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分析
2019-01-03张雪峰
张雪峰
(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骨科 ,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
现今医疗行业发展迅速,踝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骨科骨折中较为常见[1]。踝关节是承重关节和主要活动关节,发生骨折后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生活和健康情况[2]。临床上常使用手术和手法复位进行治疗,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均不同,现对手术和手法复位的效果作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64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0:12,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平均年龄为(37.15±3.16)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5:17,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为(37.25±3.26)岁。分析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基本数据,组间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踝关节骨折患者主要由重物砸伤、摔伤、车祸伤以及打击伤导致。所有患者均对本组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我院制定的同意书,将本组研究上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和认可。纳入标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征予以详细了解,并根据CT、X线结果诊断为踝关节骨折;所有患者均为首次骨折,处于骨折的急性期;患者均同意行手术或者手法复位治疗。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器官损伤的患者;伴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2 方法:对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行常规硬膜外麻醉,进行消毒铺巾,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观察患者的受伤程度,分出患者的受伤类型,选择适当的位置行一切口,将皮肤逐层切开,将组织分离,使其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在外,对其进行复位,复位后对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治疗的顺序为外踝、内踝以及后踝。外踝需使用接骨板进行内固定,将重建的接骨板放置在外侧,将防滑接骨板放置在后侧;内踝需使用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侯怀需使用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让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对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在进行复位前,对患者行X线和CT诊断,对患者的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予以充分了解。让患者取平卧位,2个助手根据患者的骨折受力情况行牵引复位治疗,复位效果较优,可对使用石膏对患者进行外固定,复查时使用X线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复位良好,如复位效果不佳,需再次进行复位治疗,并复查,直到患者对复位结果满意为止。复位满意后行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同时对患者进行止痛和消肿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半年的随访。
3 判定指标:判定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关节复位优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复位效果:行X线和CT诊断,对踝关节骨折情况进行观察,根据Leeds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基本恢复为优;未向侧方移动,后踝逐渐移动至近端,内外踝向后方移动,其移动均<2mm,下胫腓间隙在2.5-4.0mm之间,距骨和内踝侧间隙均处于正常为良;内外踝均向侧方向移动<2mm,后踝逐渐移动至近端,其内外踝向后方移动,距离为2-5mm之间,距骨与内踝侧间隙<2mm为可;内外踝向侧方向移动距离在2mm以上,后踝向近端移动距离在5mm以上,内外踝向后方移动距离在5mm以上,距骨与内踝侧间隙在2mm以上为差。踝关节功能评估: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其进行评估。踝关节可正常活动,不存在肿胀、疼痛情况,行走时步态正常,称为优;踝关节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偶尔会出现肿胀、疼痛情况,行走时步态正常,称为良;踝关节活动可进行轻微活动,存在肿胀、疼痛情况,行走时存在轻微的跛行,称为可;踝关节不能进行正常活动,肿胀和疼痛感明显,其步态跛行,称为差。
5 结果
5.1 2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9.1±1.6)周、住院时间为(10.7±1.1)天、治疗费用为(11257.6±687.5)元;对照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7±1.8)周、住院时间为(7.4±1.2)天、治疗费用为(2657.6±357.2)元;组间数据行统计学软件分析,t值=6.1070、11.4674、62.7925,P值均<0.05。
5.2 2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关节复位优良情况对比: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关节复位结果为优的患者有20例,关节复位结果为良的患者有11例,关节复位结果为可的患者有1例,关节复位结果为差的患者有0例,其关节复位优良率为96.88%(31/32);对照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关节复位结果为优的患者有16例,关节复位结果为良的患者有8例,关节复位结果为可的患者有5例,关节复位结果为差的患者有3例,其关节复位优良率为75.00%(24/32);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x2值=6.3354,P值=0.0118<0.05。
5.3 2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对比: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22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7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可的患者有2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差的患者有1例,其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63%(29/32);对照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20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6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可的患者有4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为差的患者有2例,其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25%(26/32);组间数据行统计学软件检验,x2值=1.1636,P值=0.2807>0.05。
讨 论
踝关节未发生损伤时,具有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主要是恢复踝关节功能,使患者可正常的运动和行走[3]。踝关节骨折主要由外界因素导致,在治疗中需先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进而缓解肿胀程度和疼痛感,尽早的进行功能训练,可使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4]。
现今常使用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手术可使患者尽快恢复功能,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且治疗费用较高。手法复位需经外固定术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造成影响,使愈合时间延长[5]。有关研究显示,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虽然存在创伤,但可使患者尽早行功能训练,避免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相应的提高了临床疗效。手法复位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防止手术并发症发生[6-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短,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观察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关节复位优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踝关节骨折而言,行手术和手法复位治疗均有明显效果,但2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而获得显著疗效。如家庭条件允许可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尽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