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小学高年级学生 人格特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019-01-02刘国栋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人格特质

刘国栋

摘    要: 本文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对837名青岛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学能效感与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2.91,P<0.01);学能效感与社交性呈显著相关(r=0.38,P<0.01),学能效感与开发性呈显著相关(r=0.37,P<0.01);学能效感与宜人性无显著相关(r=-0.17,P>0.05);学能效感与尽责性无显著相关(r=0.39,P>0.05)。由此可见,青岛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学业自我效能感    人格特质    高年级学生

在心理学里,人格(personality)一词通常在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探讨范围内,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人格是指人遵守社会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主要反映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其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因为某种因素而不愿意展现的人格部分,即被面具遮挡住的内在特征[1]。在《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人格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整合模式。

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的行为产生的结果;二是个体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第二个因素,即个体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称之为“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2]。学业自我效能感通常是指个体对成功完成学业具备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由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第二部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实现学习目标的评估[3]。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据笔者走访调查几所小学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作业确实在减少,有的班级甚至不留家庭作业。但是小学高年级的减负则大打折扣,特别在小升初的升学压力下,有些高年级的小学生出现一些非正常的应激反应。例如情绪焦躁不安、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

近年来,学术界不少学者尝试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的关系,但是把人格特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较少。鉴于此,本文选取青岛市黄岛区育才小学和青岛市黄岛区大场中心小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人格特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实证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小学和黄岛区大场中心小学两所学校随机抽取837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932份,收回有效问卷837份,回收率为89.81%。其中男生478人(57.10%),女生359人(42.90%),独生子女502人(59.97%),非独生子女335人(40.02%)。

1.2研究工具。

1.2.1本研究使用的量表参考染宇颂、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有关维度编制而成[4]。主要包括学能效感和学行效感两个独立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个题目,共22题,采用5点计分。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0.88,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的α为0.87和0.65。

1.2.2大五人格问卷采用由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教授据Costa和McCrae编制的大五人格问卷(GFFS)修订而成的自评量表[5]。含有5个分量表,各分量表均有5个项目,分别为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其中适应性维度为反向计分。

1.3研究程序。

本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随堂集体施测,向学生说明本测试为匿名测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填写,测试完毕,当场收回。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具体数据处理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

2.結果

2.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

表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比较(M±SD)

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的平均数可以看出,青岛市黄岛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学能效感(平均分38.53,总分为55分)和学行效感(平均分35.46,总分55分)。

2.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比较(M±SD)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以下同)

由表2可知,男女生在学能效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2.812,p<0.01)。男生在学能效感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男女生在学行效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3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五因素基本状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全面地反映测量结果,从人格特质的五个维度得出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特质的基本状况(见表3)。

表3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特质基本情况

表3数据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五因素得分的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宜人性、尽责性、社交性、适应性、开放性。

2.4人格特征五因素的性别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五人格各分量表在性别变量上进行差异比较(见表4)。

表4    性别变量上的人格五因素差异比较(M±SD)

表4数据显示,不同性别小学高年级在人格各分量表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2.5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探索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见表5)。

表5    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表

表5数据显示,除了宜人性、尽责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外,适应性、社交性和开放性与学业效能感两个维度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P<0.01)。

3.讨论

3.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根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青岛市黄岛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间偏上的水平,男女生在学能效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在学能效感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男女生在学行效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高年级小学生学能效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的学能效感要高于女生(见表2)。说明男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更自信,可能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性别角色的不同,男生通常被期望更加独立,当遇到困难时能独立地解决,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女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寻求他人的帮助,更容易相信别人[6]。另一方面可能是男生、女生对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同而导致的。通常来说,男生并不是非常关注学习成绩及他人的评价,更看重知识面的拓展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男生在对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时倾向于更客观、更全面。而女生仍旧比较关注学习成绩,在乎他人对自身的评价[7]。因此,女生在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时,通常受到别人对自身学习评价及自身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女生的学能效感通常比男生低[8]。

3.2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特质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青岛市黄岛区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特质五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宜人性、尽责性、社交性、适应性、开放性。说明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善解人意、友好、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品质,能够跟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尽责性排在第二位,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的冲动,特别是遇到特殊情况时,表现出克制自己行为的做法。

不同性别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人格五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不显著(见表4)。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性别差异观念逐渐淡化,男女地位正越来越趋向平等,特别是在小学环境里,传统性别差异的影响正逐渐淡化,人格特征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均衡全面。

3.3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讨论。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对学能效感、学行效感、适应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社交性七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了宜人性、尽责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外,社交性、开放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适应性与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适应性得分高的人常常表现出忧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且情绪起伏比较大,更容易出现极端反应,甚至可能表现出不理智的行为。而适应性得分低的人更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即使被激起了情绪也能很快、很容易恢复平静。从表5可以看出,高年级小学生的适应性高低和学能效感、学行效感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了他们的忧虑和紧张。不稳定的情绪性格特质影响对自己学习能力判定的自信度,决定了人际交往能力。

开放性得分高的人更加喜欢抽象思维,并且兴趣广泛,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刺激和冒险的精神,情感倾向于外露,喜欢参加热闹的聚会;社交性得分高的人热爱交际,性格开朗活泼,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能很快恢复平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性、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开朗活泼、爱冒险的精神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有高度的自信和判断。

4.建议

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如果小学生觉得没有信心、没有能力把成绩提高,就不会在学习上下很大的工夫。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校有必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自信心。根据本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针对青岛市黄岛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4.1应该指导小学生(高年级)制定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学校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不能过大、过空、过泛,应该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后,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学业自我效能感逐步增强。

4.2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归因。

小学生都有一种探究学业失败原因的倾向,并力求得出因果分析,这种对学习行为与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让他们意识到:学业成功应该归因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产生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并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4.3学校应该组织并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学会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挑战。另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冉紅琼,郭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3).

[2][6]李韦鹃.大学生考试焦虑、学业效能感及人格特征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3]周倩,姚志强.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9).

[4]张富洪,刘浩强.谈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9(21).

[5]杨菲菲,黄欣.研究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5).

[7]李洁,宋尚桂.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5):418-419.

[8]陈芳蓉,侯东亮.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

[9]周雪雪,孙爱雪.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3).

[10]赵小云,郭成.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2(5).

[11]孙海婷,罗正雪.当代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5).

[12]王小新,苗晶磊.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1).

[13]王艳侠.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

[14]李洁,宋尚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9).

[15]张国进,姚志强.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

[16]陈友庆.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J].教育探索,2013(1).

猜你喜欢

高年级学生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漫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体会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