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措施

2019-01-03金玲霖

关键词:内科病房心血管

金玲霖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在临床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风险出现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在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依据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本文选择心血管内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安全防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进行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各55例。其中对照组当中,男31名,女24名,年龄45~80岁,平均(62.6±9.54)岁,其中心肌梗死患者为23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32例;观察者当中,男30名,女25名,年龄46~82岁,平均(63.9±9.63)岁,其中心肌梗死患者为25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3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等资料上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是没有使用安全防范护理的患者,而观察组是使用安全防范护理的患者,具体情况如下:(1)护士方面:需要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护士可以熟练掌握护理的方法;需要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了解容易出现护理风险的地方,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需要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了解护理工作的规范,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患者方面: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可以了解疾病的知识;使患者了解遵照医嘱进行操作的重要性,使其可以按照医嘱进行操作;严格按照饮食要求进食;多和护士、医生进行沟通,了解自身的治疗进程和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3)医院环境方面:需要加强病房的清洁,并且合理安排每个病房的床位数量,使患者可以有更舒适的治疗环境;需要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患者摔倒;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尽量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1.3 观察指标观察

在实施护理管理之后,通过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两组护理的效果。护理风险发生率主要从护士个人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获得的数据,都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使用(±s)进行代表计量资料,然后采用t检验,确定P<0.05之后,则可以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5例,护士个人因素1例,患者自身因素2例,医院环境因素1例,风险发生率4(7.27)%;对照组55例,护士个人因素6例,患者自身因素8例,医院环境因素4例,风险发生率18(32.73)%。

3 讨 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当中容易出现风险,引发不安全事件的出现。比如患者跌倒、服药错误、输液的时候出现不良反应等[1]。第一在护士方面:护士的工作能力不足,对患者的关心程度不够,护理工作不够细心,与患者家属没有进行及时沟通等。第二在患者方面:不够了解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没有按照医嘱进行操作,没有遵循饮食要求等。第三在医院环境方面:病房床位多,环境比较拥挤;地面比较湿滑,容易导致患者摔倒等。因此需要实施安全防范护理措施,降低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2]。具体操作为:首先护士需要告知患者有关的治疗知识,使其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其次需要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水平,使其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并且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出现失误,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最后需要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做好地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患者摔倒[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从而可以看到使用安全防范护理措施之后,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使用安全防范护理措施之后,明显降低了风险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内科病房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