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廿年省医携智慧与温度再出发

2019-01-03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科医院

文/本刊记者 黄 柳

安徽省立医院挂牌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启了国内知名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新征程,翻开了医院各学科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从“贯之医院”到全国首家智慧医院,从“省立医院”到中国科大附属医院,他们在数年间,让百年老院换新颜!未来已来,他们必将引领“科大新医学”!

本以为穿过幽静的包河公园,来到这家人口大省的省级龙头医院,迎接记者的将是反差巨大的人声鼎沸,但出人意料的是,医院露天的院区空间中只有零星人群,透过门诊大厅玻璃门,记者看到就诊患者三五成排站立在一台台的自助机前操作着,秩序十分井然。

之所以绕行来到医院,原因是停车不容易。要知道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的门急诊量超过400万人次,住院量接近20万人次。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2015年夏天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医院周边的交通。正值暑期就医高峰,一大早医院周边就被前来就医的车辆长龙围得水泄不通,附近道路交通也深受影响,医院请来十名协警负责疏导交通,秩序得以顺畅。

此后,医院实行职工停车与患者停车同样收费的办法,同时按季度给员工发放停车补贴,让职工把停车位让渡给患者。刘同柱回忆称,当时的确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不少专家抱怨,患者是冲着专家来的,不方便专家哪里来的患者?而他反问,“没有患者,又怎么成就专家呢?”

“大医院从不缺病人,到大医院同样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刘同柱表示,正是这样的观念转变,让这家百年老院几代传承的人文气息更加声名远播、沁人心脾。

百年老院翻开历史新篇章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是一所拥有120年历史的百年老院,从1898年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柏贯之医院”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所设备先进、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由总院(院本部)、南区(安徽省脑科医院和安徽省心血管病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感染病院(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和微创医学中心组成,正在建设中的医院有老年医学康复中心和北城医院。

2017年8月,医院正式挂牌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安徽省立智慧医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同年12月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揭开了医院发展的新纪元。

谈及与中国科技大学的“联姻”,刘同柱介绍,这得益于双方共同的发展诉求以及新的时代契机。迈入新时代,中科院大力支持中国科大发展“科大新医学”,支持学校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而安徽省立医院历经120年历史积淀,医院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十二五”期间医院快速发展、全院职工强烈的主人公意识和振兴百年省医的热切期望,为实现医院各学科迈进“国内先进行列”的远期目标提供了坚实根基和强劲动力。

安徽省立医院挂牌成为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开启了国内知名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新征程,掀开了医院各学科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学科发展“登峰计划”启动

如上文所言,“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立医院的确打下了医院发展、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以器官移植为例,2012年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安徽省唯一一家拥有心脏、肝、肺、肾、胰腺、小肠、角膜最全移植资质的医院,在全国176家具有移植资质的医院中仅有11家。器官移植技术全面推进,其中活体肾移植是医院优势项目,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2017年跨血型活体肾移植例数位居全国第一。

医院分管学科建设的副院长黄强向记者介绍,2017年,医院成功引进肝肾胰腺移植领域世界级权威、欧洲移植协会主席Nashan教授,作为医院的特聘专家。

2018年4月,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名单发布,医院两个项目入选这一国家计划。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17个及培育专科9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支。医院是安徽省首家脑胶质瘤诊疗中心、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基地。风湿、内分泌、呼吸、中医肿瘤等15个专业具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

医院科研领域的成就也十分夺目。近十年,医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9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项;87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和登记,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8项,其中一等奖2项;合计发表SCI论文603篇;主编专著10余部;主办《临床输血与检验》等5本专业杂志。医院现有省级研究所3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正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和“脑资源与脑疾病联合研究中心”。

黄强表示,学科发展进无止境,尤其是在开启国内知名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新征程之后。他具体介绍了医院促学科发展的战略与举措。

刘同柱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首先,以高峰、高地、高原托起优势学科群。根据中国科技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和“科大新医学”学科发展战略,“登峰计划”学科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目标是支持各专科、特色专病或专项技术发展,整合、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科,使若干专科跻身全国一流行列,首批由高至低遴选出了6个学科进入“高峰学科”培育项目,12个学科进入“高原学科”培育项目,8个学科进入“高地学科”培育项目,分别给予每年不少于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经费支持。

其次,实施“科研攀登计划”,坚持以医药卫生领域前沿技术和重大疾病为主题,加大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着力打造临床研究中心,建立生物样本库、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

再次,不断推进亚专科建设,召开“医院—学科创建需求沟通会”,逐项听取学科、亚专科的创建需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医院为了提升疑难病种诊治能力,完成创建工作,决定设立专项设备购置基金,首批共采购42项。

最后,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学科全面良性发展。从一流医院和一流学科战略目标建设出发,从考核指标、考核频率及考核单元上优化新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覆盖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等八个维度,新增5个医改刚性指标,增加对出院患者随访率和随访效果的考核;引入病例组合指数(CMI)、疑难危重病种及例数、核心技术及例数、学科群建设、亚专科病种收治比例等6个指标,以引导学科持续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向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转变。

信息化:医院最新的闪亮名片

在AI融入医疗日渐火热的当下,2017年,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安徽省立智慧医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医院多年信息化工作持续深入的成绩与亮点,也是未来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并非全部。

副院长严光向记者介绍,医院信息化工作将按照“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涵盖就医、医疗、护理、后勤、医疗协同、物联网等领域,唏嘘推进。

信息化支持临床的宗旨不变,目标是让流程更畅通、资源使用更高效、质量更有保证。严光向记者列举了两个案例,一是护士抢班系统的开发,二是智慧手术室的建设。

大型医院都面临早7点至9点的抽血检查高峰,考虑到这种情况对护理人力资源构成的高峰需求,医院信息科联合护理部开发了护士抢班系统,围绕抽血、PIVAS配液等工作任务向全院护士开放“抢班”。护士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可将零散时间利用起来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医院也因此避免了低效的人力投入。

推进智慧手术室建设,医院信息中心确保手术室各项制度与程序、流程的贯通,几经改进系统并密切与临床沟通,实现了对手术全过程的管理,对手术室医、护、患的管理,对手术材料及手术器械使用的智能化和可追溯管理,以及对手术室资源的合理调度和使用,等等。

继续深化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的研究工作也是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探索建立其在临床应用的准入标准,以推动AI在临床的应用。

严光介绍,当前AI在肺部结节、乳腺肿瘤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已经达到90%,基于安徽省医学“影像云”和省立医院远程会诊平台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已处于深度研究和应用阶段;医院在口腔科全面上线了语音电子病历系统,在全院不断完善超声语音助手功能、实施智能病理与心电辅助诊断系统;与合作企业孵化落地智医助理产品,研发智能随访系统、智能用药监控系统、智能放射辅助治疗系统均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

探索智慧医疗协同在医联体的应用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也是医院信息化工作的另一大重点。上述智能辅助诊断应用将接入医院构建的省内近60家医联体医院外,建设安徽省立医院医疗大数据中心也在计划之中。

医院传播:传递鲜活的正能量

百年省医、人文省医,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强调“将患者放在心中”的省医格局,同时十分关注80后、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医院传播对内需要贯彻医院文化,将医院“为祖国献力、为事业献身、为病人献艺”的使命传输给医务人员作为日常行为指导;对外则需要弘扬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向全社会传递鲜活的医界正能量。

党委副书记胡礼源介绍,医院近年来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功能,密切与大众媒体的合作,让医务人员作为主角,代表医院、行业向社会发声。

自媒体方面,更多展现职工、大众爱看的内容,重点讲一线的故事,临床的故事。胡礼源表示,医院当前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为60多万,医院微信公众号几乎不发送会议新闻、领导讲话等信息,而侧重展现医务人员的风采。如2017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医院微信公众号文章以“风雪夜不归”为题展现了奋战在医院各岗位上的职工风貌。

此外,医院制定了微信公众号登记备案和运营维护制度,目前已经有16个由院区、科室或部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登记备案,纳入医院微信平台矩阵统一管理,形成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的新媒体传播模式。

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内外并举,胡礼源还十分强调密切媒体联系,强化专业策划。他介绍,医院宣传有“两会必开”,那就是每年春天的媒体推介会和年底的宣传工作座谈会,前者重在以专业策划传递医院最新信息,如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等,形成传播最强音;后者则侧重总结与经验交流,医院各科室通讯员、媒体记者与省网信办、省卫计委宣传处均在受邀之列。

密切医院与社会交流,医院与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合作,联合近30位摄影大咖开展“走进省医”主题摄影活动,胡礼源表示,采拍过程中敬业的摄影师与医务人员“相互被感动”,摄影师记录下诸多精彩的医学与照护瞬间,以更强的震撼力感动了全社会。

关注医院派出的医疗扶贫、援边援外医务人员,宣传部门也多次策划并做深入报道,让他们感受到医院对他们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关心,持续发光发热,并以此激励年轻一辈医务人员。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财务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

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已有六年时间。六年来,总会计师操礼庆作为医院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医院主要负责人全面管理医院集团经济和运营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以经费归口管理为基础的内部财务预算工作,持续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应用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HBOS)和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创造性地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经济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医院集团所有财务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医院预算管理迈过了从预算文化培育到预算支出控制,再到收支预算并重、全面预算管理的完整历程。2009年以前,全院范围内就逐步形成了“无预算不开支”“预算归口”的管理氛围,此后HERP系统上线,建立了以会计与成本核算为基础、以预算控制为主线的财务业务处理模式。2014年之前,通过建立程序与机制,从源头上保证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控性。此后,医院进入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起医院集团统一的预算管理模式,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将财政部门预算向医院内部预算趋同,在工作量预算及收支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院采购预算及现金流预算管理,形成医院工作量预算、收支预算、采购预算、现金流预算等全面预算体系。

新绩效方案以医院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及收入分配杠杆的共同作用,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核心管理制度的落实、促进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鼓励代表性技术和领先性技术的开展,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以亚专科为基本单元,根据考核时点不同,分为月度绩效、季度绩效及年度绩效,并在统一集团绩效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各院区实行分类多元发展;引入DRGs评价体系,对学科疾病复杂程度、治疗过程难易程度、医疗风险程度等进行客观评价及有效激励,充分体现不同学科不同病种之间技术和风险的差异,不断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打造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细化职系设置,设置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医技、护理、学科主任、科教、行政、后勤、轮转9个职系分别进行考核与分配,实施精细化绩效;明确学科绩效二级分配方案,制定了临床类、医技类、护理类及行管类等四种二级分配模板,细化至具体核算指标,为科主任加强绩效管理和进行绩效分配提供依据,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未来已来,刘同柱书记表示,医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以“科大新医学”为导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共同领导下,深化落实综合医改政策,朝着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一流医院奋进,努力为全省及周边地区人民提供健康保障!

猜你喜欢

学科医院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