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的选材研究
2019-01-03肖展
肖展
摘要:日本文学季刊《中国现代小说》主要以翻译、介绍文革之后的中国当代小说为内容,为日本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剖析《中国现代小说》的选材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是如何被认识、被解读的,同时,也有助于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历史镜鉴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译介;选材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5312(2019)33-0057-03
一、引言
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由日本“《中国现代小说》刊行会”创刊于1987年春,至1996年2月为第I卷,后因故中断,1996年10月复刊,至2005年1月为第II卷,两卷均由苍苍社出版发行,历时18年共刊行72期,介绍了145位中国作家的320篇1作品,内容主要为文革后的中国当代小说2,由译者自行遴选自中国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刊物。
《中国现代小说》的译者团体初期为8人,后期增至14人,在该刊的扉页上,登载着如下的创刊宣言:
·中国の大地に生きる
·人々の暮らしと思い
·いま中国文学は
·それを世界に告け?る窓た?
·翻訳という鍵によって
·その窓を開けよう
·明るい景色暗い景色
·写し取った図柄をひとつひとつ
·並へ?つなけ?
·さらに大きな模様を浮かひ?上か?らせよう
·それはきっと
·私たちの世界を広け?す?におかない
笔者将上述内容试译为“中国文学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们的真实写照,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现在,在翻译之钥的帮助下,我们试图打开这扇窗,无论看到的风光是明亮的亦或是晦暗的,我们都会一一如实展现在大家面前,同时,这画卷也必将丰富我们自己的世界。”
而《中国现代小说》针对的读者群主要为:
中国に関心を持つ人、中国関係の仕事をする人、中国語を専攻している人、中国語学習者、中国人作家と交流する予定がある日本人作家。
即“关心中国、从事的工作与中国有关、专业为汉语、汉语学习者、与中国作家有交流需求的日本作家。
从创刊目的与面对的读者群可知,《中国现代小说》的定位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海外各国译介不同类型的中国现代小说,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研究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情况,也可为更多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借鉴。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点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日本译介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学术成果多围绕知名作家的长篇作品进行,尽管莫言、金庸、贾平凹、刘震云、余华、苏童等当代国内知名作家的长篇小说在日本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是,对日本出版发行的单行本、文库本以及期刊等出版物中的中短篇小说的研究挖掘整理力度不大,文学选集的研究更是未得到必要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统计数据和结论性意见尚有一定的完善空间。
笔者收集、整理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所有篇目、译者信息、译后记、编辑后记、前言、选刊译文正文本之外的副文本,通过对选材进行的一系列综合考察,重点探讨《中国现代小说》的选材特征。《中国现代小说》的内容基本都为公开发表在中国各类文学期刊上的作品,但选材似乎不拘一格,既不局限于某几位特定的作家,也不拘泥于某些特定的题材,中国社会在文学表现上折射出的复杂光谱如何丰富了日本的外国文学译介史,众多中国作家的特定作品究竟有哪些被捕捉进《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景画卷,是笔者即将探讨的重要内容。
三、选材分析
通过对《中国现代小说》前期8位译者(近藤直子、牧田英二、井口晃、大石智良、杉本达夫、市川宏、饭冢容、竹内良雄)的考察可知,面对中国当代文学浩瀚的作品汪洋,每位译者专注的领域不尽相同。翻译残雪作品的主力为日本大学汉学家近藤直子教授,日本第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名字命名的研究会—残雪研究会即由其创办,也正是由于近藤直子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广,残雪作品迅速在日本拥有了较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同为中国文学研究者的牧田英二,则更多关注着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译介了阿来、乌热尔图、扎西达娃等少数民族作家描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在翻译工作之余,还著有《中国边境的文学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一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井口晃,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翻译了莫言、王安忆、韩少功等诸多重量级中国作家的作品,也为《中国现代小说》贡献了数量最多的译文,共计36篇。译者与译文数量详见表1。
而通过对作品作者的考察可知,入选篇数最多的作家为史铁生,共计16篇,残雪次之,为15篇,其余作家的作品数量皆为个位数,半数作家仅有一篇入选。具体分布详见表23。
并且,通过对入选作家流派的梳理,可知,作品风格包含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乡土小说、市井小说、寻根文学、荒诞小说、新写实主义、新体验小说、新女性小说等诸多门类,可谓百花齐放。如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鲜活灵魂的作品《秀色》、《血魂》、《狗日的粮食》,荒诞题材的则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韩少功的《爸爸爸》,少数民族题材的如《没有星光的夜》《古宅》等。译介作品涵盖的流派范围之广,之全面,堪称中国当代中短篇文学作品的大荟萃。
通过对入选作品出处的汇总可知,尽管《人民文学》、《收获》、《上海文学》、《十月》、《作家》等纯文学刊物4备受青睐,亦有少量选自作家的作品集,如王蒙、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结合具体的发表时间,对照见下表3。
通过对比可知,尽管贡献了最多篇数的为国内知名的大型纯文学杂志《收获》,但其它文学刊物如《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十月》紧随其后,并未呈现出一家独大、厚此薄彼的现象。这意味着,这是一项广泛的、平均的、兼容并包式的采集。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地域上,没有明显的多寡之分、高下之争、门第偏见,是真正意义上覆盖面极广的全面关注。而通过对所选小说内容的分析和解读,不难看出,所贯彻的
正是开篇提到的宗旨:为日本读者介绍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所有作品,不管创作手法是平实还是夸张,是怪诞还是魔幻,不管题材是乡土文学还是官场小说,不管主人公是被权力异化的官僚还是面对自然、改造自然的农民,无一例外,所勾勒的、所刻画的,都是中华大地上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灵魂。中国的乡土人情、不同民族的地域风格、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美學精神、文化心理乃至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都被作家敏锐而娴熟地捕捉进了作品,作家克制地记录着这一片土地上已发生的、未发生的、忘却的、未被忘却的人和事、景和物。
文学作品超越了意识形态,是生存于同一时代的人类的共鸣。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译介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恰好保证了选材跨度范围足够大、并能够兼顾各种类型、流派、文学期刊、兼顾少数民族作家(维、藏、满、白、土家、蒙、鄂伦春)、基本全面地反映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为日本读者介绍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当然,文学作品并不是纪录片,各种文学手法的综合调用下描摹出的场景在日本读者心底到底投射出了怎样的景象,将是笔者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四、小结及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综上,尽管因为文化空白和文化差异、一些文学符号并不能精准地被传达,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广泛传播和接受。笔者从译者、作者、作品数量、作品内容等角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选材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可以明确把握到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这是一项平均的、广泛的、全面的文学作品大采集,涵盖了中国当代文学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类题材(王晓梅,2016),可以说,这是一项依托文学旷日持久的文化直播。
当然,由于语料搜集周期过长,后期加工任务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进程。同时,受篇幅所限,本研究对于所有入选小说内容的考察过于笼统,缺乏更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有待今后充实。
本研究中涉及的语料和翻译策略可用于翻译教学及教学研究,同时,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角度来看,对于挖掘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开辟中国文化新的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这样的研究也可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历史镜鉴和必要的启示。
注释:
1受期刊篇幅所限,个别作家的作品分二至三次连载于《中国现代小说》上,共计328篇,统计时做了合并.
2按照国内的表达习惯,1919-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文革后的中国当代小说。为避免混淆,本文按照日语表达所示、添加书名号的专有名词《中国现代小说》,一律指中国当代小说.
3限于篇幅,作品数量为1篇的作家名单未全部在表里列出.
4限于篇幅,未一一罗列,其它文学刊物如《小说界》、《北京文学》、《山西文学》、《清明》、《当代》、《鸭绿江》、《钟山》、《文学月报》、《朔方》、《长城》、《民族文学》、《芒种》也有涉及.
参考文献
[1]藤井省三,陈朝辉.二十世纪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收[J].现代中文文学学报,2005(01).
[2]何静姝.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A2).
[3]张元.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J].文艺评论,2013(05).
[4]饭塚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J].中外文化交流,2014(04).
[5]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向远.王向远著作集第5卷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7]谷川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J].中国图书评论,2011(05).[8]青野繁治.日本翻译出版中国文学的困难[J].海峡,2004(02).
[9]鲍同.20世纪中国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研究———以中、短篇小说为焦点[J].中国翻译,2014(06).
[10]王晓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A].贵州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语言文化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
[11]熊文莉.20世纪日本中国研究的里程碑——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J].山东社会科学,2014(03).
[12]孙若圣.《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刊与竹内好的思想遗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06).
[13]朱芬.莫言在日本的译介[J].中国比较文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