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汤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二例
2019-01-03臧晓军
臧晓军
作者单位:116013 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者,女,28岁。2015-10-08诊。患者1年多前出现小腹部阵发性疼痛,伴腹泻,3~4次/d,开始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用过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故来我院求用中医药治疗。
来诊时症见:体型匀称,面色青而晦滞,头晕沉重,神疲乏力,小腹部呈阵发性疼痛,痛时冷汗淋漓,肠中辘辘有声,痛时欲便,便后疼痛减轻,不痛时腹部胀满,泻下物夹有不消化食物及黏液,恶心呕吐,食后腹胀,每日发作3~5次不等,有缓解期,缓解期后,症状稍微加重,如此反复循环,日渐加重,目前症状较为严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检查:①内镜及胃、肠液检查。上胃肠道内镜检查,抽取胃十二指肠液镜检,结肠镜检查。②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1.1.1 初诊治疗 患者证属寒湿侵肠,伤及中阳,治疗当以温阳化气,理中散寒为主。处方:六苓汤加减。茯苓20 g,橘核、荔枝核、川楝子各15 g,桂枝、白术、猪苓、泽泻、大茴香、小茴香、乌药、青皮、陈皮、佛手、香附子各10 g,吴茱萸、甘草各5 g。上药加水煎取150 mL,煎2次,混合后早晚分2次温服,1剂/d。
1.1.2 复诊治疗 服上药7剂后,各种临床症状减轻,继以以益气健脾药治之。处方:黄芪30 g,党参、白术、茯苓、广藿香、建曲各20 g,陈皮、法半夏、砂仁、莪术、云木香、大枣各10 g,甘草3 g。煎服法同上。
1.1.3 三诊治疗 服用上方7剂后,病已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1.2 病例2 患者,女,36岁。2013-05-08诊。患者3个月前因受寒饮冷后,出现脘痞腹胀,以后逐渐出现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5~8次/d,痛时注射阿托品可缓解,但维时不长,又疼痛发作,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用过中西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故来我院求用中医药治疗。
来诊时症见:体型消瘦,面色晦滞少华,肢体倦怠,冷痛缠绵,大便不畅,腹痛时欲大便,大便带较多黏液,便后腹痛缓解,有时进食后出现腹痛,有时大便秘结,稍用通便药即腹泻,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食欲不佳,尿清肢冷,舌质淡,苔白微腻,脉沉细而弱。
检查:①内镜及胃、肠液检查。上胃肠道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②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1.2.1 初诊治疗 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凝滞。治疗当以益气健脾,温阳理中为主。处方:温中止泻汤加减。党参30 g,白术、茯苓各20 g,熟附片15 g,干姜、砂仁、云木香、猪苓、泽泻、陈皮、大枣各10 g,肉桂8 g,甘草3 g。上药加水煎取150 mL,煎2次,混合后早晚分2次温服,1剂/d。
1.2.2 复诊治疗 服药7剂后,各种临床症状减轻,仍照前方加固肾之品治之。处方:党参30 g,白术、茯苓各20 g,熟附片15 g,干姜、砂仁、云木香、补骨脂、菟丝子、陈皮、大枣、肉豆蔻、法半夏各10 g,肉桂、五味子各5 g,甘草3 g。煎服法同上。
1.2.3 三诊治疗 服用上方7剂后,病已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2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1],又称“结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结肠痉挛”“黏液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以腹部不适、腹痛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为主要症状,通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排便后症状可得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可分为腹泻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sa,IBS-D),便秘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混合型 (mix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M)及不定型 (unsubtyp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U),在四个临床亚型中,IBS-D较为常见,IBS-C次之,IBS-M及IBS-U相对少见[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多因性的胃肠功能性疾病[3],全世界患病率为5%~20%,西方国家患病率为9%~22%,亚洲国家为4%~10%[4],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5]。青年,女性,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为肠易激综合征高发人群,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中医学属“泄泻”“腹痛”等范畴,病例1,患者证属寒湿侵肠,伤及中阳,外感寒邪侵肠,内伤劳倦饮食,致气机凝滞,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绌急,不通则痛,痛则泻。方中茯苓、白术、陈皮健脾燥湿,橘核、桂枝、大茴香、小茴香、青皮、佛手、香附子温阳理气止痛,荔枝核、川楝子、乌药行气止痛,猪苓、泽泻、吴茱萸利水渗湿止泻,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化气,理中散寒之功。病例2,患者脾肾阳虚,阴寒凝滞。其人中阳素虚,感受寒邪,过食生冷,寒邪直中于腹,使寒气凝结于腹内,腹中阳气不通,气血不畅,肠络被阻,故腹痛缠绵,腹泻便溏,阳气壅阻,则大便秘结。方中党参、白术、陈皮、云木香益气健脾渗湿,熟附片、干姜温阳散寒,茯苓、泽泻、猪苓、大枣健脾渗湿止泻,肉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甘草缓急止痛,兼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温阳理中之功。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没有形成一套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6]。大部分研究认为,可能是肠道运动障碍,分泌功能异常,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激素分泌异常,机体对激素反应失常,过食生冷,辛辣,肠道感染,使黏液分泌增多,结肠收缩减弱或增强所致。中医学治疗此症有一定的优势,常用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温阳化气,苦辛通降等方法治疗,常能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一般用中药治疗,很少复发,即使复发者,重复用中药治疗,时间稍长一点,也有同样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