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临床治疗分析研究
2019-01-03房志刚
房志刚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湖北 咸宁 437200)
AM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血氧不足导致心肌坏死[1]。本文主要对我院近期诊治的75例AMI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均通过24 h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符合《新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标准[2],均发病后2 h入院诊治。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衰、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患者。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41~78,平均(56.5f2.8)岁;梗死位:前壁28例,前间壁14例,下壁1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合并心律失常。
1.2 方法
1.2.1 临床急救
在急救上,为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可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10 mg吗啡+5%葡萄糖溶液,或者肌注50~100 mg盐酸哌替啶。并用氧气瓶进行吸氧治疗,缓解患者呼吸。救护人员须尽快妥善搬运患者送入医院接受专科治疗,同时要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说明病情和运送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更好的配合救治。把患者平稳置于担架上,尽量不搬动,让患者行平卧位放松,进行心电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征,注意病情变化,快速建立并静脉通道,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必须当即行心肺复苏。在入院后当即开展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律、SpO2,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同时,给予持续鼻管或面罩吸氧,以便改善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1.2.2 院内治疗
(1)镇静止痛:对出现口渴、烦躁不安、出汗等患者,警惕出现休克,可应硝酸甘油10~20 mg+0.90%生理盐水100~250 mL治疗,行静滴;对于疼痛难忍患者,可皮下注射适量吗啡或者杜冷丁。
(2)溶栓、介入治疗:对无法实施急诊PCI治疗的,或90 min内无法达成第1次球囊扩张ST段提升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主要应用尿激酶、链激酶、低分子肝素、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可静滴250万u尿激酶或者链激酶,30 min内滴完。在静滴尿激酶12 h后再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2次/d,连续用药用5~7 d。如条件允许,在患者入院的90 min内达成第1次球囊扩张,在必要情况下可置入支架,以免冠动脉再一次狭窄。对发病12 h内急性ST段提升患者,可以直接实施直接PCI治疗;对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不需考虑发病时间,可以直接实施PCI治疗。
2 结 果
本组75例AMI患者通过及时急救和有效治疗后,44例得以治愈出院(58.7%);30例病情好转(40.0%);1例院内死亡,因合并心衰救治无效死亡,发生率1.3%。
3 讨 论
AM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型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交急骤,病情位置,往往以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休克、猝死等情况,有较高的病死率[3]。所以,为提高AMI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必须给予积极全面的急救和治疗。
在AMI的临床救治中,胸痛、心绞痛的是最为明显的症状,伴随病情发展,疼痛严重度会增加.如此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大,而使得梗死面扩大,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4-5]。为此,临床医生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进行针对行药物干预,主要是静滴适量的硝酸甘油,应用吗啡、杜冷丁等进行镇痛。同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呼吸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进行吸氧、抗血小板、抗心衰、溶栓等治疗。。总之,对AMI患者必须尽快明确病情,进行积极救治,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