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历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发挥高校课堂教学育人功能

2019-01-02王美蓉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

王美蓉

摘    要: 高校历史课程,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两门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 高校历史学课堂    思政教育资源    “四个自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論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时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历史学课程,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两门专业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历史学教师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主要论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利用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些具体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学习中国近代史,启发学生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最艰巨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近代中国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三条道路或者说三种方案供国人选择。第一条道路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清末封建专制统治→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实质是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实施的一些变革,是对旧体制的些许改良。期间一批资产阶级仁人志士倡导学习西方,师夷长技,创办洋务,发展近代工业,革旧维新,变法图强,新政改制,尝试引进西方君主立宪制,结果屡试屡败,既没有实现“制夷”的目标,又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第二条道路是由于改良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通过辛亥革命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引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由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势力过于强大,民主共和制名实难副,中国陷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长达16年之久,导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第三条道路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在其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完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对南京政府统治内政外交政策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建立独裁统治,篡改了孙中山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学说,所谓军政→训政→宪政,始终坚持一党专政,极力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1928年10月国民党颁布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是典型的一党专政。国民政府为了镇压人民,先后颁布了所谓的《中华民国刑法》《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等反动法令。正如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易劳逸描述的国民政府:“以政府机构的无效率、腐败、政治压迫和宗教活动为其标志的”“贪污在各级政府中普遍存在,程度已经超过北洋军阀政府时期”“贪污是南京统治最卑劣的特征”“由于国民党执意在人民的抱怨不满中掌握政权,政治镇压便成了南京统治必不可少的特点”②。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③

二战后,蒋介石政府甘当美国在华利益的代理人,签订《中美商约》拍卖中国主权,“劫收”沦陷区的敌伪财产。在1946年悍然发动内战,蓄意制造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一系列屠杀民主人士的暴行,镇压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民主运动,造成国统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如“法币发行额在抗战结束时为105万亿元;1947年底已达40万亿元……法币100元可购买的物品,1940年为一口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1946年为一个鸡蛋,1947年则为三分之一盒火柴了”④。史实说明国民党的统治完全丧失民心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政权的道路。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共产党在战后适时提出了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努力争取和平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党发动内战以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及人民革命力量日益壮大的基础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启发学生分组讨论“南京政府灭亡的原因”,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文化及外交上进行史实梳理与总结,再延伸讨论国民党政权灭亡的根本原因,如缺乏制度创造说、推行私有制说、失去农村说、人心向背说。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把教师的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启发学生得出结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权的灭亡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

通过国共两党历史的横向比较,学生自然而然领悟到近代中国,清末专制统治及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最终被近代历史淘汰,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从洋务运动→维新改良运动行不通,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实难副,充分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统一。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样,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

学习“国史”这门课程,可以挖掘出很多思政教育资源。学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让学生领会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把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让学生领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八大路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与失误,充分肯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后来改革开放的基础。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共和国历史,着重向学生讲清楚拨乱反正、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前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后者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就。史论结合得出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⑥。要让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拓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新篇章,这是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

通过系统的近现代史的史论学习,让学生从情感上自然自觉地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自内心地领悟和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国强民富的伟大中国梦。

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内涵不同。正如毛泽东认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决定。”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民族解放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教师要自觉在课堂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就是争取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的胜利;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就是以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五四精神捍卫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葆青春、复兴繁荣的最强大精神动力。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就是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保障人民利益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爱国主义的内涵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二十一世纪,爱国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就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史学教师要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贯彻每一个历史阶段。

历史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用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注釋:

①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politics.gmw.cn/2019-03/18/content_32653484.htm.

②[美]易劳逸.1927—1931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33.

③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

④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226.

⑤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第二研究部,第三研究部,编.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10,197,196.

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A].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之理论自信:理论自信 底气何在
在辩证统一中把握“四个自信”
论中国梦与“四个自信”的关系
科学把握“四个自信”与“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功能愈加凸显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