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2019-01-03李淑妍

科技风 2019年35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雨课堂原理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作为四门思政课主体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学生在理解上相对困难,接受意愿比较低,教学也难以让学生喜欢。在大数据背景下,雨课堂将教学的课前——课上——课后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体验,最大限度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原理》课教学改革,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原理;智慧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原理》课作为四门思政主体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学生在理解上相对困难,接受意愿比较低,教学也难以让学生喜欢。大数据背景下,雨课堂的出现实现了师生即时教学互动,教师可以借助于雨课堂创建《原理》课智慧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原理》课教学效果。

一、《原理》课功能定位与内容特点

(一)《原理》课程的功能定位

《原理》教学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给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为祖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也为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

(二)《原理》课程的内容特点

《原理》课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从课程内容来看,它不如《思修》课内容鲜活与生动,不如《纲要》课史料素材丰富,又缺乏《概论》课的通俗,《原理》具有抽象的理论性和高度的政治性。抽象的理论性表现在其涉及很多高度概括性概念与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的原理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原理》包含的三部分内容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基于哲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義的结论与归宿。因此,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三个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要。

二、《原理》课智慧教学模式的特征

《原理》课相对于其他几门思政课来说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但又非常重要,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应该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原理》课的智慧教学模式。《原理》课智慧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于教学中,而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后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原理》课,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一)集数据于一体

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随时采集学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行为信息,课前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学数据,课上实现实时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数据,课后采集学生对课上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教师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形成开放动态且灵活的智慧教学模式。

(二)实时个性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通过雨课堂实时向学生推送课前预习内容与教学资源。课上实现即时教学互动,各个小组课上交流活动结束后,课上所有学生可以实时对该话题进行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上课效率。课后教师可以即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又实现了学生对自己课上学习情况的了解,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三)高效互动化

在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向学生手机端推送即时习题检测。还可以通过随机点名的形式回答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有一种紧张感,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雨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原理》课学习兴趣与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改变学生对《原理》课固有的偏见与学习态度。

三、《原理》课智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设计方案

将《原理》课分为十一个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专题二辩证唯物论,专题三唯物辩证法,专题四科学实践观,专题五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专题六唯物史观,专题七劳动价值论,专题八剩余价值论,专题九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专题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践,专题十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课前教师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

课前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内容包括小组交流讨论的话题和预习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前实现自主学习,随时了解教师课上授课内容。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课上教师开启雨课堂教学

课上教师开启“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先进行小组交流话题,教师可以开启弹幕功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与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可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推送投票问题,选择问题,并将结果投屏。也可以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找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利用弹幕或者投稿发表自己观点。教师也可以将问题放在雨课堂的讨论区,启发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可以推送习题练习,讨论区设计讨论问题,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读原著悟原理。根据雨课堂提供的即时教学大数据,根据数据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获取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下一次上课的方案,从而真正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淑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立体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8(4):3941.

[2]李小平.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9(4):8688.

基金项目: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研究,辽宁省2016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思政专项项目,编号:L16WSZ027

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李淑妍(1979),朝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雨课堂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