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2019-01-03魏昌军
魏昌军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阎什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菏泽 2746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该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隐痛、胀满、食欲减退、嗳气、恶心等等,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导致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因素等等,且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发展为胃癌[2]。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应当十分重视。本文对治疗此类疾病的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来自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60例,其中包括男36例,女24例,年龄25~75岁,平均(46.2±3.1)岁;腺体萎缩程度:轻度患者共25例,中度患者共31例,重度患者共4例;肠上皮增生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16例、32例、12例。以随机抽选的形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对于治疗方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排除发生癌变等病情严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临床表现及检查
入选患者均存在腹部胀痛、灼烧、恶心等表现,多数患者有贫血、腹泻、食欲减退表现。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灰白色,能够见到毛细血管、小动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中胃蛋白酶原减少,胃液低酸或无酸,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化生、增生等。
1.2.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其中有嗳气、腹胀等表现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20 mg/次,3次/d,饭前口服;有泛酸表现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每晚口服;结合Hp感染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2)研究组:常规疗法同上,同时加用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饭后30 min口服。两组患者治疗用药均结合实际情况、年龄决定用药剂量、频率等。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明显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炎症范围缩小或炎症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2)Hp转阴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统计总有效率,研究组为100.00%(30/30),其中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2例;对照组为80.00%(24/30),其中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p转阴率比较
进行Hp转阴率比较,研究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66.67%(20/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有一定关联,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而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近年来发生较大改变,使得患有该类疾病的年轻患者不断增多,因此更应当引起广泛关注、重视。临床中主要是通过进行抗Hp治疗、弱酸治疗、其它各类对症治疗等[3]。为了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了替普瑞酮,以改善胃黏膜状态,提升防御能力,结果显示疗效明显提升,且Hp清除更加彻底,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