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在老年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2019-01-03余立平张金凤曾龙欢
余立平 张金凤 曾龙欢
临床上常存在需要特殊护理模式的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护理是重症患者的常见护理操作,但重症患者应用PICC常规护理模式并发症较多,其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为堵管、感染、静脉炎、局部感染、非计划拔管等[1]。PDCA管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一种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质量管理循环系统。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研究将PDCA应用于临床护理,获得显著效果[2]。但针对老年重症患者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探讨PDCA管理在重症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老年重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12月老年重症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常规PICC常规护理模式,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3±3.4)岁。其中脑血管病患者20例、急性创伤患者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7±4.2)岁。其中多功能脏器衰竭患者18例、脑血管患者12例、急性创伤患者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PICC护理模式,其包括健康宣教、定期更换敷贴、检查穿刺点等,若患者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等操作规程。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4个阶段。(1)计划:在PICC穿刺前后,通过观察、询问、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方法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定时评估患者穿刺处皮肤及血管情况。(2)实施:护理部将PICC统一归为Ⅰ类导管,由PICC专科护士行PICC穿刺术,穿刺后妥善固定,适当约束,责任护士1次/4h对PICC导管进行评估、记录,并交接。(3)检查:在护理过程中,每天检查PICC维护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的原因。(4)处理: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不断修正干预计划,并在各循环护理工作中解决,最终不断地在循环过程中优化、改善、直至问题完全解决。
1.3 评测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和并发症情况。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为堵管、感染、静脉炎、皮肤问题、局部感染、非计划拔管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导管置留时间(77.1±10.8)d,显著高于对照组(33.5±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堵管3例,非计划拔管2例,皮肤问题2例,局部感染1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堵管1例,非计划拔管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3 讨论
老年重症患者是临床上最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其病情重、变化快,致残率与致死率高。老年重症患者治疗时常需要大量的抗菌药物及其他有刺激血管壁的药物,PICC常用于该类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痛苦和静脉外周损伤等有优点。但PICC穿刺方案也具有一定风险,可能会出现导管脱落、堵塞、移位以及穿刺部位渗血、渗液甚至感染等并发症[3]。调查研究显示,PICC置管后护理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到位引起的护理问题与PICC相关并发症密切相关[4]。因此,有效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措施,是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疾病治愈的关键因素。
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管理方法,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以及处理四个流程,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将PDCA管理应用于老年重症患者的PICC置管护理中,护理人员基于现状,分析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案,并不断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方案不断进行修整,并组织实施检查与评价体系,并进一步促使护理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与制度化,有利于完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5]。
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在PICC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应用PDCA管理,不仅置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老年重症患者中,PDCA管理可以明显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同时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