆非。这则笑话里,此人自作聪明,仅从一、二、三这三个字的写法,就想当然地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认为所有数字都是类似写法,闹出了笑话。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作者简介:熊志敏(197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