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引领银行转型发展
2019-01-03李中伟
李中伟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 100038)
一、金融科技概述
(一)金融科技定义
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类先进技术,帮助提升金融行业运转效率的一种新业态。它一方面可以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迭代和创新,发展出传统机构无法提供的高壁垒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而机构可以通过投资或合作,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形成业务互补。
金融科技发展经历1.0、2.0,正向3.0迈进。FinTech 1.0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客户提供线上服务,简化业务流程,优化产品界面,改善用户体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服务可以低成本便利的抵达用户,为更多创新性服务提供基础,使其得以实现。FinTech 2.0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金融创新。大数据是指巨量数据集合,大数据的数量、分析速度和种类再整快速发展,有关的金融创新主要是个人征信、授信与风控,是围绕借贷环节进行的,覆盖贷前评估、贷中监控和贷后反馈三个环节。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在金融领域涵盖了投资、借贷、保险和征信行业。目前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是比特币。FinTech 3.0是以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金融技术创新升级,更多的是金融与技术场景跨界的融合,尤其是信息类技术发展全面突破,以及与金融的跨界融合,互联网金融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二)金融科技在国外的应用
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成交数及投资额均呈快速发展态势。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领域的重建,其细分领域从最初的网络支付和网络贷款领域,拓展到金融顾问服务、消费金融、保险等众多领域。其中,网络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两个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同时,相应的监管框架逐渐落地,促使网络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更加规范和稳健。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八大主要领域
金融科技在国外发展势头迅猛,金融机构正探索多种投资方式以应对挑战。一、采用投资+并购或者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方式:收购潜力Fin Techs企业,重点关注其所拥有的金融产品线和高技术人才;对颠覆性Fin Techs初创公司直接股权投资。二、采取合作或者合伙形式:在特定产品、服务、功能方面与FinTechs合资。三、建立抗风险能力强,资本充足的创业孵化机构,如内部风投基金或者创新实验室;通过加速器、孵化器,对接创业企业、技术公司和高校;覆盖开元APIs、黑客马拉松(编程比赛)和其他技术交流活动。据统计,目前约有43%的国外银行推出创业计划培育金融技术公司,随后还设立风险基金并建立伙伴关系。推出自有金融技术子公司:荷兰银行于2012年发起名为“种子”的众筹投资,全球保险集团成立KNAB银行。收购金融技术公司股份:花旗收 购 Ayasdi、Betterment、Chef、Datameer、Investlab,巴 克 莱 收 购Aire、Crowdestates、Do Pay、Gust Pay 等。
近年来,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也非常活跃。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金融科技涉及827笔投资,金额达200亿美元,以美洲地区为主,占比达65%,美国市场吸引资金最多,亚太地区比欧洲多2/3。2016年支付与借贷/众筹得到的风投资金份额仍为最多,支付类公司Mongo DB获得私募股权达1.5亿美元,在线支付和市集业务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公司2015年共计融资12.5亿美元。提供学生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SoFi公司获得最新系列融资10亿美元。全球金融科技主要集中在八大主要领域。
(三)金融科技在国内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大了对金融与科技的投入,二者在国内呈现融合态势。1993年,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科技部、人行等部门确定16个地区为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2013年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介入互金行业管理,借贷、财富管理、征信、众筹、支付、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从资本倾向上看,2016年借贷领域的投资热度稍有下降,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细分领域,数据、信息、技术服务等在行业中关注度有所提升,这些也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基础。2016年,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网络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预计2020年,中国于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2016年由于网略信贷行业政策收紧,中国科技金融营收4213.8亿元,增速42%,预计未来几年都将保持这一增速。
来源:综合企业访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开市场信息,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机构。
二、银行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金融科技浪潮和利率市场化冲击下,中国银行面临的七大方面的压力,即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利率市场化、监管升级、客户需求多元化等压力。
此次转型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于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目标,着眼于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目前,综合性战略布局、多功能服务平台、集约化机制、海外机构布局、新一代的核心系统,以及最佳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全员的创新型银行建设意识、智慧型银行服务理念基本形成。但是,转型发展没有彻底完成,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一)传统获客营销模式落后,面临智能销售的挑战
越来越难获取高收益资产和低成本资金。传统银行服务往往集中于某些特定领域,其竞争已经白热化,难以实现资产收益的提升。对于传统金融尚未全面覆盖的普惠金融领域,如收益率较高的大众化消费金融资产,还尚待进一步开拓。传统金融业态下,银行主要通过物理网点吸收储蓄。而线上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创新型金融科技平台汇聚了大量小额资金的收支使用,这对于银行形成资金沉淀是一种挑战。
精准低成本营销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获客经营成本高。传统的零售金融服务营销,主要是通过线下网点开展的,对于个人客户的获取,不但精准度低,而且营销成本很高,较难实现个人客户的服务增值。小微企业面对着融资难、财务服务不专业、日常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从银行角度来讲,对小微企业的获客和服务成本较高,通过信贷服务、财务和投资服务等带来的收益却很有限。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传统风控手段也乏力,随着银行企业客户下沉的战略调整,伴随而来的是数量庞大的中小型对公授信客户群,而银行的机构与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通过无限扩张来满足传统信贷流程的大量贷前和贷后线下风险管理工作。
例如,蚂蚁金服的消费者借贷规模至少已经达到人民币6000亿元(约合950亿美元)。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前两个月,蚂蚁金服的消费者贷款规模几乎是中国某银行的3.7倍。
(二)租售并举政策和量化投资兴起,搭建相关配套平台
我国是一个有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面对这么多人需要解决的居住问题,从实践到理论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在香港,其租住和购买几乎是各占50%,而像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比例也基本上都在50%左右,或者再略高一些。而国内的租房率还不足10%,租售比更是高达1:600,甚至是1:700,或更高。这种租售比不合理现象,直接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价格只往上走不往下行的单边市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出现日本式的房地产泡沫,这将是很危险的,极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现有的房地产市场规则需要改变,即适当的租售平衡。
中国城镇住房租赁市场存在很多题,房地产中介机构在服务上还存在不规范、无序竞争的问题,租赁市场缺少专营租赁服务化的企业,没有形成一个规模的优势和市场品牌,使整个市场供给还是以散户状态为主;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协调困难,而租客处于弱势地位;房东涨租、租期随意性大,“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一些合同中常见的条款,在纠纷发生时双方争议不清,这样的结果意味着租房的不稳定性较高,居住风险大,导致大量租房人群会选择降低生活质量,只保证基本的居住需求,从而抑制了消费行为。银行开展的住房租赁项目为满足租赁住房建设、购买房源用于租赁、支付租金、改造装修房屋、家具家电配置、日常运营、盘活资产等,贯穿了住房租赁市场全周期。
量化交易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量化交易竞争十分激烈,需要越来越快的电脑与网络、执行速度,越来越复杂的算法和数据库,非常完整的定价和估值,在投资组合里,有一些期货产品、收益类产品、新增的金融衍生品,时时的损益和每个产品的贡献度的计算是一个大问题。量化策略编写中需要注意的数据处理问题,数据复权、剔除涨停股票、剔除停牌股票、平仓平不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金融科技的发展。
量化交易的简单模型
(三)传统风控手段乏力,要求建立全面风控体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将风险抵补能力始终控制在合理水平。央行发布120号文,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于2017年8月底前,其他商业银行于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银行卡风险防控系统建设,提升磁条交易风险管理水平。一纸明文,让大数据风险防控系统建设进一步从银行风控官的案头设想变成了需要切实落地的工作要求。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银行业务风险水平上升,各家银行对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银行传统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灵活性、防控手段较为落后等弊端。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风险的重组、转化、清收、处置、问责等事后管理上,而对风险资产的事前、事中的防范控制做得不够。各个业务部门对各自业务的风险状况分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和风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并未完全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不良贷款边清边冒的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需要关注5大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二是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三是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四是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五是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风险和问题,要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从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入手,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
(四)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网点转型和供应链金融创新迫在眉睫
运营有形网点成本高效益低。传统银行机构往往以线下有形网点为主要营销、获客与服务渠道,不但运营成本高,而且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消费需求,效益与效率均较低。机构结算与清算领域的流程、时滞及成本。传统金融机构间的结算与清算,往往通过专设的机构进行,不但运营成本高,而且繁琐的流程导致数据传递时滞严重,导致客户服务响应速度不理想。
供应链金融中对信息流和物流的可靠追踪问题。传统金融业态下的信息流和物流追踪,主要是通过单据、票证、抵押登记、现场勘查进行,不但传递效率低、验证成本高,而且难以有效杜绝风险控制隐患。旧的信用证方式,需要开证,通知,议付,付款,偿付等过程,保障和核对各个步骤的保兑、承兑作用都需要由银行工作来完成。信用证体系相当于国际贸易中的“支付宝”,以第三方的方式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但是这种体系仅在概念上与“支付宝”类似,在实际操作中相当繁琐。需要将出口单据等通过邮寄的方式在进出口双方银行和客户之间进行传递。除了中途有丢件的风险外,贸易单据造假也时有发生,处理时间上有时可能需要耗时长达1个月。
(五)科技系统开发可扩展性差,面临同业金融科技冲击
科技系统软硬件投资巨大且扩展性差。传统银行的科技系统建设,较多采用集中化模式,虽然能够提供较高的一致性,但是扩展性差、资源调度不灵活。传统的商用软件外包开发体系,虽具有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开放性差、采购及维护成本较高、开发敏捷性也难以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快速响应要求。科技研发与创新效率低。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受制于资源、文化、机制等因素,在科技研发中存在技术思维局限、创新效率低、开发周期长和研发成本高等问题。
京东金融与神州信息携手向银行推出覆盖数字金融业务全流程的“拎包开业”式服务—融信云金融科技服务。这一方案最快可在3个月内满足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初期开业要求。若银行利用该服务以金融云方式开启网络金融业务,系统建设的投入成本可比传统的自建系统方式节约70%以上。一是融信云金融科技服务能够覆盖系统建设、金融产品、运营服务等所有环节,从后台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到中台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再到前台界面展现、场景接入,实现了全流程覆盖。二是该服务可根据每一家银行的业务特点、资产规模、客户情况等多种因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中小银行在互联网场景中实现迅速开业的需求。三是利用融信云金融科技服务的网贷平台和风控平台,京东金融可与合作银行实现场景对接,利用自身网络信贷业务经验,从用户、产品、数据、风控、贷后等全流程支撑银行网贷业务,满足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等网络信贷业务需求。四是京东金融所开发的精准营销方案,可以通过融信云金融科技服务输出给合作银行,对接京东商城、京东金融等互联网线上场景,将银行服务嵌入到各类线上场景(比如网站或者APP)中。
三、金融科技引领银行转型发展
(一)大数据和云计算打造“快贷”普惠信贷金融
针对实现小额高频的普惠信贷服务和高效低价的财富管理服务的问题,可以移动计算与大数据征信的配合使用,助力信贷服务的普惠发展,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实现更高效的个人信贷服务,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加强银行的信息流动和管理;基于移动计算技术,低成本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打造智能投顾的业务模式,提供高效低价的投资与财富管理策略,引入针对个人用户的智能投研,提高用户的维护与追踪效率。繁琐的支付与转账服务。利用多种智能支付手段,提升个人消费者的交易效率和服务体验,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跨境支付与结算领域,以降低交易时间与费用。
某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自2016年全面建成投产后,推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有目共睹。比如小微快贷和个人快贷业务,产品一经推出,市场增长速度都在四倍左右,并且这两个产品是某银行所有贷款组合中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各方需要,而且不良率都非常低,均没有超过0.4%。某银行“快贷”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足不出户,可在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慧柜员机自助办理,“秒申、秒审、秒签”3步即完成所有流程,实现了“贷款闪电搞定”,又基于大数据信息模型的科学化筛选,解决了客户评价难的问题。“快贷”已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支付功能的完善,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提升场景获客能力,满足更多客户的日常消费、生产经营等多种融资需求。“快贷”作为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在拓展供应链融资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中国联通“沃易购”平台合作的“沃e贷”产品即是“快贷”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首个典型案例。‘快贷’是银行转型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大创新。这一产品为提升业务竞争力、加快消费信贷转型发展找到了方向。
(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搭建租房和量化交易平台
政府主导,银行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打造住房租赁监管及交易平台为租赁市场参与主体提供房屋租赁“全链条”服务。该平台主要包括由住房租赁监测分析平台、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政府公共住房服务平台、住房租赁服务共享平台、企业租赁服务管理平台等五个部分组成。平台为租赁市场参与主体提供房屋租赁的“全链条”服务。租客可一站式享受房源查找和验真、查看信用、预约看房、预定签约、合同备案、评价等服务;面向房东提供房源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租务管理、业务营销等强大的功能;中介可通过平台更好地撮合交易;政府可依托平台大数据和丰富的监管监测工具进行租赁市场的规范管理。
通过“政府系统检核银行验真服务”,以“数据—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房屋租赁关键信息进行校验,保证平台房源和图片的真实可靠,解决“黑房源”“假房源”痛点。市场上的个人主体:平台还通过客户实名认证,引入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与公安部户籍系统联网等手段保证市场参与主体和操作的真实性。引入专业的龙信商信用评价体系,让平台的信息和交易充分可信。除了强调房源验真,平台依托信用大数据、交易大数据和监管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各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包括租客e贷、房东e贷款、快贷、信用卡分期等丰富的金融服务。
量化策略是量化投资的关键因素,而实现量化策略需要经历几个步骤:第一步,完成准确的金融数据,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第二步,进行策略回测;第三步,模拟交易去验证具体策略。策略研究,可以基于Python语言做的一个策略,提供的策略需要所有的API获取股票价格到满足卖出条件,如果有用户想要做策略的话,针对这些API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一个策略,实现策略之后就可以通过回测模型进行判断。操作回测模型时,统计策略的累计收益、转化收益等所有指标,通过简单运行回测就可以知道这个策略在历史上过去三年过去十年表现怎么样。不仅如此,还可以看到这个策略每一笔的交易回收收益,通过回测就可以看到这个策略在历史上的条线。通过把策略上传到券商的实盘交易系统,就可以看到实盘交易。还可以提供量化投研客户端,可以在本地进行回测,本地运行交易,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策略的安全性。
(三)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风控体系和资管系统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相关外部数据进一步开放,市场培育达到一定阶段后,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控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如授信定价、贷前审核、贷后监控、交易欺诈侦测等细分业务流程中。比如智能模型,是一种欺诈风险量化的模型,最典型的是监督型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可观察到的交易特征变量和给定“正确答案”的案件数据,模型从正确的答案中学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案件,从而进行正确的风险预测。在此阶段,依靠模型自动决策,工程化流程、标准操作、集中处理、后台数据整合以及作业的全面IT化,量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效率,节约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满足业务的大批量受理及风险管理的需要。自动化处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包括系统、流程、数据、模型等工具的建立和优化。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集中、专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统一视图强化对综合风险、集团风险、境内外风险的集中管控。一是智能模型。同时,在一些交易、账户登录等场景应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模型,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标签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欺诈用户和正常用户行为模式的异同,识别欺诈风险。二是在信贷场景中,基于用户的多维度数据,利用信用评分的建模方法,研发一款大数据产品。它综合了用户信用相关的多维度信息,描述了用户的信用等级,衡量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风控的前、中、后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当应对繁杂和多样的风险事件,欺诈分子像特种部队一样利用各种工具,寻找每一个可能风控的漏洞,从而在一个点能够突破整个防线,面对这种“非对称”式的风险变化,商业银行应该着力构建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等集“防控避处”为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
以银行战略规划为指引,支持自有投资理念和风控模型、对投资管理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资管未来发展要求的全流程一体化智能资产管理系统,进而为申请公募资格、输出投资顾问服务打下基础,为资产管理业务向净值化、主动投资和智能化方面转型做好准备。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包括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和资产管理产品实施两方面内容。首先,建设系统基础技术平台,构建合理的账户结构,实现覆盖各类资产投资管理,支持基础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会计估值核算、交易流程管理和公共功能需求,与行内外系统实现全流程一体化对接。其次,完成已有资产迁移,完成产品配置管理,支持项目类投资和产品独立建账核算,系统超前具备支持净值化产品能力,有效支持资产业务的穿透化管理。
(四)基于人工智能,顺应“无人银行”的发展趋势
2018年4月9日,中国银行界首家“无人银行”,正式在中国某银行上海市分行九江路挂牌营业。“无人银行”的亮点有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视频通讯、AR、VR、机器人……可与客户对话的机器人大堂经理,可办理绝大多数非现金业务的“智慧柜员机”,“刷脸”便可取款的ATM机,“一键呼叫”就有专属客户经理出现在你面前,为你提供远程视频服务的VIP室……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网点,没有工作人员和排队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智慧柜员机、外汇兑换机,以及各类多媒体展示屏等琳琅满目的金融服务与体验设备。
“无人银行”通过充分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视频通讯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整合并融入当前炙手可热的机器人、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实现对客户身份识别与网点设备的智慧联动,为客户呈现了一个以智慧、共享、体验、创新为特点的全自助智能服务平台。无人银行的运营,一方面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促进银行业务无纸化、数字化,以及人脸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补充和建设,这些都是业务智能化前提。“无人银行”和网点智能化改造,让更多人力从程式化的岗位上解放出来,集中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无人银行”将进一步激发远程视频银行应用的示范效应,推动银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五)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共享金融科技和供应链业务
针对科技系统软硬件投资巨大且扩展性差的问题,基于分布式和云计算,部署或迁移银行科技系统,引入互联网产业的敏捷开发体系,加快对需求的反应速度。依托新一代系统建设成果,在公有云上构建基于开放平台、可向同业客户灵活提供轻量级、可定制、可组合的类型丰富的云服务产品,并支持同业客户自有系统的接入与集成。具备支持多租户、多法人可共享的云服务能力, 云平台主要面向同业客户提供基于多租户、多法人的公有云共享服务,也支持提供基于软件包的客户化服务;基于开放平台部署,减少外部依赖,降低成本,云平台全部采用开放系统技术,部署于高性价比的开放平台上。需要针对新一代系统中的主机应用实施主机下移或重构;尽量减少对外部厂商软硬件产品的依赖,以降低成本;云服务产品具备轻量级、可配置能力,各云服务产品在银行现有业务流程及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同业客户需求进行简化和标准化,支持客户化定制,同时具备服务费差异化计收能力;云服务产品具备端到端能力,支持独立部署运行及组合输出能力,各云服务产品可以独立部署和运行,支持端到端输出。既支持独立输出,也支持组合输出,或与客户自有系统集成(混合输出)等多种模式,以满足各类同业客户差异化的服务需求。
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lock Chain based Letter of Credit System,简称BCLC)。BCLC改变了银行传统信用证业务模式,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承兑报文、付款报文各个环节均通过该系统实施,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的时间,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大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提高了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支持下,交易会产生如下变化去。去中心化,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系统具有极好的健壮性。去信任,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内容也是公开的,因此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是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集体维护,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的,而这些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可靠数据库,整个系统将通过分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因此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和计算能力越强,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越高。开源,由于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所以对于程序而言,整个系统必定会是开源的。隐私保护,由于节点和节点之间是无需互相信任的,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无需公开身份,在系统中的每个参与的节点的隐私都是受到保护的。
四、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实现银行转型目标
行业实践证明,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帮助银行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业务效率、用户体验,降低风险与成本,是银行实现转型的必备能力。历时六年打造的某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其业务模式和技术实现的先进性,皆达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水平,是其他银行机构在系统建设时借鉴的标杆。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定位于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以及引领银行转型的推动者,通过构建新的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及人才战略,真正实现以“科技”激发金融供给侧输出能力,进而推动银行商业模式乃至发展方式的变革,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管理层应具有战略眼光和市场思维
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领导层应该具有这些前列的同行思维方式和视野,具有较高的战略眼光,才能冲出一条血路,打造成行业标杆。包括全牌照优势,具备将产品线延伸到各领域的资质和能力;内部积累+创新,强大的技术壁垒和消费场景为内部产品模块的创新提供生长空间,并诞生智能客服、个性化保险、智能风控等高科技产品;外部输出+合作:通过向金融机构开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组件,来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
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同时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目前,蚂蚁金服包含9大品牌,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体系内到体系外、从单纯支付到理财、征信和消费金融等诸多功能的扩展,完成了金融服务到生活服务的诸多应用场景的延伸。支付业务是蚂蚁金服的核心支柱,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及利润。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中,支付宝占比达68%,2016年交易额突破6万亿。当前估值600亿美金,投资方是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领投,中国人寿、中邮集团、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跟投。
(二)全体人员需具有服务观念
在成立独立子公司之前,各开发中心与总行各部门以及分行之间是对等关系的,由业务人员向技术人员提出需求,共同研究开发。由于国有企业的固有属性,没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习惯于拖延塞责。出于部门利益和自身考虑,开发的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把责任推给业务人员,没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金融科技公司正面临历史性机遇,依托自身在AI、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的资源能力,输出方案、咨询、平台、数据、模型,赢取金钱、声誉、经验、数据。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应对标IBM、麦肯锡,服务企业的同时真正引领行业发展,应比银行更懂AI、更懂互联网、更懂数据和产品、更懂新型金融业务,实现平台产品化、数据产品化、模型产品化、咨询产品化,提炼思想,总结方法,凝聚人才,构建有效果、可持续、快响应、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在业务、平台、思想和方法论上引领银行,避免沦为普通的人力或系统供应商。
金融科技公司设计部门人员不应是为客户经理提供支持的中台,而应作为前台直接接触客户,发掘客户痛点,设计最佳体验。应以银行和非银金融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但不盲从,点式突破但系统化思考,穿透式洞察更深层次客户的真正诉求,服务客户、带领客户。
(三)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人才库和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投入往往很难准确估算,不像传统的银行信息化工程投资那样容易提前做好一年或者一个阶段的项目需求、实施计划和投资估算。因此年度预算、零级预算等方式不太适合科技创新项目。参考国内外科技领先银行的最佳实践,建议设立专项科技创新预算,或者科技创新基金,并可以滚动累积,以期充足保障高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例如招商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同时,避免出现有资金投不出去,或者合规流程太长影响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建议基于本行的实际情况,优化科技创新预算审批、项目立项、采购商务等流程,实现简政放权,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相关采购效率。
人才一定是科技创新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资源。用户体验设计师、客户体验专家、精通战略和如何提出建议的人才,开发人员,能够预见“新世界”的开拓者,真正了解银行的实际情况和这项技术是否适合本银行的规划者等等都是科技创新所需重要人才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寻找、保留和培养在专业领域拥有渊博知识,对该领域充满激情的人。科技创新应当把具有不同的专业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并邀请来自其他行业、不同年代以及企业内部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加入。多样性人才的聚集是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激发全行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应综合利用物质激励手段和评优评先、晋升升级、获得口碑或者获取资源等创新的非物质奖励手段,持续不断激发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
(四)立足服务中小银行
主要以中小银行机构为主,包括134家城市商业银行、2300左右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社、1500左右村镇银行、17家民营银行、各外资银行在大陆的分支机构、以及即将新获牌照的银行,同时可以考虑在香港或澳门的母行,其银行系统需要替换时产生的商机。
某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最佳实践,皆达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水平,通过与银行同业间的交流、市场上各类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的调研,了解不同类型的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IT系统建设需求;金融科技产品输出时需要具备轻量级、可裁剪、可独立部署以及基于开放式服务器部署的能力,因此需要对银行现有的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
(五)采用“免费”盈利模式推广金融科技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不是盈利模式,免费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它是最好的营销方式。免费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一个复合的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环节。你应该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个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拿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是否愿意付费?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这将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免费也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互联网的核心就是资源共享,免费是互联网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十年中,因免费而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