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9-01-03荆孝帅
丁 飞,荆孝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兴起,循证护理在临床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循证护理立足点在于把科学研究的结果作为依据,然后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作为病人的实证来进行护理,这是一种科学、成熟的护理方法。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人大都是危重病人,他们需要进行镇静治疗,在镇静治疗中,通常是采用咪达唑仑和异丙酚,此类药效果显著、作用时间段,代谢迅速,是重症监护室镇静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并发症,通过引入循证护理,能够及时做好护理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名采用镇静疗法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5~70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4~72岁,两组人员在性别、年龄、药物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分组护理
对照组50例接受镇静治疗的重症患者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身体各项机能的监测和护理工作。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了循证护理方法,要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为组员,提前掌握和熟悉循证护理的方法和流程;对患者镇静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问题,常见的并发症有血压下降、镇静过深、压疮等。
1.2.2 循证护理干预
(1)镇静过深或过浅。主要医学依据:对重症监护病人进行镇静治疗主要是让病人处于睡眠状态而容易唤醒,这样的话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就会减少,镇静深度呈剂量依赖性。镇静太浅会让病人痛苦难耐,镇静过深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对镇静计量进行合理的控制。护理方案:镇静剂用微量泵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起始量0.03~0.1 mg/(kg·h),维持剂量0.03~0.2 mg/(kg·h)。根据病人的意识调整剂量,从而达到最佳的镇静效果。然后对镇静效果进行评估,没半个小时对病人的镇静等级和意识进行评估。要对镇静的有效时间进行记录。
(2)血压过低。医学依据:注射咪达唑仑在给予负荷剂量的时候会发生低血压的情况,所以说在负荷剂量给药的过程中速度不应该过快。护理方案:根据病人的情况减少咪达唑仑的单药剂量,时刻关注病人的血压,如果血压下降明显,就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
(3)压疮。医学证据:由于重症监护病人接受镇静治疗之后,会长期卧床、活动能力很差,容易造成压疮,再加上重症监护病人营养不良,抵抗力弱,一旦局部受压也会出现压疮。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勤给患者翻身,保证1个小时一次,在翻身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用力轻巧;对容易受压的部位,护理人员应该尽量架空,从而减少局部的压力;除此之外,重症监护患者要加强机体的营养摄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在镇静深度方面,对照组有效镇静时间为2986 h,观察组的有效镇静时间为3218 h;在低血压次数方面,对照组在全部的血压监测中,出现低血压次数为43次,观察组出现低血压次数为11次;在压疮方面,对照组出现压疮的人数为28人,观察组为9人。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从护理满意度的结果看,50名对照组患者,其中31名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62%,50名观察组患者中,有42名患者表示满意,满意度为84%,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护士应用医学知识的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