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03郭雅波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护理人员

郭雅波

(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北方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对于医院的急诊科而言,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收治大量不同类型的危重患者。此类患者多为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较大的患者,临床救治工作难度较大。同时,对同步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注重对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护理质量,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急诊科危重患者临床抢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抽取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平均(55.37±1.13)岁。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60例)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60例)使用整体性护理的管理模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基线资料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使用整体性护理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首先,抽调经验丰富的护士、医生等组建为整体化护理管理小组。通过集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等方式,共同对整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围绕急诊科危重患者日常抢救与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全面分析各种常见危重疾病的抢救技能、护理要点等。其次,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特点以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日常抢救与护理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注重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综合培训,指导其不断强化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另外,结合本院分级标准,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科学分级。最后,护理人员结合自身职责,迅速、准确的为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不同护理人员之间注重分工合作,在医生指导下保证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护理,以保证抢救效率和效果。

参考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借助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具体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将护理结束后统计所得两组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导入到SPSS21.0软件中实施处理,组间统计学检验时应用卡方检验方法,P<0.05视为数据间对比显示出显著差异的标准。

2 结 果

经调查与数据统计,参考组与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患者分别为40例、18例、2例和30例、20例、10例。参考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6.67%和83.33%,数据间对比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整体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科学、全面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意义重大[1]。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参考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即提示,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证明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对各种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大多沿用常规流程,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各种抢救处理和护理干预。相应的护理措施缺乏足够的连续性、科学性、完整性,不利于提高临床抢救的效率和效果。而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下,注重对临床护理工作予以全面、系统、整体的分析和科学规划、管理。护理过程中,首先成立专门的整体化护理管理小组,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日常抢救与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之后,明确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职责,并注重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综合培训。进而针对不同危重患者的分级情况和临床需求,及时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并提供系统、完善、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临床抢救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患者也可以从中得到良好的护理体验。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发现,通过应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质量,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护理人员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