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幼儿园德育之美
2019-01-03张晓
张晓
【摘要】摘要: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对幼儿进行德育,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从而形成美德。我们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抓住道德教育的契机,利用多种途径及策略帮助幼儿提高道德水平,彰显幼儿园德育之美。
【关键词】关键詞: 幼儿园 ;德育 ;指导策略
幼儿期是各方面初具雏形的阶段,需要成人加以正确的引导。其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保教的主要目标中提到:“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可见德育的必要性。美德,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亘古不变的追求。那么,在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运用策略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彰显幼儿园德育之美呢?
一、幼儿园德育之美
研究者认为,幼儿园德育主要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发展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自主建构优秀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我们常说“美德”,就阐明了良好道德品质是一种美,一种需要发扬光大的美。因此,我们要在幼儿园的大集体中种下德育之花,彰显德育之美。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幼儿德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习做人,一旦一个人的根本坏了,不管拥有多么丰厚的学识,那也终究是一个无用的人。特别是幼儿阶段,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抓住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运用多种策略进行幼儿园德育,彰显幼儿园德育之美。
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的“三阶段”论,学前期的幼儿一般都处于“前道德阶段“和“他律道德阶段”。例如,孩子们完全遵从老师规定的规则,而不考虑主观的动机。因此,这个阶段还可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1】
1.道德认知
学前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他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他们对于道德行为的判断也大多依赖于成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学前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阶段。【2】他们会考虑所做行为是否会受到惩罚,是否有助于自身利益。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妈妈会骂我的”之类的话语,以此来判断行为是否可取。
2.道德情感
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开始学会爱父母,进入幼儿园后,慢慢懂得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因此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发展是需要自身不断实践的。
3.道德行为
幼儿的道德行为大都是在外部作用下表现的。在幼儿园中,他们会为了老师的夸赞与奖励遵守班级规则。例如他们会主动收拾玩具,主动向老师展示自己捡到的垃圾等,老师肯定了这样的行为后,孩子们就更加乐意尝试,其他幼儿纷纷效仿。因此,幼儿的道德行为是极易受外界影响,有从他性的特点。【3】
三、如何彰显幼儿园德育之美
幼儿园作为孩子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必须要肩担起德育的重任。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敏感时期,我们更要抓住教育的契机,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1.创设德育的良好环境
瑞吉欧教育强调:“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我们教育体系的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4】因此,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物质环境上,例如我们在洗手间贴上爱护水资源的图示,区域入口处摆放进区公告牌,沿着小脚丫的方向整齐摆放鞋子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和环境产生了亲密互动,关注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所需要遵守的细节规则等。
在精神环境上,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美好氛围。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幼儿尊重教师,师生间形成平等友爱的师幼互动。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在游戏中协同合作。在这样轻松友爱的大环境下,不需要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必刻意强化幼儿的行为,德育融汇其中。
2.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我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静下心来倾听,师生一同赞扬小朋友的表现,可以拍手夸一夸“你真棒”等,同时也要对善于倾听的小朋友予以肯定。在区域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爱惜书本的情况,立即停下与孩子讨论,如果是你的书,你会怎么做?换位思考,如果你的书被别人损坏了,你的心情会如何?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其实都能成为德育的小课堂,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忽略这些细节,而是抓住这些幼儿实际经历过的案例,共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什么样的行为是美的,是合乎道德规范的。
3.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是紧密一体的,相互配合步调,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我班有一个琪琪的小女孩,表扬小朋友时没有点到她的名字,排队时没有请她当小队长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她闹脾气的导火索。琪琪是一个特别要求老师关注的孩子,以至于不乐意看到老师对她的任何忽略。我多次与琪琪交谈,每次请她回答问题以后,鼓励她再听一听别的小朋友的发言,请她当小组长,再让她选择新的小组长接班。效果是有的,但总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固态萌发。我了解到,琪琪小朋友在家比较受长辈宠爱,家中没有给她立下一定的行为规则等,比较崇尚自由发展。我们与孩子的妈妈交谈后,妈妈也表示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十分乐意与老师配合,帮助琪琪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刚开始琪琪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但是老师们和妈妈相互配合以后,琪琪逐渐意识到没有人能继续纵容她的行为,苦恼之后也就开始尝试改变。光凭老师一个人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加上了孩子家长的配合以后,事半功倍,更具成效。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都应该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给孩子做好榜样。家庭、社区,甚至其他环境,都是幼儿园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培育德育之花,让幼儿园德育之美尽显芳华。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84
[2]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8
[3]陈帼眉,刘炎.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