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互联网助农帮农对策研究
2019-01-03郑兰祥罗甜甜谢晓东李佳颖
郑兰祥 罗甜甜 张 好 谢晓东 李佳颖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三农”工作的实践始终在不断地深化和探索。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已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引领,提出了要坚持农村农业的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1],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三农”工作方面,做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齐头并进。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同步发展。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互联网已经开始并逐层深入到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中。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带动了各行各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但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3]。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促进互联网助农帮农,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目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对国内的相关文献做了一个综述,研究相关学者对互联网助农帮农现状的分析以及提供的解决对策。蒋融(2015)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它在各农业细分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但是,它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明显促进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4]。赵大鹏(2016)提出,互联网+农业在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创新农业企业商业运营模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智能化程度等方面有着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5]。黄洁(2018)认为,目前,中国农业互联网网站在寻找各自的突破过程中,主要呈现出农业咨询数据类、农产品电商类、农业信息媒体类、导航类等四类发展类型[6]。吴秋红(2016)提出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快速提升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7]是当前互联网农业发展两大现状。胡晓明(2017)在对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的结合研究中指出,互联网加农业是一个新时代的农业发展目标,也是农业发展的新变革[8]。在互联网农业现状的表述中,各学者都有明显地提到互联网农业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很好,并且已经在现阶段表现出了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学者却没有指出互联网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皆是笼统地表述,并没有对于这些具象的方面有深入地探讨。
诚然,互联网农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正如上述所言,十分良好。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当然也会有一些突出的问题阻碍其蓬勃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吴絮颖(2016)认为,在于大多数农民欠缺互联网思维意识,缺少“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对互联网及农业的交叉学科鲜有涉及,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传统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进程[9]。此外,陈坡(2016)提出,农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以及发展现代农业还存在很多制约这两点[10]。而陈绍林(2015)认为当前互联网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完善的信息平台、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从事互联网农业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11]。李亮亮(2018)提出,当前“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互联网+农业”发展缺少顶层规划,发展需要的网络环境硬件建设不够全面,专业人才缺乏等[12]。李宏畅(2017)认为,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三点,分别为: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以及“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13]。陈家伍(2017)提出,“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顶层设计不完善、农业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不协同等[14]。在这些学者看来,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这些也是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但是,除了这些明显的问题外,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虽不突出,但也能够成为互联网农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找到了问题,我们下一步要做的自然是解决问题。而对于这些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也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地方。其中,王芳(2018)认为,要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畅通物流渠道,依靠政府力量完善“最后一公里”网络建设,网络费用、村级服务站实行补贴;要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要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15]。张少允(2018)提出,政府应积极培训农户电子商务的使用技巧,吸引农户发展电子商务,并且政府需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由龙头企业引导农户产销一体化经营[16]。唐义军(2018)认为系统培训互联网系统应用主体,提高其所采集、录入数据的准确度,确保互联网农业平台系统正常运转和养护[17]。杜加永(2018)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要重视对农民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使其摆脱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政府部门要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训,培育出具有现代化思维的新型农民。另外,要向农民传授互联网技术,使农民能够掌握相关技术,提高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8]。王策,李婧涵,潘柏睿认为,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还属于欠发达的区域,因此要通过鼓励农村建设网络的方式,给农村输入大量的信息,让他们看到农村以外的区域发展状况,了解现在城里人的生活现状,打开思路。另外还需制定合理的互联网终端的价格,加大宽带的宣传力度[19]。不难看出,对于这些突出的解决,大多数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政府部门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民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方面。也有少部分人提到了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这些对策固然很有针对性,也可以看出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对策中,往往忽略了思想方面的建设。这一方面虽不起眼,但是加强农民自身思想方面的建设对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忽略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今阶段我国对于互联网农业的关注虽然越来越多,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在当前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农业虽然发展趋势良好,但是还存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的学者专家也提出了针对性地对策。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除了调查这些大的问题,还旨在发掘互联网农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被人重视的小问题,并对此给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我们还将从农民的思想方面入手,对互联网农业的建设给出不一样的对策,促进其快速发展。
二、互联网助农帮农发展现状分析
(一)当前互联网助农帮农概况
互联网农业将互联网技术于农业生产,加工,与销售等相结合,深度渗入到农业之中,实现现代互联网科技与传统农业的完美交融。互联网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的连接,将农业所需一切相关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极大地推进农业的发展进程。
近几年,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互联网+”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高。从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来看,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能从问卷和访谈结果中充分认识到该现象。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反映互联网发展成效的同时也为互联网买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蔓延向我们展现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基础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另外,从问卷结果来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前景承载了大部分人的期待,农户对互联网农业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被支持和拥护也是其现阶段和将来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但同时,我们看到,即使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大有改善,但是对于部分地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问卷结果表示不少人希望政府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来缓解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瓶颈,如人才的缺失,经济的匮乏等。农村地区的自身情况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老龄化严重,受教育水平低等问题给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总之,由于政策的不全面,农村经济情况的复杂性,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也正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互联网助农帮农取得进展
根据CNNIC的《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18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11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7年末增加204万人,增幅为1.0%,农村的网购人数增多,首先表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获得了显著改善,手机普及率的提高,让农村居民用得起手机,更方便“触网”,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具备了网民的规模基础,传统农业拥有了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网民基础,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图1 2013-2018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单位:亿人,%)
随着“互联网+”发展环境的优化,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新业态蓬勃兴起。农业农村部在14个省市开展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商模式,在42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2017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了756个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5万亿元,农产品电商正迈向3000亿元大关,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互联网+农业”支撑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到了96%,而光网改造则看作是践行国家“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路径,将为当地农业电商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活力。每百户农民手机拥有量超过300部。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把智能手机打造成为农民的“新农具”。
图2 蒙城县农户拥有宽带与智能手机或电脑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在偏僻的农村乡镇地区,互联网也有了一定的普及。图2反映了蒙城县农户拥有宽带与智能手机或电脑的情况,由此发现,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98%的家庭都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这说明互联网+农业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渠道并且可以实现,由此可见,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中所遇到的阻力相对来说会小一点。
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工具,与传统产业融合,给后者转型升级带来强大的助推力,这在安徽农业的互联网转型和发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电子商务在乡村的普及和发展,农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提高了收入水平。因互联网农业受益的农户在近几年增加的比率大大攀升。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户对发展互联网农业持支持态度,这在蒙城县发展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少部分选择不确定是因为不太了解,这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潜在对象。这说明在蒙城县,互联网+农业的拥护和支持者不在少数,互联网+农业的前景也被大多数人看好。
图3 农户对互联网农业的态度
(三)互联网助农帮农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助农帮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并且现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经济观念的逐步转变、技术人才的大力培养。但目前纵观全局,在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对比下,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城市。
表1 农户对互联网农业的了解程度
互联网+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从数据来看,被调查者中听过互联网+农业并且很了解的人占比23%,这说明政府对于互联网+农业所出台的政策对于蒙城县人们有一定的影响力。听过互联网+农业但是不太了解的人占比68%,这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在某些方面不到位,人们没有将互联网农业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收集的数据中显示,91%的调研对象都听说过互联网+农业,可见其有一定的普及力度,但也有68%的调研对象表示只是听过,但并不太了解。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城县城的网络普及程度很可观,但是在县城以外,尤其是偏远的村庄,人们消息闭塞,几乎无法接触网络。这说明,近年来,网络的普及程度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程度也达到了近百分之百,但是在一些偏远的村庄,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网络还未得到普及,人们还处于传统的生活和消费当中,与互联网的联系少之又少。在这些地区,互联网对于农业和农民的帮助几乎为零。
除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问题,各方支持力度不足也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一个阻碍之一。在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农业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阻力,诸如缺乏发展经费,缺乏高素质人才,科技发展程度不够,信息交流不够频繁。我们在蒙城对目前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阻力进行了调查,并整理出结果如图5,由此可见,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着多方问题急需解决,这也是在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图4 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阻力
除此之外,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较高,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也是需要着重考虑到的问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16~20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为9.1%,21~30岁为17.4%,31~40岁为18.4%,41~50岁为20.4%,50岁以上为34.7%。在农村农业劳动力中,16~20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为3.4%,21~30岁为16.7%,31~40岁为19.2%,41~50岁为26.3%,50岁以上为34.4%。同时根据农业普查报告了解,亳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82万人,其中未上学8.04万人,占4.4%;小学文化程度62.79万人,占34.5%;初中文化程度92.07万人,占50.6%;高中文化程度17.86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5万人,占0.7%。
图5 蒙城县农村劳动力结构
图6 亳州市农户的受教育程度 (单位:万/人)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滞后带来了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形成了恶性循环。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城市比起来还是远远不足,由于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且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少文化、缺技术,不善管理,不会经营,小农意识较强,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能够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少部分人接受不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因此许多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且大多数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许多技术型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前往城市发展而不是农村,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人才缺乏和流失都非常严重。
从上述分析来看,当代社会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对农民和农业大有裨益,改善了农民的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农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但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也受到多方制约。从调研结果来看,近年来,蒙城县的互联网农业发展迅猛,人们接受程度高,发展条件也十分可观,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如互联网在欠发达地区的普及程度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我们认为,对于蒙城县来说,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增强基础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给农民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加大互联网农业的宣传力度,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吸引技术性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手段。
三、加强互联网助农帮农发展的措施
根据对互联网助农帮农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针对其发展存在的困境,同时结合我们的调研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加强互联网助农帮农发展的措施。
首先,在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不够了解甚至有些持拒绝的态度,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年龄已经中年,青年的技术型人才流向城市,所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与保障。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实施规划。增强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投身于农业发展,为农村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和科技环境,确保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同时也要鼓励农村网吧或农业网点站的建设,合法经营,政府和三大通信公司共同为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提供公益支持,也要和一些电脑企业、厂家进行商讨、给农户进行最大程度的优惠政策。企业和政府要建设互联网农业网络平台,将互联网农业的相关信息和示范点都进行报告宣传。互联网农业的企业要将APP做好完善,为互联网农业的线上买家和线下卖家做好桥梁纽带作用。
其次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同时加大民众对这些资金利用的监督力度,确保“为民所用”。促进村级互助基金、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建设完善的信息平台,在偏远,信息闭塞的农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打造一个中介平台,使得农户能够方便快捷的将自己的农产品放心的出售出去。另外,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使得物流更加便利,信息交流也更加频繁,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最后从农民的劳动素质方面来看,政府要定期组织一批专项小组给农户普及现代农业,并传授一定的操作知识。在已经展开互联网农业的地区举办示范成果交流,带动其他地区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吸引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回流。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以此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降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意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培养充足且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