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
——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1-03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书价值政治

那 乐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族和历史,经历漫长时间沉淀而形成,它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生活、生产层面的特点,其文明基因并没有随着时代变革而变异,脉络并未因为社会变迁而割裂,在现代高校思想教育价值转换中具有较大的便捷性,而关于“如何挖掘?价值转换成何种形态?如何转换?”等该问题,成为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最大瓶颈。靳义亭主编《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版)一书围绕着将传统文化贯穿于高校育人理念展开探索,全书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给出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转换,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通读全书,呈现出以下三大特色。

一.逻辑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统一

全书包括五章,采取递进式逻辑结构演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组织编写,有利于读者清晰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除第一章“绪论”部分以理论为主,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义、价值等,并论证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作者引据大量研究成果、前人观点,指出了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转换的可行性,以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其余均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如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内容部分,提炼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并将其映射到“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等方面,进一步满足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转化的“接轨”需要。全书逻辑架构清晰,环环相扣、因果密切,在章节阐述中广泛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确保所探讨理论内容有大量实践支撑,如书中针对“全盘西化”的思想教育方式批判,旁征博引、论据翔实,列举反例指出,美国“9.11”事件后西方社会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谋求国民思想教育。

二.传统融合现代、继承与创新并重

全书的一大亮点在于注重“传统”和“现代”的高度融合,无论是在理论维度还是现实维度,通过较大篇幅来阐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转换过程中“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价值更突出”,例如作者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源泉”的观点,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24字”核心价值观内容,肯定了“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提出的,但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全部要素在内,均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直接寻得来源或间接理清演化关系——如“爱国”,这是传统文化典籍中随处可见的一个主题,《战国策》有云:“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中写道:“爱国如家”,置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语言,早就深入人心。该书在促使传统、现代融合的过程中,也注重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与创新的并重,立足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以现代语言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转化,将其浓缩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和借鉴。

三.本土展望世界、经验与启示丰富

全书写作遵循“本土适应性”原则,分别就“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两部分展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实证研究,归纳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应解决策略,建立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转化的“渠道”。此外,放眼海外,在“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经验与启示”中,将“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分析了韩国、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通读全书,内容详实、实用性强,既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研用书,也不失为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研究的典范之作。

猜你喜欢

全书价值政治
图片资料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从整体入手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世界奇书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