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调查
2019-12-06朱薇竹
朱薇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浙江 金华 322000)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肝脏疾病,是我国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自2002 年起国家把乙肝疫苗(HBVac)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之后,对新生儿免费接种HBVac,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呈现下降趋势,然而乙肝任然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新生儿感染HBV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1]。对所有新生儿及时接种首针HBVac是阻止母婴围生期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报道年龄也是HBV感染慢性化的危险因子。通过胎盘传播的HBV感染,患者一般终身伴有乙肝病毒。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期被HBV感染人群中分别有90%和25%最终发展成慢性感染,然而大于5岁儿童感染者中仅有10%以内发展为慢性感染[2]。因此,儿童期乙肝免疫接种至关重要。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对无禁忌症的新生儿于24 h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出生24h内接种为接种及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四医院2018年所有新生儿650例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数据收集
由产科及新生儿科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登记,产科设立专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管理与分析,药剂科辅助管理。
1.2.2 指标定义
H B Va c接种率=(接种新生儿总数/新生儿总数)×100%;HBVac接种及时率=(24小时内接种的新生儿数/本月新生儿总数)×100%。
2 结 果
2.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见表1)
表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n,%)
2.2 新生儿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原因
4月份有一外国友人拒绝接种乙肝疫苗,已知情告知。9月1日因32周早产转NICU,未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于出院前接种。9月25日因双胎早产体重不达标转NICU,于出生后24 h~25 h接种乙肝疫苗。10月24日因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转NICU,未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于出院前接种。
3 讨 论
目前,全球慢性感染HIV人口约2.4亿。且以每年500万的人数递增,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如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衰竭等[3]。所以我们不仅应关注国内新生儿乙肝接种情况,也应做好外籍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建议加强接种人员和家长面对面沟通宣传,说明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的重要性,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早产儿和足月儿接种乙肝疫苗抗体应答率和水平无明显差异[4],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在今后的工作中,预防接种人员要严格把握疫苗接种禁忌症,对因病暂缓接种的儿童待好转或痊愈后及时给予疫苗补种。对于由母婴同室转NICU的新生儿,因做好转运交接,把乙肝疫苗纳入重点交接内容,接种职责精确到人,确保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不断完善疫苗管理体系,每月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