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坚固防线

2019-01-03刘昀献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领域工作

文_刘昀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但也应看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虽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情况仍非常复杂,相当严峻。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风险,采取有力举措加以化解,才能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政党的旗帜,对于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页)只要社会中存在不同阶级阶层,意识形态斗争就不会停止。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刻警醒,主动作为,才能赢得民心和胜利,如果麻痹大意,自卸武装,将会导致亡党亡国。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要靠“枪杆子”和“笔杆子”闹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新时代进一步提出“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正因如此才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带领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反观苏联曾是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科技、军事强国,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数十载。然而为什么会在转瞬间土崩瓦解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意识形态变异是其重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等人以改革为名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把党的指导思想由马克思主义改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从否定历史到全盘自我否定,使意识形态全线倒戈,使执政党和整个社会迷失了方向,最终促使悲剧酿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苏共败亡的教训时曾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3页)

世界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思想的力量、忽视意识形态的作用,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二、充分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巨大风险

改革开放使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各方面遏制和思想文化渗透;加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的长期存在,主流意识形态被淡化,主导信仰被边缘化,“出现了少数人与党和政府疏远疏离的倾向”,个别人甚至肆意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空前复杂的局面。运用武力或“和平演变”战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是西方国家的长期战略。苏联剧变后,美国把矛头直指中国,通过学术交流、宗教渗透、非政府组织、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中讲到:美国“要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来影响中国的选择”(陈奎元:“信仰马克思主义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光明日报》2011年6月13日),美国的对华长期战略就是“围堵压制、分化瓦解、拉拢演变”。特别是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掀起新一波“中国威胁论”,大肆推行排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国内极少数人通过会议、课堂、论坛、讲座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西方势力遥相呼应,赞美西方、唱衰中国;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党员干部受其影响,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二)不良社会思潮大量涌现,主流意识形态日渐被边缘化。随着改革发展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国外思想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产生了大量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利益诉求、政治理想的社会思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不良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普世价值”论等。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以及更新快、把控难等特点,为这些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和泛滥土壤,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某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把控乃至操纵舆论的工具。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量社会矛盾,各种思潮交织激荡。在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部分被裹挟的公众陷入非理性的陷阱,对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进行讥讽和恶搞、对严肃事件情绪化跟风评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则往往以网络谣言的形式煽动公共情绪,制造舆情热点,将事件推向极端,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推向负面,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严重挑战和冲击。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三)宗教迷信影响凸显,主导信仰出现淡化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也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心中的理想目标。但是近些年来,被查处的违法违纪领导干部有很多信仰迷失,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而对我们实现百年大计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青年群体,他们的信仰状况更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正确引导。据赵宗宝等对河北某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研究显示,共产主义信仰在部分青年学生中出现淡化趋势。(赵宗宝等:“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2第6期)另据杨艳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对于宗教的主流态度是否“认可、接纳、理解”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可能加入某一宗教。(杨艳:“风险社会中大学生“信仰危机”根源探析——基于广西几所高校的调查”,《法制与社会》2019年1月〈下〉)主导信仰决定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导信仰淡化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将会导致国家和民族迷失前进的方向。

(四)“少数人与党和政府疏远疏离”,诋毁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存在“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所以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但是长期以来,一些人只强调反“左”,讳言反右;有的人把邓小平针对具体问题的论述进行片面化绝对化宣传,甚至歪曲阐释,以“不争论”为幌子,把坚持真理、捍卫原则者戴上“左”的帽子,拒绝对大是大非问题的争辩,尤其是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进行斗争,导致某些人的“自由化”言行日益猖獗,“出现了少数人与党和政府疏远疏离的倾向,甚至出现了个别同党和政府离心离德的人”。有的人披着“理论依据”“学术支撑”的外衣,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公开声言共产党“非法”,反对党的领导;有的以宣扬法治为名,反对人民民主专政;有的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否定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贡献;有的公开否定国有经济的地位,鼓吹私有制;尤其是有的人借宣介改革开放必要性,歪曲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损害党的形象,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思想混乱。

不良社会思潮泛滥,宗教迷信复燃,主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主导信仰淡化,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攻击、诽谤和造谣,混淆了大众视听,毒化了社会风气,动摇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如不高度警觉、及时应对,将把中华民族推向危险境地。

三、构筑起应对意识形态风险的铜墙铁壁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愈来愈大。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应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紧抓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领域,打好主战场主阵地的主动仗,筑牢应对意识形态风险的坚固防线,才能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事关国家安危。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树立战略思维,强化责任担当。一要切实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分析研判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各项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要尊重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加强对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厘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科学领导。三要坚持党管舆论、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要提高政治站位,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当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党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威胁时,要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动坚决开展斗争。四要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性整体性,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拓展意识形态工作深度、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效果,构筑起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铜墙铁壁。

(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求同存异的最大公约数;特别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以此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二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讲清楚辉煌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信心和底气。三要加强党史、国史宣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大力宣传民族英雄、革命英烈、模范人物的事迹,讴歌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抑恶扬善,弘扬正气。四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思想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展现意识形态领域中国话语体系的强大力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

(三)紧抓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领域,打好主战场主阵地的主动仗。意识形态工作涉及各条战线、很多行业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同时要特别注重抓好影响战略全局的重点领域,尤其要守好决定战局胜负的主战场主阵地。一要抓好重点领域,巩固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党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文艺、党的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等座谈会,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加强了这些重点领域意识形态建设力度,使这些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态势发生了重大改观,达到了以点带面、扭转全局的效果。但毋庸置疑,这些领域仍然存在巨大风险隐患。同时,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因而必须进一步加强这些领域的工作。要着力提高正面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进一步创新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加强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英雄模范宣传等,做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引领力。

二要增强阵地意识,守好意识形态主战场主阵地。我国8.29亿网民汇聚网络空间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互联网必然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应对互联网领域挑战,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坚决破除“互联网不能管”“互联网管不了”等错误认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有效监督管理,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构建有效防范、安全可靠的管控机制;要创新网络内容建设,把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流量和水平作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壮大网上正能量,主导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要创新“互联网+媒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导向正确、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要强化专业知识培训,打造一批具有舆情研判、分析、处理等能力的高水平网评员队伍,平时能够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用网民语言积极主动回应网民关切,加强正面引导,凝聚共识;关键时刻能站出来、顶得住、冲得上、打得赢,保持网络空间风清气正,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激发全社会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有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把防范化解风险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真正筑牢应对意识形态风险的坚固防线,使社会主义大旗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形成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中国航船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破浪前行。

猜你喜欢

领域工作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自动化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不工作,爽飞了?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