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护理满意度分析
2019-01-03王文秀
王文秀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23800)
目前,临床以PCI为一项AMI的主要治疗手段,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治疗术的实施,可以及时解除患者病痛,降低死亡率[1]。但是,部分患者会在治疗后再发AMI并发症。本次研究中将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病症再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92例于我完成PCI术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对患者术后再发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依据计算机表法区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23,年龄43~81岁,中位(60.21±2.77)岁。分析组:男女比例28:20,年龄42~82岁,中位(60.56±2.10)岁。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风险因素分析方式
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调查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吸烟史等,做好统计实施组间比较。
1.2.2 预防护理
(1)执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通常年纪较大,且大多伴有基础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对于这类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应当严密监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病症变化情况[2]。(2)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认知干预,详细讲解与病症有关的知识,让患者与家属能够对再发的严重性有正确认识;指出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讲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并监督患者用药,以此提升用药依从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3)若患者心脏功能较弱,在执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冠状动脉阻塞情况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血栓对患者的影响,手术完成后,对患者使用强心剂等药物[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再发并发症风险因素、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选择x2检验计数资料,以(%)体现,统计学意义表现为P<0.05。
2 结 果
2.1 96例患者在再发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96例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共计73例(76.04%)患者再发,具体再发因素如下:吸烟15例(15.63%)、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28例(29.17%)、饮酒17例(17.71%)、术前KIllp分级达到Ⅱ~Ⅳ级13例(13.54%)。
2.2 护理满意度组间分析
对照组表示满意患者共计33例,总满意度68.75%,分析组表示满意患者共计47例,总满意度97.92%,组间对比分析组体现更优,x2=14.7000,P=0.0001。
3 讨 论
由结果1可知,73例(76.04%)患者再发并发症,具体再发因素包括:吸烟、基础病(如高血压)等,且再发率较高,占据比例76.04%。因此,在对于有吸烟史、基础病的患者应当加强护理措施。本次研究中,对分析组患者进行采取预防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年龄、吸烟史等进行分析,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病症观察等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组更高于对照组。
预防护理是一种以临床症状、护理经验等作为基础开展的护理措施,通过对AMI患者在进行PCI治疗后再发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患者讲解病症相关知识,提高其思想认识,通过了解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积极预防,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有吸烟史、基础病、饮酒史等AMI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对患者开展预防护理,积极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