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医院”:“心胸”跃动

2019-01-03徐洁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21期
关键词:胸科医生医疗

文/本刊记者 徐洁

从“心胸”领跑、专科特色鲜明,到“未来医院”规模初具,习惯触摸明天是上海市胸科医院管理团队的突出特征。

获奖理由

大扩张时代,他们抵住诱惑,以更少科室、更专精品勇闯天涯。大变革时代,他们触摸明天,以坦荡“心胸”、过人胆识,铸造未来医院。

坐标:31°09’30’N,121°26’51’E。

锁定: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徐家汇商区、上海交通大学以西500米,一处四座红色连廊高楼拥立、繁忙车流忽然消失的院区。

放大:高炽冷光的心胸外科手术间,达芬奇机器人正在就一例胸腺肿瘤患者进行癌变组织手术清扫;开放式平台实验教学区内,学习、科研信息数据在可视化屏幕上不断闪烁更新;所有设备实时运转数据,正通过特殊传感器,源源不断回传至中心监测平台……

突然,一例紧急胸痛病人入院,导管室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当即呈现病人所有救治信息,涉及心内、急诊、导管、影像的多学科一键诊治流程即刻启动,对应的,应用秒表和光波钟精确记录每步骤多场合实时时间——没错,这不是未来科幻主题的美剧开场镜头,这是一家实实在在现实医院的运转日常。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诊治心、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中国心胸外科医师摇篮”——上海市胸科医院素以“心”“胸”立命扬名。一甲子磨砺,如今的胸科医院,不仅心胸利刃出鞘,“未来医院”模型更初现倪端。

倾注“小而精”

小,是胸科医院给人的第一印象——占地面积不足40亩。沿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门、淮海西路西行,医院正门掩映于葱郁的绿色香樟中,四座连楼与周围建筑物和谐交织,从门外望去,第一眼是花园,又几乎无车流汇入,哪里像家医院——因此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但实际上,不足1000张床位的它,现年门诊人次却已逾70万,年住院人次7万余人,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医院手术总量90%以上,CMI列居2017年度上海市级医院病种难度系数第二、专科医院之首。

每年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近700例,位居世界第一;纵隔胸腺肿瘤年近800台,全球第一;完成多例高难度肺再移植手术;心内科开展一站式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已超过100例;呼吸内镜中心开展国内首例磁导航下肺癌微波消融手术……

“更少科室,更专精品”,是院长潘常青为“以胸科立院,心血管及胸部肿瘤为两大支柱学科”的胸科医院未来划定的发展思路。

沿袭这一思路,医院加快完善以两大支柱学科为龙头,辅助学科为支撑、亚学科布局合理的学科建设布局。

2014年开始,医院设立院级重大与重点项目科技发展基金,培育胸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诊治优势学科群;2015年,医院启动胸外科亚学科建设;2016年完成心内科亚学科建设;2017年,进一步健全亚学科建设目标与评价考核体系……

系列路径的背后,是胸科医院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临床研究项目为切入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战略,医院学科建设主管副院长于永春向记者介绍。

目前,胸科医院临床诊治水平已是国内领先,后续将着重发力科研以构建持续支撑,于永春透露。“依托医院设立的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实体,眼下正在完善心肺血管转化医学中心平台的建设。”未来,胸科医院将建成以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心肺血管转化医学中心、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为龙头的科研平台体系。

持续引进心胸领域国内外领军人才,深化与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同步引进专职科研人员,推进基础临床研究,同时造血胸科医院自身临床科研团队;构建一套国内领先的集临床、科研、随访于一体的胸部肿瘤信息化数据平台……于永春给自己列的待办事项很满,但他信心十足,三年内胸科医院学科建设一定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质量万源

相比于永春的自信,医院医疗质量主管副院长范小红则略有忧患。

在她看来,历经十年夯实,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目前已经管控得相对完善,医疗质量的再发展、再精进,对于胸科医院这样的国内一流临床专科医院来说,越来越亟待与更多医疗整体环境相绑定。

十年间,胸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生为核心,集中展开院内质量管控。

早在2014年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启动前,医学生应届毕业后直接进入胸科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工作,全科能力缺乏是诊疗质量安全的重大短板。范小红至今记得,一位糖尿病患者因心脏疾病前来治疗,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医生查看检验报告时却连“酮体+++”都不明白其临床意义的情景。

潘常青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

“尤其是现在患复合疾病病人越来越多,虽然‘专’意味着‘精’,但实际却暗藏着‘综’短缺的风险。”范小红清醒地认识到。

于是,针对医生全科能力短板,医院自2014年起即要求全院医生晋升副主任医生前,须完成4个月的急诊轮岗、1个月的ICU轮岗和1个月的医务部轮岗,并将其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

除医疗能力外,医院还注重医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医务部轮岗过程中,医生有一周时间还须单独到司法部门第三方调解机构挂职锻炼——胸科医院也是上海市最早开展该项工作的医疗机构——“通过末端医疗纠纷案例的参与、处置,倒逼每位医生警惕医疗行为中的所有‘可能’后果,有效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医生难免放松警惕怎么办?借力信息化技术。同时分管医院医疗信息化工作的范小红,对医疗质量和信息化关系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

“医生并非主观上想犯错,但医生一旦犯错就会导致严重质量问题。”因此,信息化定位除发挥基础工具之外,更应注重辅助决策功能,“在医生疏忽时,能够智能地提个醒儿。”

例如,医院日间化疗病房住院医生工作站上设置的化疗套餐,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既避免了医生重复点击选择的痛苦,又规范了医生诊疗行为,还实现了同质化的治疗理念。此外,多维度数据平台的构建,为管理部门提供了质量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一切质量控制已尽在掌握之中,但范小红仍忧患不减。医生长久以来超额工作量与越来越高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新技术准入的滞后与临床创新技术应用之间的矛盾;精细化医疗质量监管的要求与具有医疗专业背景医政管理人才缺少之间的矛盾;学科和医疗质量全面发展与医教研复合型人才缺少之间的矛盾……

感知到医院下一步医疗质量工作管控难点,范小红又在筹谋了……永不完美,永远在路上,永远要防患于未然,范小红的“质量型”人格时刻不愿下线。

后勤先行

后勤主管副院长余雷,更善于从保障角度来提高医院的全质量管理水平。

践行“大安全”观:水电、消防等安全问题不仅后勤须知,更应成为全院须知——通过建立系列设备设施等属地化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优化,实现全员主动参与后勤安全管理。配合集人脸识别、预案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安防管理平台构建,医院安全保障不断升级。

医院发展越来越快,如何通过超前后勤管理,使其服务于医院发展,并为医院整体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才是“未来医院”后勤的基本素养。

余雷还记得,2010年他刚刚调任至胸科医院时,看到整个医院管理用楼中,科教用房面积不超2%。于是余雷率先推进科教综合楼建设。不同的是,医院新科教楼基建告别了传统的砖瓦垒砌,“从前的医院建设,造完后第一件事是敲墙,重新改”。胸科医院科教综合楼设计,率先启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虚拟建造,彻底打通前端基建工程与后端医院后勤运维间的信息障碍。

“在楼还没造之前就可以看到新楼将怎样一步步成形,包括每个房间设计、配置。”实现即时修改、调整,使沟通时间缩短,投资控制更好,工程量更方便计算。并通过对医院照明、电梯、冷热水、集水井、医用气体、空压机等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和数据智能提取、管理,使医院后勤服务彻底摆脱经验模式。

医院停车管理方面,仅有174个车位、曾为徐家汇区“堵霸”的胸科医院,亦通过BIM技术应用,通过前期院内外车流路线重新规划设计,建成上海市第一家智能立体地下机械停车库,使准备进入医院的车流可不经过医院正门就“神秘消失”,彻底告别停车难问题。余雷表示,目前车库实行BOT创新运营模式,“而且车库建成没有任何投入,对医院来说却成效远大于收益。”

上海市胸科医院

如何实现胸科医院患者质优价廉的一日三餐——采购与餐饮公司分离也是余雷的核心办法。“食材供应商医院统一招标,餐饮公司仅考核服务满意度和卫生管理质量,成本核算由医院进行,餐饮公司保证基本利益,食材供应商薄利多销,双方各取所需,医院餐饮管理自然良性循环。”患者、职工满意度月月95%以上。

信息化血脉

医疗质量、后勤保障、学科建设,医院方方面面无不显露着信息化贯穿推进的重大作用。“未来医院”,信息化先行是必须的,潘常青十分肯定。

胸科医院已走在前面——目前,胸科医院正推进以电子病历六级为目标的医疗闭环管理系统:完成用血、手术以及危急值等闭环流程改造,实现无纸化住院病历全院覆盖,成为国内首家使用移动“手信签”方式进行数字签名认证的医院。

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标准化四级甲等评审,并成为上海市医疗领域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的联合共建单位。

构建支撑学科发展研究能力的科研数据中心:实施临床药师工作站,推进临床药物试验管理系统,对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病种进行基于人工智能的后结构化处理,搭建院级数据共享的专病随访平台。

全面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便民自助平台:实施了掌上医院、智能化预约、自助胶片打印、患者自助入院、满意度调查等功能,非现金支付贯穿于整个就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与医疗相融,信息化已彻底“更新”医院。而更新后的“未来医院”亦成就着医院信息化管理——胸科医院信息化项目两次荣获医联工程优秀应用奖。

回顾过往成绩,潘常青自豪而又感慨,“把管理思路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才是最难的。”

以胸科医院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药师信息化系统的搭建为例,“临床药师整个工作流程、职责、发展方向等,都要基于整个医院管理思路来设计。”

临床药师如何配合临床医生查房,给护士、病人提出建议,相关用药咨询工作——药例书写,药例质量考核,与临床医生电子病历结合,药物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用药跟踪情况、副作用监测和后续科研平台建设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追上未来,就是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实。但只有追上的人,才知晓追逐的艰辛,胸科医院每一次站上未来,看向现在,莫不如此。但这恰是胸医人的拼搏与使命,就像心胸抢救,“心胸”跃动,“未来医院”方能延续。

猜你喜欢

胸科医生医疗
预防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麻醉相关措施研究进展
最美医生
盐酸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주간지 편람
上海市胸科医院一甲子印迹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