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2019-01-03汤文思柳树玲
汤文思 柳树玲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数据传输的流量更大,传播的效率更高。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对相应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进行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将会计工作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要求。本文就“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职 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38-0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和内部管理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新型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对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促进人才进行更好的发展。在进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该与时俱进,对时代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改革[1]。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一)大数据流量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的庞大。在进行数据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在相关技术的带动下,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数据信息增长的强度比较高,因此在进行数据信息查询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网络的传播力度也比较强,数据信息经常处于动态的形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这些信息数据的影响,导致客户的需求存在不确定的特征,进行自身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不稳定的特点[2]。
(二)创新性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这个时代具有传播速度比较快,开放性比较强的特征。这种开放性的特点,导致企业的发展更加不稳定,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创建一个自身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开发性特征比较强,要通过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行融合和創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进行更好的发展。但“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改变了原本的市场运行体制,将生态资源进行了重新组合,并且对相关的资源进行了创新,将网络建设和企业价值联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整个生态的创新和改革[3]。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现状
(一)过于重视“互联网+”作用
在近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一些不同类型的技术,也开始融合到企业的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将这些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微课教学的方式。但因为会计专业比较特殊,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课堂的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的教授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这项技术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和效果。如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通过课堂教育,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模拟,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4]。
例如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甚至将网络课程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音频和视频来指导学生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严重性,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这种偏重型的教学,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会计课程的改革[5]。
(二)没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资源都比较优秀,甚至引进了一些高等院校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库内容。教师在引进资源的过程中,自然选用了更加优秀的资源。但因为这些资源并没有进行完全的开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教师在引进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引进的是一些免费开放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品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识别,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资源的影响,从而影响会计教学的开展。
而且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内的教学资源并没有进行共享,整个教学行业也没有建立一个统一数据库,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整个行业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无法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资源的共享,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当前某一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院校中的教师引进了一些网络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进行视频引进的过程中,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审核,导致这些视频的内容,不符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已经通过教师之间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但是在进行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网络教学和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对于教学来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将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改革的效果。例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优点,不能过于重视网络教学。一些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不能通过网络授课进行讲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提高总体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网上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自学,联合课堂上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真正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在进行教学资源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选择更加优质的资源。因为对于教学来说,资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引进的过程中,可以将优秀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根据自身的教学现状,对资源进行改善,从而将资源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例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充分考虑到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将资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联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因为在进行机制建设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一个联合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社会进行了更好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想顺利开展会计教学改革,就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改革经验,根据自身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还要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才能具备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确保人才的发展,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從而促进高职院校进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东.试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117.
[2]李昕英.“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纳税,2019(25):44-46.
[3]张晓玲.“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J].财会学习,2019(19):209+211.
[4]朱梅梅.“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J].南方企业家,2018(04):77.
[5]陈莉崟.“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1):26-27.
作者简介:
汤文思(1988.11-),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柳树玲(1990.12-),女,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