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疗法在艺术类高职生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02叶金梅

西部学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艺术类人格疗法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人格塑造,是提升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难点与关键点,而诗歌疗法作为一种精神医疗手段和有效的美育手段,对于此学生群体的健康人格塑造有着积极价值,并具备切实可行性。在学校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下,艺术类高职生利用自身的艺术接受力,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诗歌治疗实践,可以平衡精神生态,有助于培养积极人格,获得思想和专业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诗歌疗法;高职艺术生;健康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7-0092-03

文学治疗的观念古已有之,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的诗歌所具备的医疗功能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就逐步得到系统研究。自1978年Arther Lerner提出“诗歌疗法”这一概念以来,Arleen McCarty Hynes、Mary Hynes Berry、Jack J.Leedy都作了相应的研究。在应用领域,Smiley Blanton早在1960年就尝试针对不同心理情绪问题对诗歌进行分类。Arther Lerner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诗歌治疗室,使诗歌疗法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之后的Gilbert Schloss、Nicholas Mazza以及Diana Hedges都在临床实践上证明了诗歌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诗歌疗法作为一种精神医疗手段,在心理培养和人格塑造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群体。对具有一定艺术认识和修养的艺术类学生而言,诗歌这种精粹的隐喻的语言艺术比一般的媒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可以作为引领思想和情感的有效美育途径。而诗歌疗法反过来在塑造高职艺术生健康人格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文化认知、艺术修养以及鉴赏能力,达到专业上的提升。此外,借助具备较好基础条件的高职艺术生群体作为对象开展实践,有利于诗歌疗法效果的最优化。

一、高职艺术类学生人格分析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重则反映在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恶性案件,轻则表现在愈加艰难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相较于本科高校学生而言,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成为提升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难点与关键点。

艺术类学生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但心理敏感、情感冲动且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由于艺术专业学习的特殊性,他们更多地追求灵感而不是依靠勤学苦练,自控力和专注力都比较薄弱,纪律涣散,生活随意,表现出颓废的人生态度。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生经济条件和外貌条件较优越,但文化基础的欠缺,加上长期以来社会把职业教育当作三流教育来看待的认识误区,造成他们缺乏自信,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

高职艺术教育的定位长期局限于应用技术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自身定位出现偏差,抗压、抗挫折能力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价值取向。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懒散、自律性差、人际交往紧张,学习动力薄弱。不少艺术生对自身定位有着或多或少的认识误区,又处在不够成熟的年龄,常常一味追求个性,崇尚过度的自由,自我中心、难于自律,最后导致难以完成学业,逐渐形成敏感、偏激、自卑、甚至厌世或暴力倾向等人格障碍。

二、诗歌疗法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以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50名在校艺术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中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情感状态;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程输入而外,还通过开展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等组织学生认识和接受诗歌治疗。

(一)实施方法

具体实践方式包括集中讲授、集体阅读讨论(包括朗诵)、自由创作等。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经典阅读法。通过课堂、班会、校园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中外诗歌,包括诗歌联机、诗歌欣赏、集体诵读、个人诵读、诗歌创作、即席联诗等方式营造文化艺术氛围,宣扬积极、正确的行为模式和人格观念,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共鸣并得到广泛接纳与认可。

二是采用心理咨询法,针对求助者不同的心理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对求助者进行有特定治疗目标与要求的诗歌写作、解读的培训,让求助者通过诵读、写作诗歌,宣泄压抑的心理问题。

三是通过一般综合与分析法,针对所搜集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制定和修正已有方法,在诗歌的选择,治疗的方式以及后续跟踪方面给予优化。

四是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法、对比调查法等,具体活动设计过程为:确定主题→确定成员→活动设计→诗歌治疗→实施后测。

(二)主要步骤

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结合对象群体特点对中外诗歌进行遴选。辨析经典诗歌,力求作品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并立足于高职艺术类学生这一对象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整合。

第二,将诗歌疗法应用于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具体通过讲授、交谈、诵读等方式,与学生个体、团体进行心理咨询或相关主题交流,设立不同的积极品格主题诗歌活动,在学生们所关注的自信、坚强、梦想等方面进行分享与讲授,使其感受人性美,接受正能量,在塑造积极心理与健康人格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第三,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对诗歌主题方向和价值选项上给予引导,使其在思维模式上形成较为稳定的積极行为方式与内部过程,培养积极心态,提升精神境界,强化健康人格。

第四,实时收集应用结果并及时分析并修正。具体测评标准包括表达自我的能力、了解自我的能力、自我接纳的能力、自我和谐的能力、自尊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

第五,在一定时期的诗歌疗法应用实践后,对应用对象人格塑造程度和诗歌进行技术总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象情绪的改善程度、自我认识的深入程度、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程度、艺术修养与文化认知的强化程度、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运用程度等。

三、诗歌疗法的实施途径和措施

(一)个体治疗过程

首先要全面了解症状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背后的浅层原因、深层原因和主次症结,并找出其中的相互联系,然后有针对性的挑选文本材料。古今中外丰富的诗歌积淀为诗歌疗法提供了基础,但还需根据治疗对象的具体需求,对现存诗歌进行有针对性的挑选,同时结合国内外诗歌疗法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其次是进行读诗或写诗。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问题有所认识和领悟的基础上。最后是检查和总结,监督产生的正负面效果和影响并进行修正。

(二)具體操作模式

第一种是接受性模式,即通过阅读现存诗歌的方式。操作者(心理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选取合适的诗歌进行讲授,过后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讨论和互动。可以询问学生对该诗的感受,对于主题或意象的理解。如果学生刚好提出特别的解读,便可以就此展开讨论和发掘,找出心理根源并加以疏通引导。在这种指令性模式中,辅导老师的提问引导方式很关键。常见的提问方式比如:

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这首诗有没有使你得到共鸣的感受?这首诗有主题吗?有没有主基调?讨论一下。哪句话或者哪个意象最打动你?这首诗中有没有你觉得还可以修改的地方?读这首诗有没有让你想起了什么?你喜欢这首诗的结尾吗?为什么?不喜欢的话,你想怎么改写它?读了这首诗,你有感觉到“希望”吗?

第二种是表达性模式。相较于接受性模式,表达性模式更具主动性、更能发挥疏泻作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秩序感。写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任意体裁、自拟题目的自由式写作,也可以限定形式和内容,比如拟出开头以供续写完成,后者适合尝试初期阶段的治疗者,辅导老师应在了解学生大致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引导句式。

比如,一个学生总是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可以让他续写“你知道吗……”,借此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感觉无从下笔时,可以教他展开自由联想,将头脑里出现的任何意象和内容随意记下,再连缀成一首诗。日记或书信也是很好的适合诗疗的体裁。日记让人们在一种隐秘的氛围下表达出个人的喜怒哀乐,了解、剖析自身,记录个人经验、书写思想。事实表明,不论哪种日记都能让患者获得或多或少的心绪平静,同时也让他们获取一定的视野扩展和思想提升。书信对于消弭隔阂、疏导心理、治疗伤害也显示出很大的作用。此外,讲故事也作为叙事疗法的一种,在心理诊疗中也能帮助学生通过将经历故事化来对应内心冲突,梳理杂乱心绪、确定生活目标。

四、对于推行诗歌疗法的建议

(一)政策支持

学校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充分重视,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在课程设置上,将心理健康设为必修课,并在课程中引入诗歌疗法,增加课时量和学分要求。在师资配备方面,引进具备专业资质和行业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定期开设相关讲座,向大学生宣传介绍诗歌治疗的理念和方法。长期设立课外心理咨询室,向有意向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辅导和治疗。

(二)场地选择

图书馆是诗歌治疗的重要场所之一,其阅读环境和藏书供给能对诗歌治疗提供物质保障。学校应加大图书馆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增加文学类书刊藏书数量和图书种类并定期更新。改善优化场内设施,营造轻松愉悦的读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环境。工作人员工作的人性化水平也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觉得被尊重被接纳,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感受,进而更乐意开放自我,接受治疗。

(三)老师辅导

心理辅导老师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不论是文本的选择、提问引导的方式,还是计划的制定、时间的把握,都决定和影响最后的治疗效果。作品应在内容上积极向上、形式上具有审美价值,并能迎合自身当下的心理需求,才能带来正面的感染力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实现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讲授不宜太多,目的是引出学生的共鸣感受,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表达以及之后的疏泻阶段。

(四)制定计划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来制定治疗计划。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群体活动,乐于表现和交流,便可以采取集体诵读和讨论的方式。对于有的自我封闭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则适合个体访谈、在指导下自由阅读。有的学生表达愿望比较强烈,可以引导他进行创作,能获取秩序感和成就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最佳状态时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清晨是阅读的最佳时段,校园晨读对于身心陶冶和精神提升都大有裨益,但也有同学更愿意在夜深时分敞开心扉,寻求心灵疗愈,因此时间可以按照需要灵活选择,不必拘泥于程序化要求。

五、结语

在当前扩招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诗歌治疗作为有效的美育手段,能契合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并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在艺术类高职生群体中进行诗歌治疗实践,有利于心理塑造手段效果的最优化,产生的典型示范作用对诗疗的推广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证明了其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对时下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和推广诗歌治疗,无疑是对高校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矛盾的极大缓解。要切实推进和做好诗歌治疗工作,学校、教师、图书馆等应予以积极的支持与配合,作为治疗主体的大学生则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Arthur Lemer.Poetry in the therapeutic experience[M].Pergamon Press,1978.

[2] Process.AHandbook[M].Boulder:Westview Press,1986.

[3] Nicholas Mazza.Poetrytherapy:interface of the arts and psychology[M].CRC Press,1999.

[4] Diana Hedges.Poetry,therapy&emotional life[M].Radcliffe, 2005.

[5] (美)尼古拉斯·玛札.诗歌疗法理论与实践[M].沈亚丹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6] Jack J.Leedy.Poetry,the healer[J].Lippincott.1973.

[7] Rich Furman.Poetry therapy and existential practice[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03(30).

作者简介:叶金梅(1980—),女,汉族,重庆万州人,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歌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号:2017SJB07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类人格疗法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