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军教授治疗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2019-01-03余青青李秀军
余青青,李秀军*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目前,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感染、食物、药物、花粉、昆虫叮咬及疫苗接种等都可作为致敏因素,在敏感生物体中引起过敏反应,从而造成一系列性损伤。本病也可能是由内源性抗原引起[1]。李秀军教授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作者现将李秀军教授治疗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关于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
李秀军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的“紫癜风”范畴。该病的病机主要为火热伤络逼血妄行、阳气虚弱、气不摄血、瘀血阻络逼血外溢,即火、虚、瘀三端。《金匮要略》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丹溪手镜·发斑》说:“发斑,热炽也”。《丹溪心法·斑疹》说:“内伤斑者,冒气极虚”。《诸病源候论》中说:“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此病或是伤寒,或时气,或温病,皆由热不时歇”。李诞在《医学入门》中也说:“内伤发斑,状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痛身热,乃胃虚火游于外”。明代陈实功撰著《外科正宗》中说:“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症,自无表里,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故李教授认为,外感四时不正之气、饮食不节、损伤过度致热伤血络,亦可因气虚不摄,血瘀阻络而发生紫癜风。
2 关于辨证治疗青少年过敏性紫癜
李秀军教授将青少年过敏性紫癜从中医角度分为风热型、湿热型、血热型、阴虚火旺型、气虚型、血瘀型几种证型。李教授认为,风热青少年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新发紫斑,斑点散布于肢体头面部,色呈紫、红,略突起于皮肤,伴有骚痒、疼痛,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应采用疏风清热、止血化斑的原则对其进行治疗。李教授常采用银翘散加减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湿热型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皮肤散在紫斑,头部重,或腹胀腹痛,或腹泻和呕吐,尿短赤或肢体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应采用清热凉血、化湿止血的原则治疗其证。李教授常采用四妙散加味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血热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皮肤密布紫斑,颜色为紫红或紫黑色,融合成片,伴或不伴发热,感头痛烦躁,或鼻出血、牙龈出血,或二便出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应采用凉血化瘀止血、清热解毒等原则治疗此证。李教授常采用凉血地黄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阴虚火旺型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散在四肢紫斑,面色青、两颧红,心烦口干咽干喉痛,口舌生疮,手足热,头晕、耳鸣,腰膝无力酸软,或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治疗应遵循滋阴泄火、凉血止血的原则。李教授常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气虚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下肢皮肤散在见紫色斑点,颜色淡,病程长,心悸、气短,肢体劳倦、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弱等。应采用补气养血、补脾摄血的原则对其进行治疗。李教授常采用归脾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血瘀青少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肢体散在紫斑,病程长,身体疼痛、骨节疼痛、腹部、腰部疼痛,舌红而有瘀点,脉弦细等。治疗时应遵循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止血的治疗原则。李教授常常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
3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性,9岁,2018年9月11日初诊,患孩及其家长诉头面肢体皮肤出现红斑5周,反复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无发热,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咽红,扁桃体不肿大。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正常,凝血象正常,胸片正常。
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风 风热型。治法:疏风清热,止血化斑。
方药:银花15 g,连翘15 g,牛蒡子10 g,板蓝根30 g,桔梗10 g,前胡10 g,杏仁10 g,黄芩12 g,茜根12 g,仙鹤草15 g,防风12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剂(约150 mL),每日三次,餐后服用。服药7天后,咳止痛除,紫斑大部分隐退。原方再服一周,症状消失。一个月后复查,紫斑未见复发,血常规、尿常规均已正常。
4 按 语
患者李某因外感风热,致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热胜迫血,致其头面肢体皮肤出现红斑。新病多实,应根除病因,查清何种原因致病,应即根除致病因素,远离过敏物质,以及注意用药宜忌。故李教授采用疏风散热,化斑止血的原则对其进行治疗。李教授所用的银翘散加减方中,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化斑;牛蒡子、板蓝根疏风热,止痛利咽;桔梗、前胡、杏仁宣肃肺气,黄芩、茜根、仙鹤草清热解毒止血;防风疏风清热化斑,甘草可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疏散风热,清热化斑之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