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困境与措施
2019-01-03钟胜
钟胜
摘 要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我国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手段,能够具体的反映出我国实际的管理效果。随着目前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服务型为主的单位,要求其预算管理作为相应的调整优化,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作用的部分,因此利用有效的手段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稳定健康长期发展的重要措施。即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向。但是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现状而言,受其影响因素较多,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 问题对策
一、引言
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高效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也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目前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形势来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于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当前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过于被动化,而且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效运行产生阻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所推行的新预算法中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多个规定,继而对不同等级的预算工作提出了“讲求绩效”理念。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预算绩效管理未树立正确深入的认知,导致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存在重视实际投入和支出工作,忽视管理的作用,同时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只是涉及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导致相应的审核等工作缺乏合理化、规范性。
基于此,将预算绩效管理引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在相关工作环节中利用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及手段,使预算绩效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同时产生相应的作用,从而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保障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1]
三、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困境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原有的管理理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视决算草案工作,忽视预算工作;重视实际效果,忽视执行过程;重视资金具体使用,忽视绩效。这样形式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不同于其他领域经营发展,导致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仍旧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缺乏重视,从而导致相应的工作内容在开展过程中,仅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事业单位其他各部门并没有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及运行过程中,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与事业单位年度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化,影响其目标的有效实现。[2]
(二)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缺乏合理性
第一,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尤其是针对部分指标结构相对复杂化,且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但是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缺乏重视,继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参与度不高,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于形式主义。
第二,由于预算编制具有时间限制,为了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时效性,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期间,对于绩效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两方面有所忽视,导致相应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内容,不能全面化的反映项目具体的执行情况。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其一,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因此主要针对财务支出开展工作内容。其二,事业单位指标体系也以财政部门下发的原有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主,导致指标体系具有的专业性得不到具体表现。
(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效果执行力不强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出现“公式化”现象,即按照事业单位固定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僵硬化的展开,导致出现以下情況:一是无法保障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参考价值。二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无法满足使用单位实际发展的需求,继而影响其相关工作的完善开展。三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缺少相应监督机制的建立,从而严重阻碍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的发挥。
四、优化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
事业单位运行预算绩效管理是需要内部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事业单位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首先应当对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继而随着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的认识,使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所产生的重要性有一定清晰的认知。
第二,事业单位要注重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从而确保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实施具有全面化、深入的掌握,对后续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效运行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合理化的预算绩效目标
由于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绩效目标所涉及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包含的主要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复杂化,尤其是事业单位具有极强专业性的项目绩效目标的制定,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才可以完成。因此为了制定合理、健全的预算绩效目标,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需要制定科学化的预算编制程序。其中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本年度的经营发展规划,通过有效结合执行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3]
第二,针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注重对财务知识以外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其中主要涉及管理层面、现代化信息技術层面等,由于财务人员除了熟悉财务专业知识以外,全面了解多层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三)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展开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在预算工作实施完成后,关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展开主要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根据制定的相关标准要求,以现场和整体的形式展开绩效评价工作。其二,利用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业务范围、自身具备的特征、经营发展的重点部分等内容以引进第三方的机构平台的形式完成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情况,而且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面客户以及公众的需求。
(四)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效果的实际执行力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运行,应当建立在预算绩效评价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效果的执行力,从而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目标。主要表现在:其一,通过有效解决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从而有效避免相似问题的出现率,降低事业单位考核问题。其二,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活动进行管控工作,有效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精准性。其三,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预算管理报告体系,并且对此进行分析,提取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结语
事业单位通过高效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其不断提高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营造适合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环境。但是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事业单位各部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以及实施过程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目标,针对性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铜陵市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杨志宏.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8):72-73.
[2] 郝雪梅.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22):96.
[3] 王洪生.试析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模式[J].财经界(学术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