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探究

2019-01-03

关键词:动静脉外周血血肿

唐 玉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现阶段,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且其还具有创伤小以及成功率高等特点,但患者在术后比较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了更大的痛苦,同时还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复[1]。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有效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接诊且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3~78岁,平均(57.62±10.13)岁,手术时间40~175 min,平均(68.12±7.14)min。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2]

(1)肝肾功能异常者。(2)恶性肿瘤者。(3)病历资料缺失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诊疗期间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如下:(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患者年龄比较大,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异常,以及血液循环功能比较差等,另外,长期卧床休息和压迫也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科学的肢体按摩方案。要求患者多饮水,以有效改善其血液粘稠度。(2)局部血肿,发生原因:穿刺时刺破了动脉后壁;术中多次对鞘管进行更换,使得血管受到了损伤;过度应用抗凝亦或者是抗血小板药物,使得血管壁不能及时修复,并于最终引起了出血。护理对策:术后,正确对患者进行转移,避免患者的压迫部位出现移位的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检查穿刺部位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将治疗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比如:下肢制动和穿刺部位避免压迫等,以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按时指导患者完善凝血功能和常规检查等。(3)腹膜后血肿,发生原因:若穿刺部位比较高,会增加后壁损伤的风险,并由此引起了出血亦或者是血肿,待症状加重后,将会引发腹膜后血肿。护理对策:鼓励患者主诉,尽早协助患者完成腹部超声和CT等检查,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需要重视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4)动静脉瘘,发生原因:穿刺过程中刺破了患者的动静脉,并且,患者压迫止血的力度不够。护理对策:及时指导患者完善彩色多普勒检查,若有必要,可对患者施以血管造影检查;于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压迫处理,若保守治疗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需考虑对患者施以外科亦或者是介入治疗。

1.4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100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利用医院自拟的调查表评估本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值为0~100分,当中,比较满意为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为60~8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总满意度=比较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通过护理干预后,本组10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占总比例的2.0%;有3例发生局部血肿,占总比例的3.0%;有1例发生动静脉瘘,占总比例的1.0%;有1例发生腹膜后血肿,占总比例的1.0%。本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0%(7/100)。

2.2 满意度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100例患者当中,比较满意者有48例,占总比例的48.0%;一般满意者有50例,占总比例的50.0%;不满意者有2例,占总比例的2.0%。本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98/100)。

3 讨 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介入治疗技术被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了疾病的诊治工作当中,但有报道称,对于接受经股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来说,其在术后比较容易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比如: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和局部血肿等[3],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外,还会对其病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临床有必要针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经综合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健康[4]。比如:护士需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包括动脉硬化的程度和患者的年龄等,然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以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动静脉外周血血肿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