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并有效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
2019-01-03陈宝明
文_陈宝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全球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科技领域的风险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化解。
一、科技领域风险日益突出并呈现出新特点
当前,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防范国家安全风险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突破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使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也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全球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改造时期,科技领域风险成为国家风险的重要来源;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科技领域风险的影响日益深入,科技领域的风险影响越来越广泛;科技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围绕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来自外部环境的科技竞争和威胁更加明显,科技领域风险在全球重要性显著提升。
科技领域风险的形成既受到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更受到科技发展目标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科技领域的风险呈现出与其他领域不同的特点。
一是前沿引领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往往带动着前沿突破,其他领域的很多风险往往是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形成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拓展了认知的空间,形成了新的手段,建立了新的传播渠道,从而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对于传统的认知来说,突破和改变就是风险的来源。
二是复合性。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技术相互融合,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也使科技领域的风险呈现出明显的复合性特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领域的风险与其他领域风险相互影响渗透,产生放大效应,也造成现代国家风险更加复杂、综合。
三是难以预知性。科技领域的风险往往突破想象的空间,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更加迅速,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也更加难以防范。
四是潜在的替代性。科技要素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其影响也更加隐蔽。特别是由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很多潜在的替代性影响在无声地发生,带来行业的替代以及认知的根本性变革,如果不能及时认知并进行驾驭,其所带来的突发性影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五是阶段性。科技领域的风险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是相适应的,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及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相匹配。在科技发展的赶超阶段,科技领域面临更多的是被低端锁定的风险,防范和化解科技领域风险的能力就较弱;而在科技发展的高级阶段,科技领域的风险更多的是丧失竞争优势,应对科技领域风险的能力就较强。
显然,科技领域风险重要性既来自于科技自身发展,也来自于科技影响的扩大。当前,科技领域的风险在国家总体风险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且有可能成为整体风险中的关键,因此在防范重大风险中需要重点关注,当然科技也已经成为防范风险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我国科技领域风险的主要方面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科技发展外部环境趋于紧张的风险
科技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条件下,外部环境的紧张将对科技发展造成严重的限制。
一是全球治理结构调整难以达到预期,导致科技创新外部环境紧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国际上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上升,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正处于二战以来国际规则的重要重构期。而传统的国际治理体系逐步弱化,全球治理结构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结果,对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产生限制,对全球科技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将使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外部环境更加紧张。
二是国际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导致我国科技创新外部合作交流渠道变窄。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采取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比如制定新的出口管制清单,限制我国企业对美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限制科技人员的交流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很多新的管制措施将陆续生效,可能带动全球进入国际科技对立的紧张局面,使我国外部技术来源渠道变窄,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科技发展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受制于人的风险
一是由于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产生的被卡脖子风险。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科技发展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形成国际化产业分工体系。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芯片、操作系统、发动机、精密仪器以及重大装备、重要材料、关键元器件、等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2017年,我国进口芯片3370亿块,金额达到2601亿美元。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被“卡脖子”风险,2018年美国供应商的芯片断供,使年销售收入达到千亿以上的中兴通讯公司被迫全面停摆。
二是不能完全自主掌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产生的风险。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相似,我国在很多基础性技术的发展上缺乏自主可控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底层、基础性技术掌握在美国等少数国家手中,使世界的互联网发展始终面临不可控的风险。比如俄罗斯为了应对“断网”风险,一方面努力构建自己的网络,另一方面开展与全球互联网连接的断网测试,检验应对外部互联网威胁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基础技术被控制之下的无奈之举。
(三)科技研发及其应用所产生的脆弱性风险
科技研发本身是双刃剑,在提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在日益接近生命的本质和物质的起源,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结果甚至难以认识和控制,现代技术迭新不断加速,技术飞跃导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由此可能产生对人类发展的巨大威胁。人类在努力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难以预料和控制的风险。比如生物技术研发本身可能会对生物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转基因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农业生物和环境生物构成极大的影响,其潜在影响仍然难以估量。
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代技术的各类风险和威胁也不断提升,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脆弱性显著上升。核技术在增加新能源供应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使人类社会安全的脆弱性显著提升;人类经济社会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依赖更加严重,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凸显;物联网、大数据发展带来产业变革以及政府和企业在数据隐私性与安全性方面面临挑战;金融科技加快发展,导致数据高度集中,增加了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崛起所产生的潜在危险更加巨大,以致马斯克称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危险”。显然,如何治理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这种严峻性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
(四)科技进步引发的社会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科技研发以及应用所产生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日益加大,造成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比如基因编辑婴儿、转基因食品、器官移植等,在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类社会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可能提升就业压力,造成短期内社会矛盾集聚。
新技术推广应用可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比如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使财富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积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造成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导致社会底层人群由于新技术应用而被遗弃,收入分配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等呈现扩大趋势。快速发展的科技以及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可能在某个科技事件上集中释放,产生“黑天鹅”事件,继而对科技发展本身带来伤害。互联网成为社会公众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碎片化的网络舆情,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和日益增长的数字空间为极端和恐怖分子开展极端宣传和招募活动创造了条件,给各个国家带来非传统安全威胁。
(五)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不足等因素影响科技发展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
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2.12%,距2020年达到2.5%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是金融风险等进一步集聚,全球债务规模不降反增,都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新技术新产业培育如果不能有序替代旧产能,会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压力更大,可能导致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增速下降,资源配置不足,进而导致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面临更大压力。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任务部署,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但是从实施上看,仍然存在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组织实施机制不能按照发展需求及时变革的问题,会导致科技创新和研发难以产生预期效果,科技创新发展达不到预期目标,就难以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有效防范和化解科技领域风险的对策建议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日益紧密,科技领域的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对于科技领域的风险,应认真分析和识别,紧紧抓住对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大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其最终目标是把科技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支撑我国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是以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根本,增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科技风险的能力。防范和化解科技风险,最根本的是依靠能力,体系建设是能力提升的保障,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科技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是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加大力度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产业和经济自主发展的重大短板,也是我国科技领域风险的重要方面,必须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重大科技进步与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加快补足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
三是强化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在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的基础上,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系统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为应对科技领域风险、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战略支撑。
四是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持续关注与预警,建立重大科技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及时形成广泛参与的动态治理结构。加强社会公众科技意识的培养,扩大科技惠民的覆盖面,缩小数字鸿沟,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五是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研判,加强科技研发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的改革,使科技研发更加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
六是加强协同应对,一方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在国际规则重构中形成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有效防范科技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