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2019-01-03于艳杰
于艳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宝清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ACS为冠心病常见危重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临床研究证实[1]ACS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使该水平降低可有效治疗ACS,亦为调脂治疗ACS的主要目标。他汀类药物可对血浆LDL-C水平进行调节,进而促使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若剂量较大可强化降脂效果,但是易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肝脏或肌肉,缺乏安全性。依折麦布可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胆固醇及食物作用进行抑制,进而促使血清LDL-C水平降低。而二者联用是否可有效降脂且有无安全性临床研究较少,为此本组将76例ACS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分析二者联用对ACS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ACS诊断标准。依据治疗药物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男24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均(58.4±6.7)岁;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依折麦布,男25例,女13例,年龄46~78岁,平均(57.2±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对照组基于此加用阿托伐他汀,日剂量为20 mg,口服于睡前;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依折麦布,日剂量为10 mg。两组均持续8周,且用药期间禁用其他会对血脂代谢产生干扰或保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及TG(甘油三酯)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①T C:对照组治疗前为(5.41±1.21)mmol/L,观察组为(5.38±1.15)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63);治疗后对照组为(3.51±0.84)mmol/L,观察组为(3.14±0.62)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t=6.47);②TG:对照组治疗前为(2.68±0.45)mmol/L,观察组为(2.71±0.52)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42);治疗后对照组为(2.45±0.29)mmol/L,观察组为(2.03±0.27)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t=5.94);③LDL-C:对照组治疗前为(3.95±1.07)mmol/L,观察组为(3.91±1.04)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25);治疗后对照组为(2.37±0.63)mmol/L,观察组为(2.11±0.42)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t=7.88)。
3 讨 论
ACS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于冠脉不稳定板块破裂后形成急性血栓,血脂特别是LDL-C水平密切关联于冠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等。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ACS,大剂量应用降脂效果优良,特别是对病情严重患者,LDL水平降低越低就越能改善预后。但是大剂量应用安全性欠佳。调查[2]显示临床降脂效果欠佳,且他汀类药物与LDL-C关系并非线性相关,前者剂量翻1倍后LDL-C仅降低6%。
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具有代表性,其作用机制为对HMG-COA还原酶进行抑制,避免过多合成胆固醇,进而有效降脂。基于理论角度,应用立普妥20 mg应获得43%降脂效果[3],但通常难以达到,故而临床目前倾向于选择其他类型药物联用于他汀类药物,在多种作用机制下促使胆固醇水平降低,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依折麦布为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对小肠上皮吸收胆汁胆固醇与饮食作用进行抑制,避免胆固醇过多经由肠道转运至肝脏中。该药物协同与阿托伐他汀可对胆固醇吸收与合成予以强效抑制,降脂增效作用明显。有学者经研究后发现阿托伐他汀协同依折麦布治疗ACS可促使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本组经治疗后观察组TC为(3.14±0.62)mmol/L,TG为(2.03±0.27)mmol/L,LDL-C为(2.11±0.4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该结论[4]。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ACS临床疗效优良,可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且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可大幅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