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宋代国母”到“海上圣娘”

2019-01-02龙朋

西部学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太后越南

摘要:越南“四位圣娘”傳说起源于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末代杨太后蹈海殉国的传说故事。从“四位圣娘”传说相关文本材料和田野调查来看,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四位圣娘”传说超越了国母誓死护朝的历史故事模式,并逐步演变成为具有越南本土特色的海神信仰故事。“四位圣娘”传说的起源及演变在越南的民间传说中颇具特色,体现了中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较为突出地反映了一个外来传说的越南化进程。

关键词:四位圣娘;传说;越南;宋代国母

中图分类号:K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7-0122-03

在越南的民间信仰系统里,“四位圣娘”是影响力遍及全国的女神,中部、北部、南部都有多处祠庙对其加以祭祀。然而这四位得到越南历代帝王册封并列入国家祀典的圣娘都有着中国身份,中心人物是南宋末代杨太后,另外三位则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三位公主,有说是两位公主和一位宫女等。一个源自中国的传说最终深深扎根于越南的土壤,又经历了多少的调适和演变?在此,笔者以“四位圣娘”传说的起源及演变为着眼点,探索中越民间文化交流史上的有关问题。

一、越南“四位圣娘”传说的起源

关于“四位圣娘”传说,最早的记载是《大越史记全书》:“(辛亥十九年,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先是,帝亲征,至芹海门前曰乾,避讳改为芹。驻营,夜梦神女泣曰:‘妾赵宋妃子,为贼所逼,困于风涛至此,上帝勒为海神已久矣,今陛下师行,愿翼赞立功。帝觉,召故老问事实,祭然后发,海为未波,直至闍盘,克获而归。至是,命有司立祠,时祭焉。”[1]394可见在早期,传说中的女神只有一位“为贼所逼”的“赵宋妃子”,正是在宋元崖门海战中蹈海殉国的杨太后。

杨太后,原名杨巨良(1244-1279),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是南宋度宗的妃子(杨淑妃)、赵昰的生身母亲。南宋末年,元军攻陷临安,杨太后带着年幼的赵昰、赵昺航海南逃,和一批文臣武将继续不屈抗元,最后迁行都于新会崖山。赵昰登基为帝,君臣尊杨淑妃为太后。[2]32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在广东新会崖门海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那是宋元战争的最后一役,最终南宋全军覆没,杨太后赴海殉国。

尽管宋元崖门海战没能阻止南宋的灭亡,但在广东一带,杨太后在南宋皇朝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忠臣誓死抗争的历史故事被老百姓世代传颂。人们感念杨太后坚贞不屈和慈满天下之德,把她尊为“国母”,后来“国母”在民间更被视为有求必应的神灵,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和睦等。可见,“圣娘”的前身是忠贞节烈的“宋代国母”,而“四位圣娘”传说也源于“宋代国母”蹈海殉国的传说。

二、越南“四位圣娘”传说及其演变

越南“四位圣娘”传说主要讲述杨太后等在赴海殉国后漂流至越南芹海门,后来演变成为海上保佑圣娘的故事。根据广东民间传说,杨太后投海殉国后,渔民将其尸骸捞起,葬在崖山脚下官冲村的寿星塘。①而当故事流传到越南的时候,杨太后却一度起死回生了。《乌州近录》载的《神祠四位圣娘》讲南宋大败,杨太后母子援得船板漂到海岸,为寺僧收养。僧求通淫未果,自悟惭愧,投海而死。杨太后母子于心不安,也蹈海而亡,尸体漂至乾海门,“衣服容貌完然如生,皆惊异以为神,于是相率封葬,立祠奉祀。”[5]283在这个故事版本中,杨太后最终投海而亡,但是亡的时间却比宋史所载及广东的传说晚。

“四位圣娘”成为海神的情节引人入胜:“凡远近商卖人等船过海,倘遇风波尤迫,恳祷呼吸之间,果遂平安”。[5]283后来,还有越南皇帝陈英宗、黎圣宗南征占城,途经芹祠,得“四位圣娘”相助,免去风涛之患的情节,老百姓在《大越史记全书》的基础上加入了陈英宗胜利归还时册封神为“国家南海大乾圣娘”的情节。后黎朝以后,有关“四位圣娘”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话说(公元1471年)占城带兵来犯,黎圣宗亲自带军剿匪。经过芹海门,圣宗到芹祠拜祭,恳求“四位圣娘”辅佑君臣。圣宗得胜后,在回程路上经过芹祠并无意停留。这时突然吹起大风,把他们的船吹了回来。黎圣宗进祠拜祭、谢恩,并册封圣娘为“国家南海四位上等神大乾圣娘”。出于“男女不同宫”观念,黎圣宗还在沿海的雄王山上立祠供奉宋帝昺和各位忠臣。后来有人在芹祠题诗云:“香火千秋阴续宋,风波一梦默扶陈。”黎圣宗也有御制诗云:“风涛久醒英雄梦,香火犹存圣女祠。”[6]118“四位圣娘”多次显圣,因此屡得褒封。

三、浅析越南“四位圣娘”传说的起源及演变

越南“四位圣娘”传说起源于宋朝真实历史人物以及一段充满民族气节的悲壮的历史故事,这是“四位圣娘”传说从一开始就为越南民众所接受的契机。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越南历来尊孔崇儒,杨太后作为忠贞节烈女性的化身在越南社会深得人心。此外,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兀良合台曾带军攻入越南陈朝都城升龙,后来蒙元灭宋的同时,其势力也直接威胁越南,可见蒙元是宋朝和越南共同的敌人。邓昌友在他的博士论文《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中论及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宋与陈朝互遣使者的主要使命是协调宋、陈双方共同应对蒙元威胁。[7]84《大越史记全书》载:“夏四月,帝命昭成王、(缺名)、怀文侯国瓒、将军阮剻等领捷兵逆战于西结步头,官军与元人交战于咸子关,诸军咸在,惟昭文王曰燏军有宋人,衣宋衣,执弓矢以战。上皇恐诸军或不能辨,使人谕之曰:‘此昭文鞑也,当审识之。盖宋与鞑声音、衣服相似。元人见之,皆惊曰有宋人来助,因此败北。”[1]359-360这是对在公元1285年,逃往越南的宋遗臣积极投入越南抗击元人入侵的斗争的记载。因此,“四位圣娘”传说的这段历史起源不但体现中国和越南之间源远流长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窥斑见豹地看到历史上宋、越、蒙三边关系之间的互动。“四位圣娘”传说不仅是民众情感需要的反映,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越南政权而代言。

传说通过民众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流传过程中变化自然无处不在,人物在数量和称号上的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国母”这个称呼很明显是具有区域性的,随着空间和故事情节的变动,这个称呼势必被替而代之。“圣娘”较之于“国母”更添传奇色彩,符合神圣化的情结。将历史人物神圣化让这个外来传说得以轻而易举地走进越南民众的生活。封建时代人们美化帝王也多用“圣上”,因此“圣娘”这个称呼让中国人的“国母”在越南国土上既能服众,又不失王者风范。

尽管历经漫长的历史,传说内容越加完善、丰富,但无论哪个异文都以神灵通过海路从中国漂流到越南的情节开始。这是否是因为传说的传承者大多通过海路从中国来到越南,他们崇拜的神灵也随之而来?宋元更替之际,大量反抗蒙古族入侵而失败的南宋遗臣遗民,在国内不能立足,流寓到交趾、占城地区成为华侨,这是中国向越南移民的一次高潮。对此,许多古籍都有记载,郑所南《心史》云:“诸文武臣,流离海外,或仕占城,或婿交趾,或别离远国。”[7]128宋史也对南宋末代丞相陈宜中在大宋倾覆的时刻逃离皇帝,携家眷到了占城的史实有记载:“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3](《宋史》卷四百一十八《陈宜中传》)我们是否可以因此推断,“四位圣娘”传说以及对其加以祭祀的祠庙最先是由宋朝遗臣遗民带去的?不难猜想,这些带着国恨家仇的宋朝遗臣遗民流落异国他乡,多少怆然在心头。为了表达对对国母的怀缅、对前朝的不舍,他们建立拜祭杨太后的祠庙,寄托美好的愿望。越南兴安流传的“四位圣娘”传说的版本就有宋朝俞姓宦官得当地百姓相助,召集落难华人将领在兴安建成茂杨村,立祠庙拜祭杨太后的情节。

再者,关于杨太后的陵墓,尽管史书载“葬之海滨”,但具体在哪里?《崖山志》载:“陵在崖山海滨,杨太后闻变赴海死,世杰营葬,仓卒莫辨其地。”今普遍认为杨太后陵位于广东新会古井镇官冲长安里,但由于未有确凿证据,所以在中国学术界尚有争议。而据笔者的田野调查,当地人说长安里的墓也只是衣冠冢,这些杨太后陵墓之种种疑云无不增添了传说的可信度。尽管理由甚微,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杨太后不死、大宋不亡,于是杨太后随着人们想象的翅膀,漂洋过海来到越南。

杨太后等殉国后在海上漂流、获僧人相救的情节,与流传在广东宋帝昺尸骸漂流、被僧人打捞的传说情节如出一辙。两个传说都对尸骸有“如生”之描述,很明显人们想方设法地将传说人物神圣化,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杨太后是忠贞节烈的化身,并因其宅心仁厚、慈悲为怀被称为慈元太后。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五月,8岁赵昰在福州登基,杨太后则担负起教育和听政的重任;赵昰病逝后,杨太后对非亲生的皇子赵昺视为己出,辅助其处理国家大事,今国母殿就展示有杨太后慈母教子的塑像。崖门海战后,当她知道帝昺已死时,无法抑制悲痛,跳海身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杨太后的“慈”。[9]传说加入僧人起邪念遭拒后愧疚跳海,杨太后等再度投海的情节符合她的人物特点,无疑是对杨太后坚贞、仁慈等美德的颂扬。

“四位圣娘”传说出现最重大的演变是蹈海殉国的“宋代国母”成为保佑航海安全的“海上圣娘”。首先,杨太后等在宋元崖山海战失利后投海,又经海路来到越南,有了前面“如生”等铺垫,“成为海神”顺理成章。再者,中越交流与海洋之间的密切联系呼吁海神信仰。两宋时期,我国与越南的海上贸易活动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凡交趾生生之具,悉仰于钦,楫往来不绝。”[10]除此之外,中越两国在海上的双边移民活动不绝于书,因此有着中国身份的海神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出现在越南。

“四位圣娘”传说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生存需要不断呼吸新鲜的氧气。为了更深地融入越南民众的生活,传说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土化细节:僧人从早期的中国身份演变为越南龟岭山的身份;香近舍因“四位圣娘”散发的香味而得名;“四位圣娘”化为沉香木的情節则融合了占婆文化。随着越族的向南扩展,占人所崇拜的神袛也逐渐加入到越族民众的祭祀活动中。古“四位圣娘”助越南皇帝陈英宗、黎圣宗南征占城的情节使芹祠的知名度和“四位圣娘”的神威上升到了越南国家级别。“四位圣娘”传说借助越南帝王名气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为多种书籍所记载,甚至被载入史册。实际上越南帝王在“南进”运动过程中也借神力鼓舞士气,宣扬功绩,以达到自己目的。“四位圣娘”传说正是拥有这些让越南民众接受的时机和合理性,才得以在越南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位圣娘”传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加工、雕琢,有头有尾、内容丰富、生动曲折,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越两国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四、结语

总之,“宋代国母”的传说漂洋过海,流传到越南。由于共同的信念和需求,该传说在越南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经过了七百多年历史的沉淀,“宋代国母”忠君报国的历史越来越被淡化,随着虚构、想象的成分越来越多,日益更新的越南的民族色彩不断地覆盖中国元素,今天流传在越南曲折离奇的“四位圣娘”传说已经不再局限在原来的主题思想,而是具有越南本土特色的“海上圣娘”海神崇拜故事。越南无论在维持与北方国家之间的藩属关系上,还是在扩大自身疆域的“南进”运动上,都与海洋发生着各种联系。“四位圣娘”传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发生演变,得以流传至今天、经久不衰。

注 释:

①笔者曾于2011年5月27日在广东新会的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参加“国母诞”的祭祀活动,并对国母殿和有关的传说进行考察。

参考文献:

[1](越南)吴士莲等.大越史记全书[M].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1986.

[2]吴瑞群,张伟海.历史文化名城新会[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Tran Thi An.Tim Hieu Su Hinh Thanh Truyen Thuyet Tu Vi Thanh Nuong(Qua Cac Nguon Thu Tich,Truyen Thuyet Dan Gian Va Tuc Tho Cung)[A].Ninh Viet Giao. Ky Yeu Hoi Thao Khao Hoc Le Hoi Den Con,Tuc Tho Tu Vi Thanh Nuong Voi Van Hoa Bien O Viet Nam[C].Nghe An:NXB Nghe An,2010:tr.24-55.

[5](越南)杨文安.乌州近录[M].河内:社科出版社,1997.

[6]于向东.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D].厦门:厦门大学,2008.

[7]邓昌友.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4.

[8]黄淳等.崖山志[M].廣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9]林福杰.“慈元”小考[N].江门日报,2007-07-06.

[10](宋)周去非撰,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卷五《钦州博易场》)[M].北京:中华书局,1999.

作者简介:龙朋(1982—),女,汉族,广西桂平人,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亚非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朱希良)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课题青年基金项目“越南河内路祠的四位圣娘传说、庙会和中国广东江门国母殿的杨太后传说、庙会之比较研究”(编号:2016MDQN015)

猜你喜欢

太后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越南YAM餐厅
越南Chicland酒店
早春,走进太后村
越南百里“银滩”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
看脚说话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