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病人麻醉配合的影响

2019-01-03姜晓晨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下肢麻醉

姜晓晨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沈煤总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122 )

下肢骨折是一种由于外力打击、暴力发生的直接或者间接的骨科疾病,其中主要包括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为了能够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治疗效率,就要对患者在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术前护理干预以后,对该护理方法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在手术过程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为观察组(n=50),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术前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7:13(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54.43±10.34)岁,其中有12例患者为股骨干骨折、23例患者为胫腓骨骨折、有15例患者为髌骨骨折;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8:12(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56.23±9.87)岁,其中有13例患者为股骨干骨折、24例患者为胫腓骨骨折、有13例患者为髌骨骨折。纳入标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被诊断为下肢骨折,并符合下肢骨折的手术特征和条件,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凝血功能差、不配合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均值、病情等均不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并根据患者术前的恢复情况为患者预定相应的手术时间,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护理,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2]。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在发生骨折现象时,比较突然,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心理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效率,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此类现象,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就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告知患者目前的患病情况,并讲解手术过程中和麻醉方法,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2)知识宣教:由于很多患者对骨折疾病不了解,对相关治疗方法不理解,从而不利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因此,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疾病的认识,通过开展相关的知识宣传会议、案例交流会议等,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识;(3)环境干预:在手术前,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就要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护理,调节病房的湿度和温度,使空气形成对流,通过栽培绿色植物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5];(4)体位护理:在进行手术前,还要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功能,避免患者的患肢肿胀,软组织受到压迫等;(5)饮食护理:为了能够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手术状态,在手术前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提高患者的胃动力,补充患者身体必须的能量、蛋白质,多吃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提高患者的钙含量[6]。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显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指标稳定,依从性明显提高,麻醉配合程度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依从性较为提高,麻醉配合程度较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无效:上述无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使患者对本次护理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类。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对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7/50),其中,显效患者有25例(50%),有效患者有22例(44%),无效患者仅有3例(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7/50),其中,显效患者有16例(32%),有效患者有21例(42%),无效患者有13例(26%)。(x2=8.454,p=0.028)

5.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0.45±3.32)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4.34±4.1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0.43±3.53)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1.43±4.12)分。(t=8.376,p=0.029)

5.3 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48/50),其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7例(54%),满意的患者有21例(42%),不满意的患者仅有2例(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6%(38/50),其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6例(32%),满意的患者有22例(44%),不满意的患者有12例(24%)。(x2=9.035,p=0.022)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况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就目前而言,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看病就医过程中,对护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接受医院具有针对性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在医院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后,能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通过各种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综合康复能力,通过护理干预的各项手段,能够有效使患者参与到护理的过程中来,同时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6]。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治疗的依从度。目前,发生骨折症状的患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骨结构发生断裂,尤其是针对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来说,骨质较脆,容易受到外力的打击等,发生骨折现象。目前,骨折类型主要分为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其中,下肢骨折主要是指患者腰部以下的位置发生骨折现象,其中包括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下肢无法自由活动。为了能够使下肢骨折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提高麻醉的利用率,就要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术前干预护理。术前护理干预就是一种基于患者在进行下肢骨折手术前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术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下肢骨折手术的认识,了解骨折的发生原因和特征,学会相应的自我护理和急救措施,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够使患者的情绪得到稳定,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各项指标,提高患者在手术前后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率,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采用术前护理干预以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下肢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