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2019-01-02黄大明

西部学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证书职业院校校企

摘要:1+X证书制度是一项针对职业教育人才要求的新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用素质培养与专业素质培养并举,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西部职业院校在观念上、校企合作、师资水平、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与东部先进的职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西部职业院校只有从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办学、学校积极参与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提高办学能力,落实1+X证书制度,才能逐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考验。

关键词:1+X证书;西部职业院校;挑战与对策;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7-0101-0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学校实施“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教育制度试点,该项制度设计开启了职业教育的新篇章,对于职业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思路。

一、1+X证书的内涵

(一)什么是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中的“1”指的是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是证明学生学习经历、学历水平的一项证书,即通俗意义上的文凭。但文凭教育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而对职业技能与职业水平缺乏必要的关注与检验,因此存在高分低能、高学历低能力的毕业生。为了弥补学历证书教育的不足,国家提出了X证书制度。所谓X证书,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检验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即学生毕业之后能否胜任相关岗位工作。X证书制度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不同于学历证书的颁发机构与考核机构都是职业院校,X证书则是由国家制定职业标准,由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培养,由国家认定的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鉴定与发放,政府在此过程中进行监督,这种教育鉴定透明、公正、客观,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国家合理评价职业院校,有利于企业选择优秀人才。

1+X证书制度中的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机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侧重点不一样,学历证书更多的强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更多强调职业的特殊性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知识与通识素质是基础,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培养知识加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是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不能有所偏颇。职业院校不能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开,要将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教育过程中充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二)1+X证书制度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的高度融合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是社会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存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但真正做到这些的高职院校还是比较少,主要原因有:第一,学校的激励与压力不足。由于缺乏对学校的产教融合的考核指标,或者虽然有大量的关于产教融合方面的考核指标,但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往往编造数据,而实际上产教融合实施力度很小。第二,企业缺乏积极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往往不能获得利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第三,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支持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推动方面的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推动产教融合。

1+X证书制度有利于解决政、行、企、校的深度融合。第一,X证书本身就是一个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的产物,仅靠学校自身的能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具备X证书所要求的能力的,也不能保障X证书制度的长期推进。第二,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予高职学校充分的激励,X证书反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如果学校实施不力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与生源规模,积极实施1+X证书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环节,而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第三,为了更好推进1+X证书制度,国家在X证书实施过程中,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向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进行补贴,解决了对于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激励不足的问题。

(三)1+X證书制度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社会化办学

高职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只有集中社会力量才能办好职业教育。教育部等四部门《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提出,支持学校教学实训资源与培训考核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学校建好用好学校自办、学校间联办、与企业合办、政府开办等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要吸引社会投资进入职业教育培训领域。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要积极参与实施培训。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政、校、企充分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助于做强做精职业教育。

(四)1+X证书与学分银行实现有助于终身教育

学分银行制度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运用银行存款的原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可以进行累计,学分可以在不同时间获得,可以在不同学校或不同企业获得。学分银行制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突破了教育的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避免了重复学习与重复教育,节约了教育资源;学分银行制度还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随着社会、行业的变革,知识技能的更新,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二、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面临的挑战

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种落后有经济的原因,有产业的原因,也有政策、观念的原因,这些因素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具体体现在:

(一)观念落后

“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教育层次。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将职业教育认定为教育层次,认为职业教育层次低,只有差生才愿意读高职,从而产生了三个后果:第一,职业教育缺乏优质的生源。学生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教育效率有待提高;第二,社会认可度低。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认为高职毕业生能力差,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薪酬待遇差。第三,高职院校办学思路存在偏差。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生源素质与生源数量,以本科教育的思路进行办学,期望政府给予机会能够“升格”为本科院校,仅注重教师的学术素养与文凭,而忽视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能力。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导致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较差,与东部职业院校存在较大差距。

(二)政、校、企、行合作程度不够

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在西部地区表现尤其突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东部地区通过立法、税收等手段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西部地区由于政府对于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财政基础薄弱,政府很难拿出大量资金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一是职业院校推动校企合作的手段有限。一些学校期望引进一些企业进学校,但数量有限,师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机会不多;虽然有的学校跟企业签订学徒制试点、订单班等合作办学方式,但实施的效果差。究其主要原因存在三个方面:第一,生源素质较差。企业不愿意接受大量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与实践;第二,学校资源有限。在资源方面给予企业的帮助很少。第三,学校给予企业兼职教师的待遇低,企业专家不愿意进学校授课。

二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现在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和订单培养,这两种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不对口,只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愿意吸收大量学生实习,如物流、代工厂等行业,对学生要求比较低,专业性不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作用不大;订单培养存在校企之间不能做到有效衔接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教材的编写,企业几乎不参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的实践不能做到有效衔接,无法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

(三)专业教师技能素养不高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技能素质较低。主要的原因有:第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由于西部高职院校沿袭层次教育的思维,往往在招收专业教师的时候,看重教师的学历、科研水平,而忽视专业技能。第二,西部学校专业教师配备不足。这导致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负担重,没有大量的时间参与企业实践,或者一些企业实践流于形式。第三,高职院校的薪酬低。高职院校的低薪酬导致不能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

三、西部职业院校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的对策分析

基于西部职业院校的现状与适应1+X证书制度要求,从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方面都应该有所行动,以便整合现有资源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搭建平台,健全高职发展的激励机制

政府是连接校企、校校的纽带,政府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政府要搭建的平台有:第一,校企合作的平台。政府应积极牵头构建校企行深度合作的平台。第二,校校合作。政府应鼓励校校之间设施共享、师资共享,鼓励校校之间强强合作。第三,跨区域校校合作,在中央政府的牵头下实施教育扶贫,形成东部先进的学校帮扶西部落后的学校。

为了实现这些职教平台的职能,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政策可以通过给予吸收高职学生进行时实习的企业适当的补贴与政策优惠,给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行业人员一定的物质补贴,以及在职称评审上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对于校企资源共享充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科研补贴。在激励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促进校校资源共享、校校之间强强联合。建议政府协调高职学校共建实践实训中心,向提供资源的职业院校进行财政转移支付,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兼课,对于兼课教师在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校校之间的合并,鼓励专业类型相近的高职学校之间的合并,鼓励专业类型相近的高职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对于校校联合在土地、招生、财政转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促进跨区域之间的校校合作。鼓励东部先进高职院校一对一帮扶西部高职院校,鼓励东部院校专业教师到西部支教,同时鼓励西部高职院校教师到东部院校交流学习。建议国家和地方设立职业教育扶贫经费解决相关经费问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西部高职院校落后的重要因素是师资落后,只有改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搞好职业教育。而专业教师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要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观念,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在师资上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与行业经验,而不单是教师的学术素养。在管理上,打破原有的行政化色彩,实施专家治校,这些专家应有先进的职教理念与丰富的行业经验。第二,鼓励教师进行行业锻炼,形成定期的脱岗实践与假期的实践,对于教师的行业实践实施监督与有效考核。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兼职,鼓励教师到东部院校进行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出国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第三,建立专业教师帮扶制度,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名行业专家,由行业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第四,加强引进行业内有经验的人员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由于行业有经验人员薪酬一般比较高,学校为了吸引有经验的行业专家进入学校,有必要通过补贴、年薪制等提高这些专家的待遇。

(三)健全校企行深度合作機制

校企行深度合作的实施除了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学校积极推行。第一,确定校企行深度合作的形式。合作形式可以是职教联盟、订单培养、联合办学、共享资源等等。第二,校企行的合作的运行。为了保证校企行深度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提高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是学校提供营业场所,让企业搬进学校,学生参与实习;可以是学分互认,在企业实习进行课程置换,企业按照学分从学校分得教育经费;可以是高薪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可以是学校专家给行业企业专家提供相关行业咨询。只有让企业从校企行合作中获得充分的利益,才能保证校企行合作健康运行。第三,校企行合作的监督。为了保障校企行合作的质量,学校要建立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制度。对学生在企业实践效果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剔除那些不合格的企业,确保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2]王兴,王丹霞.1+X证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3]杜沙沙,蒲梅.学分银行理念下“1+X”证书制度:内涵阐释、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

作者简介:黄大明(1981—),男,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证书职业院校校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