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2例临床体会关键思路分析
2019-01-03杨述勤林丽霞
杨述勤,林丽霞
(甘肃省军区兰州退休干部休养所,甘肃 兰州 730000)
肠易激综合症是胃肠紊乱性疾病,为消化内科常见病症,表现为大便性状异常、排便习惯改变、腹胀腹痛、粘液便,但缺乏生化代谢指标、微生物学、组织学、形态学等器质性疾病证据[1]。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痛泻、气秘、大肠泄,发病机制考虑与内脏高敏感度、肠道动力学改变有关[2]。本次研究从中医角度着手,观察了逍遥散加减方对此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关键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干休所收治的肠易激综合症住院病患共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1:15;年龄23~68岁,平均(40.31±2.9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2:14;年龄22~68岁,平均(41.70±3.28)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肠易激综合症诊断标准》中拟定的诊断标准且缺乏可解释症状的生化异常、形态学改变患者[3]。
剔除标准:消化系统手术史、肠寄生虫、痢疾、乳糖不耐受、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病患。
1.2 一般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谷维素及阿米替林治疗,期间令患者控制饮食,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上海玉瑞生物科技药业生产的谷维素(国药准字H41022837),每日给药3次,每次3片,口服。选择常州四药制药生产的阿米替林(国药准字H32023764),每日给药3次,每次25 mg,口服。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逍遥散加减方治疗,基础药方:10 g当归、10 g炙甘草、10 g大枣、10 g炒陈皮、10 g生姜、15 g白芍、20 g炒酸枣仁、15 g柴胡、20 g夜交藤、20 g茯苓、15 g炒白术、6 g薄荷。每日一剂以文火煎煮,去渣取汁40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在此基础上对症加减:①腹痛:加10 g蝉蜕、10 g防风;②食欲不振:加15 g焦神曲、20 g炒麦芽;③失眠多梦:加30 g煅牡蛎、30 g煅龙骨;④倦怠乏力:加15 g党参、20 g黄芪;⑤腹胀:加10 g木香、10 g厚朴;⑥腹泻:加30 g车前子、30 g薏苡仁;⑦便秘:加15 g肉苁蓉、20 g瓜蒌。
1.3 观察指标[4]
治疗痊愈后进行随访,显效——用药后腹痛腹泻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内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随访期内复发次数在5次以内;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需更换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治疗有效性以[n(%)]表示,以x2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及随访期内复发情况判定临床疗效,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为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
对照组显效率26.92%(7/26)、有效率50%(13/26)、无效率23.08%(6/26),总有效率76.92%(20/26);观察组显效率53.85%(14/26)、有效率42.31%(11/26)、无效率3.85%(1/26),总有效率96.15%(25/26)。
3 讨 论
现代医学将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归为胃肠肽活动异常、肠神经丛病变、平滑肌病变引起的内脏感觉异常与胃肠动力异常,与肠粘膜免疫反应、肠道菌群失调、遗传、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相关,最终导致结肠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而引发肠道动力学病变。
在中医研究中,其症候虽以肠道表现为主,但与胃部、脾脏、肝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逍遥散药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和胃散郁、健脾温中、养血柔肝、疏肝解郁的功效。在该药方中,白芍、当归养血柔肝,可在柴胡疏肝解郁的同时帮助恢复肝脏顺达之姓,也可避免柴胡疏泄太过;白芍缓急止痛;白术益气健脾;茯苓帮助气血生化。整副药方寒热并投、肝脾同治,可达到标本兼顾之效。
本次研究依照患者症状差异,在基础药方上予以加减,让药方更具针对性。对比之下观察组以96.15%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在治疗思路方面,应考虑到患者由于肠易激综合症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如腹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倦怠乏力、腹胀、腹泻、便秘等。给予药方加减的同时还应缓解其负性情绪,强调中医情志干预,提升疾病控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