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部骨折术后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预防小腿肌肉萎缩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0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腿穴位骨折

赵 泽

(辽宁省本溪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0)

小腿肌肉萎缩指横纹肌营养不加,最终缩小人体肌肉体积,同正常水平相比较更低,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会致使肌纤维变细,甚至逐渐消失。据有关资料显示,小腿肌肉萎缩的引发因素与人体肢体肌肉组织缺乏活动或活动量减少存在相关性,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降低组织代谢,提升废用性萎缩发生率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1年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踝部骨折术后患者26例,对其实施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的价值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抽取的踝部骨折术后患者26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观察和对照2组,患者各1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7例、6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1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3.66士8.25)岁,病程均在1-2个月之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3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2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5.20士8.19)岁,病程均在1-3个月之间。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2组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呈P>0.05,则说明数据结果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2 治疗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运动,主要以膝关节屈伸和足趾关节的被动活动,1天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患者完成手术2周后实施长收缩训练,主要以制动肢体小腿肌肉为主[2]。在进行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对其侧肢体训练进行指导,主要内容为:股部训练和小腿肌肉的训练等,1天3组,每组训练20次。观察组:该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患者完成手术1周后开展此治疗,将频率设置在2.5Hz,训练强度以肉眼可见肌肉明显收缩或未出现疼痛感为主。之后选取以下穴位,如:阳陵泉、委中穴、胫骨前肌对于的足三里、上巨虚和条口穴,与此同时还需选择腓骨长短肌对于的外丘穴和趾长伸肌肉对于的丰隆穴。除此之外还需选择以下穴位:如:三阴交、筑宾穴和地机穴位。让患者保持侧卧位,开窗取穴,消毒后利用2寸毫针在穴位刺入,1天1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共进行10天的治疗,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3]。待患者石膏固定拆除后测定患侧小腿肌力恢复情况,同时还需对小腿肌力和双侧小腿上1/3处周径充分掌握。

3 指标的判定[4]:利用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统计,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剧烈。之后对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之后利用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为:精力、睡眠、情感和身体活动等,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最后并比2组患者的小腿肌肉萎缩发生率。

5 研究结果

5.1 2组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和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VAS评分、JOA评分对比:观察组13例患者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JOA评分为(19.38±2.36)分,VAS评分为(2.25±0.62)分,对照组13例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对照组,JOA评分为(17.34±1.46)分,VAS评分为(3.22±0.95)分,比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前者改善优于后者,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t=4.1583,4.8369。

5.2 2组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和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13例患者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精力评分为(5.7±0.6)分,睡眠评分为(4.6±0.5)分,情感评分为(2.9±0.4)分,身体活动评分为(1.6±0.3)分,对照组13例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精力评分为(6.4±0.7)分,睡眠评分为(5.7±0.5)分,情感评分为(3.8±0.6)分,身体活动评分为(2.3±0.4)分,比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的观察组优于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t=4.2950,8.8000,7.0601,7.9195。

5.3 2组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和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小腿肌肉萎缩发生率对比:观察组13例患者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发生小腿肌肉萎缩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3.1%,对照组13例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发生小腿肌肉萎缩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21.9%;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x2=5.1429。

讨 论

在创伤骨科疾病中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对于踝关节骨折疾病而言,临床首选手术治疗,但是单一的实施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会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事先对组织错位予以纠正,从而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5]。通常情况下,踝关节骨折患者受伤后,关节活动需将伸展度最大程度的恢复,同时配合内固定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将患者踝关节骨折位置充分体现,对其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有学者研究后指出,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关键与解剖复位存在相关性,若单一的实施手法复位难以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因此需配合康复治疗[6]。

据有关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的引发因素与运动制动和运动期间肌肉负荷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废用性萎缩发生率。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利用针灸止痛和舒筋通络的方法松解挛缩的肌肉,有效改善疼痛的同时将肌肉弹性得以恢复。另外,与点刺激联合使用后可加快萎缩肌肉长收缩的速度,使血液循环改善的同时为肌肉正常张力和肌紧张维持奠定良好基础[7]。就踝部骨折术后患者而言,与电针治疗联合使用后可以对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程度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通常情况下,踝部骨折手术后由于制动时间过程会致使小腿周围的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因此临床需对预防和治疗高度重视。既往的常规康复运动虽然可以使肌肉萎缩程度得以缓解,但是由于患者自身存在诸多差异,其治疗效果难以明确,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发生不满意的结果。加之与点刺激联合使用可以将肌肉萎缩进行延迟,尤其在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治疗中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康复运动治疗联合后可以将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明显提高。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的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和精力、睡眠、情感和身体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优于应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另外,从小腿肌肉萎缩发生率来看,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的观察组3.1%,明显低于应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的对照组21.9%,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足以说明了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较比常规康复运动单独治疗更具优势,其临床可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综上总结,踝部骨折术后应用穴位对应肌肉电针疗法,不仅可以对小腿肌肉萎缩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同时可以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猜你喜欢

小腿穴位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小腿抽筋不简单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