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世登对中药材品质评价经验分析
2019-01-03陈雯雯叶世登
陈雯雯,叶世登
(武汉市中医医院综合药学部,湖北 武汉 430014)
叶世登系湖北省首届中医名师,对中药学既注重传统经验的吸收与传承,又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着力创新。跟随叶导学习期间,叶导一直教育我:药材是关键,它是决定饮片和成药品质优劣、用药安全、及其临床疗效的首要因素。所谓药材,其实“入方则为药,入食则为材”。故科学选用药材,准确评价其品质,显得至关重要。
1 来源是评价药材品质的核心
基原、药用部位、采收时期、加工方法是界定药材的四个要素,亦是辨识药材真伪,评价药材品质的核心。明确的基原,优质的品种,准确的鉴别,科学的鉴定,是保证药材及其饮片安全有效的前提;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适时采收,正确加工,对确保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与产量亦至关重要。
1.1 基原
2015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收录药材619种,其中多基原药材有153种,占总药材24.71%,其中多基原药材写在前列的基原是药材产量较大,能够充分保证市场供应或者是其他原因,有待考证。
1.2 药用部位
因市场需求的原因,导致有些药材药用部位并不符合要求,如蒲公英,药典规定应为全草而非地上部分(应带根入药)。但因蒲公英的根可作糖果糕点等食品的添加剂等,导致市售饮片均为不带根的地上部分,其根作另一食品类商品销售,这有悖药典的规定。
2 辨状论质是评价药材品质的先导
由于药材的来源复杂,品种繁多,且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现象极其普遍,为保障用药安全,确保临床疗效,首先要依据药材的形、色、气、味等,正本清源,对每一品种的真伪质地进行准确的鉴别或者科学的鉴定。
为提高性状鉴别的准确性或专属性,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其归纳成生动形象的鉴别术语。如:金井玉栏看桔梗,胶口镜面识僵蚕;腰箍紧身山慈菇,玉带缠腰王瓜子;藜芦穿蓑衣,漏芦带斗笠;冬花一盆火,年健一包针……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3 产地是评价药材品质的佐证
(1)产地与产区,在药材商品学中:前者多指某种药材的出产地;后者则表示其产量较大,具有批量采集规模的地区,亦称主产地。由于药材产地和相对集中的产区,是决定药材品种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地理因素,因而对评价药材的品质具有实用价值。
(2)地道与道地,这是两个既互相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通俗地讲:地道是“真”,道地为“好”;就药材品种而言:地道是“真的”,道地是真的中最好的。
中医药历来十分重视药材品种真伪优劣,青睐所谓“道地药材”;但是环境因素是复杂而多变的,又是高度统一的[1]。如李时珍所云:“性从地变,质与物迁……”。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物种品质的退化或濒临灭绝,加上引种,随意扩大种植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如今:真正的道地产区并非固定不变,且诸说不一;真正的道地药材品质变异,且扑朔迷离;故药材的产地,只能作为评价药材品质的佐证。
4 生长期、贮藏期是评价药材品质的依据
以生长期作为评价药材品质优劣的依据,多用于多年生根及根茎类药材,或动物药材不同的发育阶段。古有“六陈除外,余味精新”之说,这是古人用贮藏期的长短来评价药材品质的依据;因为不同的品种,大多以新货易于鉴别真伪。如续断,其新货表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发汗”后呈绿色,柔软而油润,质佳[3];但久储后其色变黑、其质干枯、极易折断而质次。至于“六陈”所指,诸说不一。其中《本草经集注》云:“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
5 安全有效是评价药材品质的的根本
常听人说;“中药无毒副作用。”这既是对中药的误解,亦是人们对“绿色中药'的期盼!其实:是药三分毒,运用得当,可立起沉疴,用之失当,则祸不旋踵;正如《內经·卷十四》中所言:“凡可逼邪安正者,皆有称为毒”。故“医师掌医之政,(应)聚毒药以供医事”,药学人员应熟知药材有“毒性”与“有毒”之分(医疗用毒性中药品种及其《中国药典》界定的有毒中药品种),准确评定其品质,严格依法炮制、采用专人专柜管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以确保用药安全。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中药'的期盼与日俱增。所谓“绿色中药',它与中药的种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的各个环节相关联。即应严格控制农药、重金属、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的残留量;应防止炮制前后苯并芘的含量增高;应控制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应杜绝虫蛀、霉变、走油等质量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