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悦教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撷粹

2019-01-03鹤,邓悦*

关键词:心安神养心情志

丛 鹤,邓 悦*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以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或过度换气,乏力,头晕,多汗,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女性多见,该病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植物神经系统,造成心血管功能异常,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如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均为常见诱因。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错误认识也可造成患者的精神负担而诱发本病[1]。治疗上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改善焦虑或抑郁药物,小剂量镇静剂及β受体阻断剂[2],由于患者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依从性较差,导致临床疗效不理想。

邓悦,吉林省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三十余年,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经验,笔者有幸随诊左右,获益良多,现将邓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中医上属“心悸”、“怔忡”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乃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气凌心或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因虚而致心悸者,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所言:“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证治准绳·惊悸恐》云:“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故为悸也”。情志因素也是本病一大诱因,患者常常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而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常。故邓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以气血亏虚为主,情志因素的影响也尤为关键。

2 治则治法

心悸的治疗原则分虚实论治,虚者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者治以祛痰,化饮、清热、行瘀[3]。证属心胆气虚者,治以益气养心,镇惊安神,属肝气郁滞者,治以宁心安神,疏肝理气;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心脉瘀阻者,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属痰热内扰者,治疗以清热化痰,养心定志。治疗上标本兼顾,恰当补泻,注重益气养血,调整气机,补虚不忘实,治实不忘虚。本病的发生可伴有其他脏腑的虚损,不可单一治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去除病源,做到“不止于心,不离乎心”。

3 经验特色

邓师治疗本病,在明辨气血虚实的基础上,尤其重视益气养血,运用经验方“养心汤”加减治疗。遵《黄帝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原则,对于各种类型的心悸,无论是心虚胆怯、肝郁气滞、心血亏虚、心脉淤阻、痰热内扰[4],都在辩证的基础上加入益气养血的药物,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当归、川芎、当归等。对于本病的发生和情志、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治疗中调畅情志、心理疏导必不可少,邓师常常与患者交流沟通,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避免紧张焦虑,正确面对压力,倡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心态。

4 典型病例

宋某,女,30岁,汽车销售,初诊日期2018年7月18日

患者因“呼吸困难”持续一周伴加重三天,由家人搀扶至门诊,经短暂休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伴心悸、心胸憋闷、心烦、少寐,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脉虚数,心脏听诊心音低钝,A2>P2,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额面电轴不偏,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超声示:心内结构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心悸 (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

方拟:党参20 g,生黄芪20 g,当归20 g,川芎20 g,姜半夏15 g,茯苓25 g,黄连15 g,肉桂10 g,远志15 g,石菖蒲10 g,炒枣仁15 g,香附15 g,柴胡25 g,合欢皮15 g,甘草10 g

医嘱: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二诊2018年7月27日:呼吸困难、心胸憋闷症状消失,心悸、少寐好转,仍时有心烦,脉虚数,守方治疗,前方加莲子心10 g,白术20 g。

三诊:2018年8月6日心悸、心烦症状基本消失,同法门诊调理3月余,继服逍遥丸以善其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以心悸为主症,结合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邓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所致,故治疗上以益气养血,养心安神为基本原则,治疗上以养心汤加减治疗。方中人参、黄芪补心气,当归、川芎养心血为君药,茯苓、半夏利湿除痰,黄连清心除烦,肉桂引火归元为臣药,远志、石菖蒲。酸枣仁养心安神,柴胡、香附、合欢皮疏肝解郁为佐,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二诊患者心悸、失眠症状明显减轻,仍时有心烦,因患者饮食一般,故于前方基础上加莲子心以清心除烦,加白术配合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守方调理月余,继服逍遥丸以调和肝脾,培养后天之本。同时本病的发生多与情绪因素有关,除中药疏肝解郁之外,心理疏导尤为重要,鼓励患者倾诉苦衷,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协调好人际关系,做到和喜怒,安居处,如此才是养心之道。

猜你喜欢

心安神养心情志
养生与养心
夏至重养心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夏至养心喝“三茶”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入秋藕如玉
茯神小米粥治失眠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修身首先在『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