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结节CT及MRI诊断临床效果

2019-01-03索文华

关键词:良性恶性结节

索文华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甲状腺结节是指发生在甲状腺上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是指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增生的病变组织,其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中可分为良性和恶性,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发挥着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功能,在此处发生甲状腺结节对患者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甲状腺结节在早期表现出的症状并不明显,在常规检查中很容易被漏诊,临床治疗此病多采用手术方式,故准确的判断和检查是治疗的前提,目前医院选用CT和MRI为常用的诊断方式,具体探讨这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选的诊断对象共80例,均选自我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病例检查结果中共诊断出29例恶性结节,51例良性结节。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对比分析,在病理检查结束后分别接受CT和MRI诊断,80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0~62岁,平均(48.66±3.55)岁,结节直径长4~30 mm,平均直径(15.22±2.33)mm,单发结节48例,多发结节3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参与本研究,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精神异常者。

1.2 诊断方法

MRI诊断:采用的是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接受检查前要求患者去除身体佩戴的各种高密度、金属物品,如手机、金属头饰、手表、钥匙等,避免这些物品对成像造成磁场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将脖颈伸长,在冠状位及甲状腺位置做横断面扫描,扫描仪器选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设置扫描参数:T1WI(TR 195 ms,TE 3.93 ms)、T2WI(TR 500 ms,TE 84 ms),其层厚和层间距为(5:3)mm。

CT诊断:选用美国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扫描位置从甲状软骨至胸廓入口,同样取仰卧位,去除相关携带物品,扫描时注射造影剂为碘海醇,其剂量为2 ml/kg,设置电流100 mA,电压120 kV,设置层厚和层间距为5 mm。两组扫描检查结束后,由我院资质较深的专业影像学专家负责分析和处理,综合对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大小、发病位置、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性诊断结论[1]。

1.3 观察指标

诊断结束后以临床病理结果为参照依据,分析对比 CT和MRI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统计数据全部录入版本为SPSS 23.0统计软件中综合分析处理,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比结果以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结果用x2检验,若P<0.05表示研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诊断检查结果比较

经临床病理检查后,共诊断出80例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51例,恶性结节29例,良性结节中共检出甲状腺滤泡性腺癌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桥本甲状腺炎17例,甲状腺结节性肿27例,而恶性结节中共检出髓样癌4例,滤泡状癌7例,乳头状癌15例,淋巴癌3例。

MRI诊断结果中,共诊断出75例甲状腺结节,其良性结节的准确率为96.08%(49/51),误诊率3.92%(2/51),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9.66%(26/29),误诊率为10.34%(3/29),其总体的诊断准确率是93.75%(75/80)。图像表现:良性结节的形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与周围的甲状腺具有明显的分界,包膜显示完整;而恶性结节的形态不规则,颈部淋巴结有转移,周围的组织存在浸润,分界不清晰。

CT诊断结果中,共检查出67例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2例(82.35%),误诊9例(17.65%),恶性结节25例(86.21%),误诊4例(13.79%),临床诊断后的准确率为83.75%(67/80)。图像表现:良性结节外形不完整,形状不规则,甲状腺有弥漫性增大,结节内部的密度不均匀,周边有强化环,分界清晰;恶性结节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的密度不均匀,有钙化现象发生,结节内部存在紊乱的坏死区,颈部淋巴结发生转移。

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得知,MRI诊断后的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的准确率高,对比差异存在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453,其x2=4.0063)。

3 讨 论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起到调整体内钙的平衡作用,该器官发生疾病会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较大。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疾病的其中一种,它是指发生在甲状腺内的一个肿块,会随着人们的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诱发甲状腺结节产生的相关因素有碘的过量摄入、甲状腺肿瘤的影响等,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来控制病灶扩散。

为了更好的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手术切除判断,医学上针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式一直存有争议,就目前关于甲状腺诊断的常用方式有超声检查、MRI以及CT检查等,其中MRI和CT检查的效果相对更好,采用CT检查时通过扫描能够准确的探查病灶位置,在良性和恶性的辨别时可观察图像依据结节内部中若发现有不规则的坏死区域,出现钙化现象可判断为恶性结节,若结节的形态类似于圆形,有清晰的低密度区域,包膜较完整即可判断为良性[2-3],但是因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均会出现钙化现象,这一问题使得CT检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MRI检查时能够呈现出多层面的病灶图像[4-5],通过形态、结构、浸润情况等进行鉴别,相比CT检查后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结果显示,CT结果的准确性明显低于MRI检查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MRI检查显示的结果更清晰准确,

综合上述,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选用MRI的检查结果比CT诊断的准确率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良性恶性结节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