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验式课堂,激发思政课活力

2019-01-02朱明军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朱明军

摘    要: 以往的课堂已滞后于新时代的要求和期望,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养。长此以往,思政课会在学生心目中淡去独特的学科魅力。创新体验式课堂,激发思政课活力,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新时代命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体验式课堂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创新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作用。怎样完善教学内容,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怎样创新教学载体,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而在这四项政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处于核心地位,具体来讲就是拥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显而易见,实现“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只靠灌输式、讲授式的传统课堂是不易实现的,唯有通过创新体验式课堂,激发思政课活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体验,实现知识和情感的统一,才能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体验式课堂的含义及特点

体验式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为主角的通过体验参与构建起“外在生活”与“内在情感”相结合的课堂(见图1)。具体来说,体验式课堂就是学习主体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提高能力、涵养素养和升华情感的课堂。体验式课堂具有以下特点: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具有真实性、参与性和民主性;课堂中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主角和主演,教师是配角和导演。体验式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生活是情境,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课堂是舞台,学生在轻松、愉快、主动、气氛热烈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想性、创造性、民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二、体验式课堂的创新与设计

体验式课堂是由“创设情境、问题引领、体验交流、情感升华”相互联结又相互递进的四个环节组成的,如图2所示:

环节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体验式课堂的始点,创设符合主题的生活情境是一堂课成功的开端。情境是作用于学习主体并产生一定心理反应的生活环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和期待心理,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过程。在情境创设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现真实的情景,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一个正式的角色设定。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情境的亲切感和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课时,笔者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召开为背景,以开幕式创设教学情境。当播放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的视频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被吸引到人民政协的主题学习中。教师的出场方式很独特,伴随着《欢迎进行曲》,等在教室门口的教师登上讲台与学生见面,新颖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收获了学生的认可,为本堂课的开始奠定了友好的亲近感基础。每位学生都收到一个神秘信封,里面是按照全国政协34个界别随机分配的政协委员角色,每位学生都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政协委员。这些情境和角色提供给学生完全真实且能广泛参与的生活体验。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化课程,很多主题都可以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如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教学活动中,创设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生活情境,设置了六位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角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活动中,创设了“联合国大会”的生活情境,设置了二十位联合国大会国家代表的角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教学活动中,创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生活情境,设置了五十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角色。

环节二:问题引领。问题引领是体验式课堂的关键。一堂课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借助教材、资料等,通过亲自感知,体验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体验,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依托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知识和新体验,形成新旧知识互通网络,在体验中产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生活的感悟。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体验式课堂成为创新课堂模式的主流,“问题能力”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三个梯度层次的问题组合。

层次一:视频是我国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133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这次盛会。同学们了解政治协商会议吗?了解政协委员吗?政协委员肩负什么职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

层次二:政协委员通过提交提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责。这些提案是怎样形成的,有些来自生活中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和困难。例如:自己遇到的困难,家人遇到的困难,邻居遇到的困难,小区存在的问题,城市存在的问题,社会存在的问题,等等。请同学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聊一聊这个话题。

层次三:以“一年来,全国政协常委会围绕打基础、利长远突出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二是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三是把提高工作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背景材料,提出“政协委员围绕提高政协工作质量献计献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人民政协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系统化归纳。

环节三:体验交流。体验交流是体验式课堂的核心。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对话过程,按参与者不同划分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多生对话等类型,体验式课堂建立起师生多边互动的开放的民主课堂,有问答、讨论、辩论、谈判、磋商、交流等对话形式,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对话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资源共享,以增强交流讨论效果。

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三场体验交流对话场景。一是“谈谈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对话场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学校小卖部、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手乱丢垃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现象和问题;二是围绕以上问题分成若干小组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交提案,经过多方多轮交流对话,小组分别提交“关于整顿中小学校小卖部的建议”“关于智慧解决城市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的建议”“关于改善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的提案;三是提案小组对提案进行演讲、小品等形式的展示分享,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其他同学与提案小组进行“政治协商”式的互动交流。

环节四:情感升华。情感升华是体验式课堂的落脚点。体验式课堂是一种特殊的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复杂心理系统的课堂,通过体验式课堂构建起围绕学生的情境和情感联结的双向通道(如图1)。在这一系统中,通过情境沉浸和角色暗示,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学生心中培育“真善美”的生活情感。

当学生围绕“学校小卖部”取舍问题讨论时,会自发生成学生身心健康话题,进而理解国家“整顿学校小卖部”这一政策的科学性,认可思想政治课的科学精神,增进学生对国家政策的政治认同感;当学生围绕“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手乱丢垃圾”这些现象辩论评价时,会自发生成有关市民文明素养的话题,进而体会到制订和倡导市民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体验式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与教师为主体、侧重“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不同,体验式课堂呈现出学生为主角、侧重“生成性”教学、学生亲身体验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沉浸在情境中的学生通过问题的引领发现、认识、分析、交流和解决问题。体验式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体验式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精神;体验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暗示或启迪,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体验式课堂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体验式课堂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活力,落实了立德树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效。

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课时,通过“了解政协委员、体验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委员”三个步骤层层递进,引领学生逐步加深“政协委员”身份的体验,一颗“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国家和社会履职担当的目标和理想种子,深深埋在学生的心中。

结语

体验式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固守传统式课堂终将落后于时代要求与期望,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改进课堂方式,关注课堂原生态,创新体验式课堂,激发思政课活力,关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才能真正落实思政课神圣而光荣的立德树人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明軍,郭典娟.“综合探究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2):67-72.

[2]李莉.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宋小丽.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课题项目: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018NG03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