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与中药治疗的药理学分析

2019-01-03

关键词:靶标药理学抑制剂

贺 抒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药理学是专门用于研究药物作用、反应机制、用药规律和药效动力学等知识的学科[1]。其可阐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探明其吸收、分布、转化与排泄规律,进而评估药物的用量与用法合理性,归纳其常见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其通过复方配伍等用药方式实施辩证治疗。但由于中药间存在拮抗作用,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预后性,甚至会引发严重副反应。因此,需要全面分析中药治疗该病的药理学特征,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2]。

1 心血管治疗药物的靶标分类

心血管药物的分类依据是蛋白质靶标,其中,血管保护剂为第一类靶标,转运蛋白为第二类,酶为第三类。转运蛋白中,离子通道的数量最多,由于心血管药物与转运蛋白之间相互影响,所以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是最为常见的转运蛋白药物,即利尿剂[3]。酶蛋白质靶标以水解酶最为常见,其数量在所有靶标中占比50%以上,其次为氧化还原酶。

2 第一层中药

206-心血管蛋白靶标是靶标网络系统和第一层中药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能够作用在多个靶标系统内部,且与蛋白质具有协同作用。靶标系统中,第一层中药共198种,其在全部靶标中占比81%以上[4]。因此,靶标高度和心血管中药间具有较高的连通性。笔者认为:可将蛋白功能作为标准,利用代码编制不同中药。

3 第二层中药

第二层中药靶标系统中添加了部分具有实验性质的药物,并相应添加了心血管靶目标[5]。在TTD数据库中,可提取出108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其包括治疗靶标64个,并含有22种第二代药物。其对于已知治疗靶标的作用性较佳,且新增的实验性药物均为新靶目标。第二层系统采用诸多的离散式小网格,其基于第一层网络而成,其药物种类更为多样,适用范围更广。

3 第三层中药

第三层中药的目的是探索新型治疗中药,以丰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系统[6]。在发现新靶标后,第三层中药基于前两层系统,有效扩充与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相关联的靶标,进而使靶标与药物达到1028个,其能够丰富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分支,并能借助心血管靶标反映中药治疗后的副作用。临床中多会通过药物适应性关联评估疾病与药物治疗关系[7]。不同药物在疾病网络中存在对应节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药种类和疾病节点的具体分布同样存在关联性,即靠近中心点的中药,其治疗倾向性强。基于此,可将某种疾病类型的治疗中药进行治疗领域延伸,使其发挥更大的药用价值[8]。

4 结 论

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是遗传与环境等因素,其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临床多从代谢、遗传与蛋白质等方面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发现不同疾病类型的共同基因,进而建立疾病网络。基因分布可反映疾病的复杂程度,进而指导中药的配伍、用量和用法[9]。笔者针对性分析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药的药理学特点,并有效整合于相关数据库,从第一层、第二层与第三层药物维度分析中药的靶目标,用以评估其和疾病基因间的关联性,进而探索出中药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提高中药治疗有效性。

猜你喜欢

靶标药理学抑制剂
纳米载体可缓解农药对靶标作物的负作用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百灵”一号超音速大机动靶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药物靶标作用关系预测结果评价及查询验证
靶标评改,让习作评改有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