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2019-01-03王丛霞
文_王丛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提出了“十三个如何”的重要课题,列在首位的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问题,意义深远。“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一问题,既涉及基本原理,又涉及现实生活;既是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回答好这三个问题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但是,个别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上存在偏差,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党的理论创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既关系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又关系中国的前途命运。
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问题的理论回应
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一段时间以来,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失败论”“指导思想多元论”等各种“陈词滥调”也不容忽视。这些论调与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和言论嫁接,对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强大冲击,其现实危害性不可小觑。
一是事关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巩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回答为什么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现实原因。以史为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否则,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二是事关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仍有市场、马克思主义存在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话语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呈现弱化趋势等内部挑战,以及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的长期性、青年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渗透的形式日趋多样和隐蔽等外部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讲,就是揭露各种错误思潮的实质,用马克思主义战胜反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事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我们有9059.4万党员、461万个基层党组织,需要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来凝聚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二、从实践真理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是实践真理观的主要内容。实践真理观是判断真理与谬误、分析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实践。19世纪上半叶,面对历史和时代发展提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陷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资本主义究竟向何处去?”等问题,不管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还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等杰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都未能对这些难题作出成功的回答。恩格斯对此作了分析,“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马克思、恩格斯直面现实问题,扎根于物质生产实践、投身于社会政治实践、吸收了科学文化实践成果,把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融汇到对经济现实的批判之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分析了商品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进一步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剩余价值”,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当代资本主义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所预料的那样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能否改变其必然灭亡的趋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其一,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水平、工人阶级的生活处境和工作条件等新变化,与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关,与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制度弹性有关。例如,采取收缩举措应对“需求不足”的危机,采取扩张举措应对“供给不足”的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延续,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回旋空间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资本本身。资本主义越发展,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就会越突出。正如当代西方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所说:“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着,我就不相信我们能在任何时候宣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本性的分析有任何错误。”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决定开始的。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其一,理论体系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使它既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又能扎根实践,坚持根本。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了列宁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二,理论内容的发展性。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方诸国同时胜利的结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判断上。后来他们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提出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是资本主义已历经的市场经济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却是不可逾越的,这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判断上。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历史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率先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突破的科学论断,并成功发动了俄国十月革命,从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是科学的,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发展性。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回答了“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夺取政权,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世界性难题。这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其三,理论运用的灵活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曾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
三、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等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问题是导致实践走向何处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必须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教条主义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本身当作教条对待,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论述,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态度有违马克思主义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然抑制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实用主义的态度依据一定的实际需要“剪裁”和“搬用”马克思主义,用有限的现实去框定、限制理论的普遍应用,用局部的不实用否定理论的普遍适用性。这种态度有违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机统一的理论特点。形式主义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符号化”“标签化”“口号化”,重形式轻内容。这种态度有违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主观主义的态度按照主观意愿,而非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这种态度有违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是“体”与“魂”的关系。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舍弃一方就没有另一方。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二,共产党员必须念好“真经”。共产党人应该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其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要联系实际,实践也要联系理论。马克思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实践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性,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就要做好五个贯通。一是将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与坚定“四个自信”要求贯通起来,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家园,坚定共产党人的理念信念。二是将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起来,明确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三是将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人与自然”“社会建设”等系列思想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四是将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贯通起来,创新和丰富全球治理理念。五是将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指导党的自我革命,通过自我革命实现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