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9-01-03芮立美
芮立美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病情变化较快,死亡率也比较高,急性发作时可使患者出现呼吸不畅与心率不稳等表现,治疗不及时可致死。目前,临床对以无创正压通气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患者大多对疾病认知不足,故配合度较低,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选取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80例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试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07±11.1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9~79岁,平均(69.11±11.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血管扩张药物以及强心利尿剂,并在治疗前后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①舒适护理:为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头以确保呼吸通畅,经常检查呼吸机,若导管或面罩脱落则应及时固定;为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应以湿化器将无菌注射用水驱动至气道中,以达到湿化气道的目的。②心理护理: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排解其负性情绪,也可通过闲谈、听音乐等方式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③健康宣教:向患者健康宣教重症心衰的病因、治疗与护理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性格特点选择相应的宣教方式,如发放健康手册给内向、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语言宣教或播放视频,给外向、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可分为:(1)显效:心率不稳等症状基本消除,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2)有效:心率不稳等症状明显缓解,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水平;(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有效率+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显效20例,对照组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33/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25<0.05)。
研究组1例腹胀,1例面部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5例腹胀,3例面部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20%(8/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43<0.05)。
3 讨 论
呼吸衰竭是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患者多同时伴有心功能降低,若不及时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状况则有可能危及其心理健康。虽然临床可以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况,辅以强心利尿剂则能改善其原发病,但患者多治疗认知度较差,且身体有较强的不适感,其可能因此而无法做到对治疗和护理的良好配合,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存在焦虑抑郁心理的患者甚至无法顺利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2]。对此,临床不仅需要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其对症治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为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其负性情绪,通过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认知,为其采取舒适护理,以避免其因不适而无法顺利配合治疗与护理。本文中研究组正是采用了上述综合护理措施,故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20%),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提高(97.5%vs82.5%)。
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从心理等角度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避免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