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2019-01-03文加霞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人员情况

文加霞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重庆 4026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有男27例,女23例,年龄47~84岁,平均(63.23±1.52)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好护理全过程的记录,另外医护人员提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了解患者的病历,并且做好资料的分析工作,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工作,明确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此外,为了能够掌握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设置完整性的问卷调查方案,以此了解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情况。同时问卷内容要保证详细性、公平性。具体内容如下:对护理人员实施穿刺护理和用药护理中的操作进行调查、调查患者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调查等。护理一段时间后将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组织专业人员对问卷进行分析,以此明确不稳定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完善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断标准

对患者接收护理时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明确,如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注射感染问题、用药引发的并发症不安全因素等情况。

2 结 果

心血管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心血管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注射感染、药物引起的并发症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和医院环境情况等。其中严重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静脉注射的感染和患者用药引发的并发症。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人们发生疾病的几率逐步增加,其中临床医学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1]。据临床数据统计得知,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一旦患有此病,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患者死亡。而且在针对此类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想要减少不安全因素,在临床中就必须对其进行明确,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避免护理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以下对不安全因素和相关措施进行分析:

3.1 不安全因素

经过研究显示,在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静脉注射感染问题。如今医学的发展,对于静脉穿刺引发感染的原因已经基本掌握,这种感染多发生在穿刺口皮肤层面[2]。通过研究发现,引发感染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含有醛类物质的器械导致的。所以,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对相关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同时做好器械的处理,做到无菌和无菌的标准。

另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药物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当前在临床中使用的药物抗敏性较高,然而由于患者的体制不同,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耐受性,还有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耐受,那么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极有可能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通常情况下,药物效果发挥完之后,不良反应也会消失。而且,药物不同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3.2 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此时应该拿出热情、亲切的态度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不仅要嘱咐患者改变不良习惯,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引导,以此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可能,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另外在护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如病历、心理状况等,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聊天了解其实际状况,如果发现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来舒缓患者的压力,鼓励其积极的进行治疗,以此减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应该替身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如果发现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为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血管护理人员情况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