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2019-01-03吕世才陈焕杰
吕世才 陈焕杰
【摘要】现今社会,由于不良思想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毒品的危害,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好奇心强,对不良影响缺乏抵抗力,进而步入歧途,危害社会。因此毒品预防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及教育策略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毒品预防教育 必要性 教育策略
【课题项目】甘肃省2018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中小学禁毒预防教育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8]GHB158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13-01
现阶段,据相关部门的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吸毒人员已超过300万名,其中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青年、青少年,由此可见,青少年已经成为了我国受毒品危害最大的群体。这些数字可谓是触目惊心,同时也说明了对青少年,甚至是对中小学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
1.学生自身情况。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自尊心,遇事容易冲动,缺乏是非辨别的能力,对不良思想与不良事物的抵抗力偏低。由于中小学生这些心理发育的特点,使他们很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蚀,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个体意识开始萌发,好胜心强。望得到尊重与关注,得不到的话,很有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得到满足。
2.毒品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极大。
毒品是指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统称。吸食毒品的危害极大,不仅会使吸食者的身体器官受到严重损坏,还会导致吸食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出现兴奋、幻觉、抑郁或自杀的情况,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中小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沾染毒品,对他们的身体与精神的损害会更为严重。
3.毒品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唯一的希望,一旦孩子沾染上毒品,一定会给家庭成员造成极大的压力,使原本温馨和谐的家庭不复存在,有的家庭甚至会破裂。另外,一旦中小学生沾染毒品,就会形成毒瘾,而中小学生在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满足其毒瘾的情况下,会不择手段的得到毒品,从而从事贩毒、诈骗、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的活动,严重威胁到了他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充分重视毒品预防教育
对于以上的危害,我们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有多少原本应该在温馨家庭中享受双亲呵护的中小学生,就因为吸食了毒品,成为了社会的毒瘤。因此我呼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重视毒品预防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的抵制毒品的威胁。
1.提高中小学生自身意识,增强对毒品的抵抗力。
首先教师要通过毒品预防教育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毒品对人的身心、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从而树立其远离毒品的意识,然后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是非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一些吸毒的中小学生往往是因为缺乏正确是非观与价值观的引导,才误入歧途,贻害终生。只有提高了中小学生自身对毒品的抵抗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毒品的危害。
2.净化中小学生的周围环境。
一般情况下农村中小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都会相对单纯,正常情况下,接触到毒品的途径会很少,绝大部分吸毒的中小学生都是受到他人的唆使和引诱才会吸食毒品的。因此,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引领下,努力发展自我,免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另外学校还应对学校外围的环境进行排查,对一些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人或机构及时清除。最后还要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对学生身边的一些不良影响早发现、早排除。
3.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毒品对中小学生的威胁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因此就需要教师要在方方面面都渗透对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意识。首先,学校要开设专门的毒品预防教育的课程,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详尽的教育,为了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的进行道德说教和心理恐吓等,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毒品预防意识的培养。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渗透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毒品预防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毒品的严重危害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然后利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毒品预防教育,使中小学生树立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加强对毒品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吕南,梁分,杨先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反毒品教育的必要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7)
[2]杨励.某城市高中毕业生毒品防范教育即時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